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镇江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3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8 浏览数:51

一、单选题

1.

陶寺城址规模宏大,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城址中最大的一座。城内发现了祭祀区、宫殿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及排列有序、规格差别明显的墓地。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建设规范有序B.区域文化交流加强C.早期文明曙光显现D.尚未出现贫富分化

2.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这些青铜器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其器型却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这反映出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绵延不绝B.领先世界C.崇德尚贤D.多元一体

3.

在商代,商王直接统治的王国为 国上之国 ,属邦为 国中之国 ,它们以王为 共主 ,处于不平等的结构关系之中。上述材料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B.内外服制度C.礼乐制度D.宗法制度

4.

如表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第一时期

第二时期

列国数目

一百七十多个

初期有二十多个,后来剩下七个较强的国家

周室地位

势力已衰,但名义上尚被诸侯尊为天下共主

诸侯纷纷称王,视周室如无物

政治制度

行世卿世禄制度;郡县制度萌芽

列国以俸禄制代替世禄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建户籍制度

A.动荡变化的春秋战国B.开明宽容的北宋政治C.奠定统一的秦汉王朝D.繁荣昌盛的唐朝经济

5.

由白狄建立的中山国主张公侯大夫等级分明,不能犯上作乱,否则便为违礼行事,将失去 中国 身份。楚国将先祖追尊为文王、武王,自称继承了周文王之德。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华夏认同增强B.等级秩序森严C.社会变革剧烈D.礼乐制度瓦解

6.

战国时期,有学者主张: 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若刑。 该学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老子

7.

秦始皇曾先后五次东巡,如表是他东巡时留下的石刻碑文节选。秦始皇此举旨在(  )

《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东观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A.抨击六国残暴统治B.强化民众政治认同C.树立勤政爱民形象D.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8.

有学者认为,秦帝国的中央官制 在皇帝之下,重要的中枢官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博士。丞相虽位高,却较位低的御史大夫权小,兵权又为太尉所分割。 材料意在表明秦朝(  )

A.君主专制得以加强B.决策能够集思广益C.贵族政治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日益巩固

9.

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

A.休养生息促成文景之治B.郡国并行制隐患渐显C.西汉王朝国力日趋强盛D.大一统制度优势初显

10.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 有为而治 的指导思想,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强化中央集权B.实施重农抑商C.削弱丞相权力D.防范地方豪强

11.

如图为东汉田庄画像石拓片,拓片图案分三层:上层为山间猎鹿,一人正弯弓射鹿;中层为兵器林立,两侧各有一妇女操作织机;下层为完整的酿酒过程,周围散养家禽家畜。该画像砖反映出当时(  )

A.商业贸易发展迅速B.耕作技术取得突破C.百姓生活富足安定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12.

伴随着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石榴、胡桃等作物来到中国。《史记》中 葡萄 写作 蒲陶 ,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B.秦始皇击退了匈奴C.中国农业文明的领先D.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13.

东汉末年,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开通了一系列运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运系统,纵贯整个河北平原。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为曹操统一全国奠定基础D.开创人工修筑运河的历史

14.

孝文帝认为拓跋氏的祖先源自黄帝,而 字象征 万物之始 ,与黄帝的 土德 相吻合,因此改拓跋氏为元。此举意在(  )

A.学习儒家思想B.控制中原地区C.彰显王朝正统D.减少改革阻力

15.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曾颁布法令,严禁乡官隐匿户口、土地: 正户隐匿五户及十丁以下、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 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民族和睦B.加强专制集权C.追求社会公平D.保证赋税收入

16.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 六朝最重门第,百家之谱,皆上于吏部。 六朝的这一现象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17.

《宋书》记载: 江南之为国盛矣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安定B.海外市场的扩大C.北方人民南迁D.高产农作物引进

18.

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山西悬空寺三教殿内,有三位塑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这表明魏晋时期(  )

A.民族融合不断加强B.社会稳定学术繁荣C.儒学居于主导地位D.社会思想多元并存

19.

隋炀帝时,洛阳附近洛口仓及回洛仓,共有3300个地窖,每窖所储粮食多达8000石,合计2600余万石。这反映了隋朝(  )

A.统治秩序长期稳定B.休养生息经济发展C.政府组织能力强大D.关注民众生活保障

20.

唐朝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著名文人,其先世都是胡族。他们有大量文字流传下来,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基本上读不到任何种族身份的色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个人的创作风格B.思想文化的专制C.民族间交往交融D.作者的文学造诣

21.

孙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说: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这表明他尤为重视(  )

A.医学理论B.医者仁心C.疾病预防D.临床实践

22.

唐代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写到: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诗句内容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的盛况B.长安经济的繁华C.政治制度的创新D.国内贸易的发展

23.

唐代元载、牛僧孺等庶族士子通过考中进士而官至宰相,宋代寒士通过科举升至高层者更为常见,故有反映这一现实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诗句广泛流传。这表明科举制(  )

A.兼顾了地区平衡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保障了社会公平D.促成了官僚政治确立

24.

斜封官 也称“ 墨敕斜封官”,是唐代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皇帝斜封诏救,从侧门交付有关部门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 字是用墨笔。 斜封官 缺少的正式任命程序是(  )

A.科举考试,择优录用B.地方举荐,吏部考核C.中书草拟,门下审核D.门第出身,中正评定

25.

庆历二年,宋仁宗为了向西夏前线传递中央重视武功、鼓舞士气的信心,特命一直在前线指挥的范仲淹改升武职。但是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他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范仲淹此举反映了宋朝长期以来的治国方针是(  )

A.分化事权B.守内虚外C.强干弱枝D.崇文抑武

26.

北宋大臣宋昭上书说: 臣窃料议者谓岁赐浩瀚,虚国用……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据此可知北宋(  )

A.政策灵活务实B.民族关系融洽C.政治风气保守D.对外一味妥协

27.

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即位,户部尚书李常算过一笔账: 今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近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复又过半。 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28.

某时期的农书记载了当时农业出现了大量适宜于水田劳作的多种新技术,还记录了稻麦复种制以及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这一时期是(  )

A.西汉B.唐朝C.宋朝D.清朝

29.

据史书记载,金世宗 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 ,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做到了 家给人足,仓有余 ,被称为 小尧舜 。这表明金世宗(  )

A.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B.重视思想领域的控制C.结束民族政权的并立D.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

30.

《辽史·百官志》载: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这反映出辽朝社会治理的特点是(  )

A.效仿汉制B.重视教化C.因俗而治D.礼法并用

31.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塘江以北的自古就经济发达和文化出色的水乡。该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是在(  )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唐朝中后期D.南宋时期

32.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些宋词中 意难平 凸显了(  )

A.文学作品的风格转换B.作者人生的跌宕起伏C.盛世时代的豪迈风采D.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33.

如表是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一书的目录,目录中②处所缺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第二章分与合

分合大势之一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建起的西汉帝国/____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____/退缩中的明朝/……

A.分裂的魏晋南北朝B.完成统一的隋帝国C.疆域空前的元帝国D.版图基本奠定的清朝

34.

1247年,凉州会盟后,西藏地方代表萨班写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首领的信,他在信中说,西藏已成为蒙古汗国属地,阔端大王已委派萨班和其他 金字使者 对西藏进行共同治理。这一治理机构是(  )

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辽阳行省D.北庭都元帅府

35.

至元二十九年,取道泉州出海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道: 我们抵刺桐城(泉州),城甚大……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不可思议。 这一记载可直接用于研究元朝(  )

A.对外战争频繁B.海外贸易繁荣C.驿道系统完备D.军政大权集中

二、材料阅读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汉武帝时期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变迁示意图


(注: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材料二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从此,边境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大量的移民和开发边境的生产活动,使中原的生产技术和先进文化在边地传播开来。此外,汉朝还修建了保护河西走廊的长城,又在北方修建了大量城堡,这些防护设施既是汉朝在西北部的政治、军事据点,也是先进经济和文化的传播站,对匈奴以及其他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纪录片《中国通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与战国相比,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有何变化?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天宝、乾元年间征税情况表,单位:千户、千口

年度

总户数

不课户

课户

课户占%

总口数

不课口

课口

课口占%

天宝十四年(755

8915

3566

5349

60

52919

44701

820

15

乾元三年(760

1933

1175

759

39

16990

14620

2371

14

——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其主要原则是不再区分土户(本地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收,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据材料一概括安史之乱后唐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的赋税制度有何调整?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的赋税制度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在汉初时代吸收百家之长,改造并创新儒家学说。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明确主张 推明孔氏,抑百家 ,以实现思想的 大一统 。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得到汉武帝认可。

——摘编自程志华《关于董仲舒评价之评价》

材料二
到了宋代,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集大成者朱熹提出: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宋代理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激励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并通过将儒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撑。

——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儒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