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天一大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5

一、单选题

1.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考古工作者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陶质尖底瓶残留物中有谷物发酵酒和曲酒,而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人骨土样样品有丝绸残留的信息。由此可推知(  )

A.氏族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B.仰韶遗址具备国家初始形态C.原始手工业逐步发展起来D.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了一体

2.

商朝牧师的本职是率领族人放牧,但他们往往拥有自己的武装,逐渐被商王任命为州长或方伯,成为地方诸侯或若干方国之长。这些州长或方伯(  )

A.与商王朝的关系比较松散B.代表商王直接管理王畿地区C.鼓励平民使用铁犁和牛耕D.用甲骨文记录商王一切事务

3.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并增加连坐法,实行轻罪用重刑。这些措施(  )

A.消除了旧的贵族等级体系B.顺应了稳定政局的需要C.借鉴了韩非子的法治理论D.促进了阶级关系新变化

4.

公元前212年,秦朝开始修建秦直道(如图)。秦朝修建该道路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B.展示先进的工程技术C.带动陕北经济发展D.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

5.

贾谊在上汉文帝书中说,现行法令允许天下公开雇人熔铸铜、锡为钱币,胆敢掺杂铅、铁取巧谋利的人,就处以黥刑。据此可知,西汉初期(  )

A.盐铁官营 政策得到贯彻B.儒家思想融入国家法典C.与民休息 推动经济恢复D.政府允许民众私人铸钱

6.

5世纪后期,山西境内 戎晋相杂,衣饰各异 ,氐、羯、匈奴、鲜卑等百万少数民族入居三晋,再加上从大漠和黄河上游被迫迁入首府大同的少数民族50多万人,民族间积怨颇深。为稳定当地局势,大同的统治者(  )

A.推动民族交融B.迁都洛阳C.鼓励北民南迁D.统一北方

7.

西晋末年以来,江南开发使南方经济得到飞速发展。589年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但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南地区供应。据此可知,隋朝(  )

A.各项工程建设数量多B.开通大运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C.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D.借助南粮北运实现了国家统一

8.

武则天召见丞相陆元方 问以外事 ,陆对答说,我 备位宰相,有大事即奏,人间碎务,不敢以烦圣览 。这反映了,唐朝丞相制度(  )

A.出现三省一体化趋势B.能够避免决策的失误C.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9.

如表作为例证,可用以说明(  )

东晋

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

玄奘西游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并著《大唐西域记》

空海从唐朝回日本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鉴真和他的弟子将中国流行的佛教、医学、建筑技术等传播到日本

A.印度和日本文化深受唐朝影响B.唐朝文化昌盛并且对外交流频繁C.佛教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中国的佛教发展影响到周边国家

10.

北宋景祐年间,政府设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 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中都,而兼制茶盐、泉宝之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发运使在地方长期驻守。这一设置反映了当时(  )

A.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增强D.政府 重文抑武

11.

982年,辽朝因山西北部诸州长年战乱, 民力凋敝,田谷多躏于兵,乃诏复今年租(豁免农业税)又敕:诸州有逃户在庄田,许蕃汉人承佃,供给租税 。据此可知(  )

A.辽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契丹人不再从事游牧生活C.南北面官注重农耕事务D.宋辽战争对山西破坏严重

12.

1273年,官修农书介绍说,木棉原产于西域, 近岁 始种于陕右, 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民 荷其利 。作为证据,它表明(  )

A.植棉业带动纺织业的发展B.元代北方棉花种植普遍化C.宋代农副业发展成就突出D.元初陕西地区已种植棉花

13.

戚继光在抗倭练兵过程中,重视士兵的胆气,由心入手,推促将士感应良知,以 联情义 为要举,着力于心、性、气运作,启发配合意识,借助攻防兼宜的 鸳鸯阵 战术,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改进兵制提升军队战斗力B.抗倭斗争得到了民众支持C.朝廷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D.阳明心学影响了抗倭练兵

14.

军机处成立后,军机大臣平均每天都有一两件议复任务——遵照皇帝指示对国家军政事务进行商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获皇帝允准后,再由军机处抄发所涉部门、人员,付诸实施。这反映出军机处(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影响了清廷的最高决策C.确保了皇帝决策的科学性D.催生了权臣干政的现象

15.

明朝中期以后,河南、山西等地大批农民离开农业,有做乡绅家人者,有给官府做事者,有从事手工业或商业者,还有行走于江湖的游民。嘉靖时的官员何良俊说: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  )

A.社会分工的细化B.政府放弃了 重农抑商 C.雇佣劳动普遍化D.丝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16.

明清时期涌现出众多取材于稗史或传说的戏曲或小说。它们往往宣扬天人感应、忠孝仁义,且情节曲折、雅俗共赏,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这些作品(  )

A.否定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巨变C.适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D.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开放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北魏政府实行把封建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均田制,部分农民在耕种一定年限后能够得到土地的所有权。到了隋唐时期,均田制进一步发展。唐朝建立了 均田租庸调法 ,即以推行均田制为基础,实施了 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的赋役制度,不以田为主,而是以人丁为主进行管理。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即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难以为继的租庸调制,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缴。自此国家更加关注财税收入,而较少关注田地的公平分配,使得 私田 得到了发展,并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宋初,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导致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这使得国家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佃农身份的合法化,中国历史上租佃制的普遍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赋税征收方面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宋初土地制度变革的社会背景。(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到唐宋土地制度演变的结果。(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帝国的政府组织保留着明代从1368年起建立的三权鼎立机构:由天子主宰、由朝廷领导的文官政府;在长城以内和边境地区维持秩序的军事组织;对各级政府进行严密监督的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由六部组成,各部之首是满、汉大臣和副大臣,他们一起行使职权。18个省督抚中,巡抚可能是汉人而总督往往是满人。督抚之下,设道、府、县或相当于县的机构。道员、知府、知县这些职位几乎全由汉人担任。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材料二
为实现行政管理资源有效配置,清朝前期以 人地相宜 为施政宗旨,量地定缺,因缺选官,形成了边疆官员选任体制中激励与恩恤并用的长效机制,体现出 朝廷所以体远臣、重边疆 的中心用意。 边缺 不仅使得清朝边疆治理更具灵活性、实效性和延续性,是边疆职官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且有利于边疆各族间的相互交流与社会发展,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摘编自张轲风、戴龙辉《清前期边缺与边疆治理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前期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期

主要农书

基本内容或地位

春秋战国

《管子》中的地员;《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农业政策;土地利用、农田布局、土壤耕作、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掌握农时等

秦汉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

南北朝

《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系统地总结了黄河流域谷类、瓜果豆类、药材等农林渔业生产经验以及产品加工技术

唐宋

《未耜经》《茶经》

北方农民的农事活动;部分农事的专业化技术

《农书》等

江南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经验

《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

北方早地和南方水田的生产技术及其比较分析,含农器图谱

明清

《农言著实》陕西地方性农书;《烟草谱》《金薯传习录》传播较快的作物专著;《农政全书》综合性农书

《农政全书》记载了宋元以来的棉花、甘薯等栽培经验,从屯垦、水利和荒政三方面阐释农业技术,还收录了反映欧洲科学技术成就的《泰西水法》

——摘编自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介》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书在编纂方面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书编纂不断发展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期

儒学代表

思想主张

春秋晚期

孔子

仁、礼、有教无类、为政以德、畏天命、敬鬼神

战国中期

孟子

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战国末期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