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9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两种学说。这两种学说可用来说明(  )

考古学家

学说

苏采琦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时期,同时存在着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散布在四面八方,我如满天星斗

严文明

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花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分层次联系东夷、百越等文化处于第二或第三层,是花瓣的重焊花朵式格局

A.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阶级分化B.中华文明的 多元一体 特征C.史前时代已有华夏认同观念D.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

2.

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 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3.

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称为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称为 立家 。时人便称宗族为 ,意为与 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道效忠于 ,而不知效忠于 。这表明分封制(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有效维护周王朝的统治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D.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4.

墨子反对儒家 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提倡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由此可见,墨子(  )

A.彻底否认了儒家的主张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C.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倡导中央集权政治理念

5.

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 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始皇帝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据此可推知其旨在(  )

A.加强对东方地区有效治理B.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C.彰显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6.

匈奴浑邪王归附,汉武帝下令隆重迎接,封其上层为食邑千万户的侯。汉廷在缘边五郡故塞外设置 属国 安置其部众,保存其官号和部落组织,保留其游牧生产方式,尊重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汉统治者此举有利于(  )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奠定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C.保障因俗而治的双轨制度D.强化祖源认同的文化根基

7.

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诏曰: 朕方欲兴灭国于旧邦,继绝世于刘氏 ,宣称北魏承继汉朝。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又称 晋既灭亡,天命在我 ,遂摒弃十六国政权,直接承继晋朝。孝文帝此举意在(  )

A.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中原B.形成南北朝政权的并立C.剥夺鲜卑贵族政治特权D.树立北魏王朝正统地位

8.

《隋书》卷三载,公元608年 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对此,北宋卢襄在《西征记》中评价说: 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街,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哉! 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A.有效纾解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B.客观上巩固了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C.有利于推动南北经济的交流发展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9.

玄武门之变 的记述,《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已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

A.历史叙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B.文献资料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解释呈现的D.历史观点因史料不同而相异

10.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后又置政事堂, 使两省(中书省、门下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再后来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这些变化(  )

A.明确了六部职责B.提高了工作效率C.强化了中央集权D.消除了腐败现象

11.

下表诗词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诗词

出处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A.追求家国情怀B.主张和而不同C.崇尚自强不息D.崇尚道法自然

12.

北宋初期,中央政府对地方采取 制其钱谷 的方式管理地方财政。 是月,申令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这一措施(  )

A.旨在削弱地方经济实力B.得益于国家统一实现C.主要针对 冗费 问题D.有利于缓解边疆危机

13.

耶律阿保机召集群臣问道: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臣皆以佛对。阿保机道: 佛非中国教。 耶律倍曰: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阿保机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这一现象表明辽统治者(  )

A.实施抑佛政策B.接受中原传统文化C.践行因俗而治D.重视群臣合理建议

14.

下表为唐至南宋时期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图(单位:人/平方公里)据此可以推知(  )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北方经济趋于停滞C.南方海外贸易繁荣D.北方耕作技术落后

15.

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

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

16.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对明初废宰相的做法进行评论: 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 由此可知,废宰相(  )

A.实现天下庶务彼此颉颃B.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C.整顿了腐败的官场风气D.有利于贤明人才的培养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年,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在二里头都邑中,官城内的两组大型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位于中心区的井字形大道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官营作坊区出土了以复合范技术铸造的青铜礼器群。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3 二里头都邑中心区的遗存分布

——摘编自许宏《二里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举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提纲。

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价值

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礼乐文化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 以民为本 、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 操心也危,虑患也深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 教化 化民成俗 ,重视 的道德规范的作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儒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

时期

宰相总人数

进士出身人数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

武则天

73

11

举荐、行伍、门荫凭借父祖先辈的官阶爵位入仕或取得入仕资格

唐玄宗

34

7

唐肃宗

16

4

五代

46

24

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

北宋

72

63

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授官、摄官暂时代理、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

63

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 乡试 ,有全国性选拔的 省试 ,也有由皇帝亲自主持的 殿试 。宋朝严禁 行卷 (考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 糊名 ,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 时文 ,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四、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所示两幅历史地图中,提取宋元时期水运交通变迁的信息,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列出信息,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