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1

一、单选题

1.

唐朝政府规定,地方向中央贡献之物应为价值不超过50匹绢的 当土所出 ,且须官方购买。虽然全国每年贡物的价值只占全国户税的很小一部分,但中央要求 天下诸郡每年常贡 。此项规定旨在(  )

A.遏制地方节度使势力的发展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C.强化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意识D.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的形成

2.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曾这样形容美国政治,“ 你虽然拽住了我的头发,但是我踩住了你的脚,他虽然扭住了你的胳膊,但是你拧住了他的脖子 的复杂格局使得任何一个权力机构都不敢轻举妄动、任意妄为。 据此分析,可以推断出美国民主政治(  )
①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③彻底化解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

1909年,清政府成立直隶咨议局,选举出议长和副议长、常驻议员等,负责本省应行应革事件,议决岁出入预、决算和税法及公债,直隶咨议局成立后成为地方势力和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的大本营。据此可知,直隶咨议局的成立(  )

A.体现了清政府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B.表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C.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反映出维新派获得政治主导权

4.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无意那种 笔头去取千万端 的争论,力求客观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关于其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5.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据此可知(  )

A.政务官和事务官 泾渭分明 B.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C.文官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D.两官分途走向交叉互融

6.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 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 。这表明党中央(  )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7.

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

项目

法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

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

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

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8.

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  )

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

9.

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B.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急需增强C.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D.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

10.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 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 。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B.提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D.奠定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基本原则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首要任务。下图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下图反映了当代(  )

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各民族之间的差距已经消失B.以民族工作为中心工作C.民族共同繁荣目标初步达成D.民族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12.

外交部指出,2023年中国的外交任务是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争取中美关系校准并重回正确航向,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表明中国(  )

A.积极统筹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B.适应多极化格局的外交新局面C.努力践行不结盟的外交总方针D.探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13.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曾指出: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必定产生美元信心危机,即美元必须贬值而不能按官价兑换黄金;如果为保持美元汇率稳定美国就应保持国际收支顺差,那么各国将因缺乏必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而降低生产和贸易发展速度。符合其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B.应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C.美国应保持美元在国际上的收支平衡D.美元霸权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4.

清朝初年,统治者为保证丁税收入,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以致农民 稍存可活者,丁至数两。即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 。这说明清初(  )

A.赋税主要征收对象存在反复B.丁税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财源C.摊丁入亩的政策落到了实处D.赋役制度的改革具有必要性

15.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 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阶级影响古代中国政府决策制定B.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注重血缘关系
C.宗族自治表明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D.宗族自治有助于消除藩镇割据现象出现

1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这一转变(  )

A.使基层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B.扩大了地方社区的行政权力C.使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D.实现了地方社区管理行政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北魏延兴元年(473年),北魏政府向人民征收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三
北魏485年,孝文帝颁布命令: 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奴婢授田与良人相同,耕牛每头授田30亩,限4牛。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概述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能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有哪些?并将其具体内容列举出来。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 汉委(倭)奴国王 及印文,此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材料二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摘自《后汉书·东夷列传》

(1)简要阐述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2)历史学界关于金印的真伪存在质疑,如果继续研究还可以运用哪些史料加以补充?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金融领域,仍然维持着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塑造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同时,也强烈冲击了金本位制度。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是毁灭性打击,也再次动摇了20世纪20年代短暂重建的金本位制度。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英镑霸权最终逐渐转向英镑、美元、法郎三大货币集团并立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调整了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美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由此孕育了新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的。

——摘编自谷梦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想与实践——以怀特计划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各国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考虑选择人民币作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可能性。于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区域合作的双重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周敏《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反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威斯敏斯特等市镇据此建立了贫民习艺所,收容贫民并组织他们生产,以换取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消费资料。后来的儿童少年法则规定,地方当局有义务劝说、指导和帮助少年,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必须按照主流社会的要求控制自身的行为。二战后,英国推行了团体的年金计划,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年金类团体保险产品较为丰富。
和东欧移民相比,长期请领失业救济金的英国人 毫无竞争意愿 ,但疾病津贴和失业津贴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免费午餐,领取者的工作态度、个人责任等等,都成为享受这些福利的重要指标。
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进行控制,会在潜意识中让所有受益的社会成员产生一种 共生 的意识。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产生这一意识不仅是对民族主权国家的巩固至关重要,而且对构建任何一种类型的和谐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摘编自陈晓律《以社会福利促社会控制——英国的经验》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