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恩施教育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55

一、单选题

1.

何尊(如图)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该尊呈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录了周成王在成周营建都城的故事。其中 宅兹中国 中国 —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关于何尊,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贵族生活情况B.显示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精湛工艺C.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D.表明早期统治者国家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2.

佞佛,就是迷信佛教的意思,在中国历代皇帝之中,梁武帝萧衍(464—549年)佞佛比较有名。他在《会三教诗》叙述了自己的思想变化: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 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 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 。梁武帝晚年三次舍身入寺,更是把自己舍给寺院。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学式微佛教成为主流思想B.统治者虔诚信佛支持其发展C.借助宗教教化民众强化统治D.政治衰颓统治昏聩时代景象

3.

门荫 是一种按照父祖官位取得入仕资格的制度。唐制规定 自一品至从五品,所荫子孙官品为正七品上至从八品下 等。唐代门荫入仕的选拔不仅仅依靠门资和官品,才学、仪态、道德等也是选拔的重要依据。 门荫 制度(  )

A.否定了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B.进一步打击了士族地主的势力C.提高了下层官员的执政积极性D.强化了对官员执政能力的考核

4.

南宋楼璃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蚕织图》(下图),该图长达十米,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图中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等清晰可见,描绘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 腊月浴蚕 下机入箱 为止的养蚕、织帛的整个生产过程。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这反映了(  )

A.劝课农桑重视经济发展B.蚕桑丝绸生产技术高超C.文人画的现实主义手法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5.

明代,风闻言事制度盛行一时。如洪武时,御史辛彦德出巡,路过彭泽,风闻 闻民间岁歉,官吏不以时存恤,至有鬻及儿女者,还奏之 。(《明太祖实录》)朱元璋命御史核实后, 令发粟其民 ,并杖责彭泽知县。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御史周宗建利用风闻言事之权,多次上疏弹劾,对阉党集团形成一定震慑。这说明风闻言事制度(  )

A.是中枢机制异化的产物B.助长不讲实际不良风气C.扩大信息来源澄清吏治D.易诱发不负责任的诬告

6.

下图为1898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时政画《时文鬼》。画中作者配文: 国家以制艺取士,历二百余年,一旦忽改为策论,士子半生学历尽付东流,不免同深扼腕……士习之陋,大率如此,可笑也夫。 这反映了(  )

A.守旧士子反对废除科举B.改革断送士人政治前途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D.东西文化产生激烈碰撞

7.

1915年,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 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 纪念国耻 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折射出(  )

A.北洋政府出卖了国家主权B.新文化运动提高了国人觉悟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D.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8.

1939年,国民党开始推行新县制,县政府成为有行政、财政、教育、军事、司法、警察等职能的一级行政组织(中央政府直属管辖),使得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和渗透力达到鼎盛。由此可知,国民政府 新县制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打造高度集权化的战时体制B.动员全国资源进行战略防御C.准备对沦陷区实施武装反攻D.积极抵制日本军事侵略扩张

9.

1954年我国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从6月16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历时接近3个月。宪法草案公布以后,民众欢呼雀跃。臧克家作诗赞曰 强忍住欢喜的眼泪,我朗诵这中国人民的 大宪章 ,它比黄金铸的字更宝贵,人人把它铭刻在心上 。这表明当时(  )

A.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B.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C.实现了依法治国方略D.社会主义原则的确立

10.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减轻社员的负担,落实按劳分配政策。1977年底,甘肃省委规定允许对农作物采取定额管理,包工到作业组的做法。1978年2月,四川省委制定《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取消不准农民搞家庭副业、农民自销多余产品的禁令。这说明(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②关于八字方针的调整得到了落实
③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事 ④全面农村改革前多地进行了探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

罗马法中的令状是执法官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命令,通常用于处理紧急情况,例如命令某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或者出示某物。这种临时性的措施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中(  )

A.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B.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C.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

12.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发起了 百年翻译运动 ,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取得众多文化成就,也让许多几乎失传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得以保存,并重新流入欧洲,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还推动了欧洲摆脱中世纪的神学黑暗统治,迈进近代文明。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阿拉伯人(  )

A.发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B.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拉阿伯文化C.保存和传播欧亚各国的古典文明D.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3.

如表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美国

2300

87%

13%

俄国

5900

93%

7%

A.俄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较低B.欧美国家城市化水平差距大C.工业革命影响城市化进程D.欧美各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14.

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从欧洲爆发,下列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共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成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②战后都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③战后经济都得到了美国的扶持 ④客观上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

2015年7月金砖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它是金砖五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它倡导本币支付、结算和货币互换,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是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这反映了(  )

A.金砖国家力图重构金融新秩序B.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C.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D.世界货币体系已经实现多元化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14分)
材料一
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长期被中原人视为 蛮荒地带 。至公元1000年左右,中原文明仍处于主导地位。吴地加速开发的契机在安史之乱之后才出现,这一时期,人们大力发展丘陵地区的农业,使大片沼泽变为良田,全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逐渐南移。宋元时期,江南代替中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明清时期,吴地成为中国首富之区。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达到 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 的水平。丝织业分工更加细密,绫、绢和罗等各种专门的织机出现,能制造各种复杂的花纹。苏州的水陆交通发达, 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姑苏繁华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工商业繁荣的盛况。

——摘编自李晓燕《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

华北和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周期比较

——据【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古代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过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宋时期华北和东南沿海经济活动水平变化的总体趋势,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8分)

17.

【近代海洋意识的发展】(14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 造船不如买船 ,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 ,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 避战保船 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摘编自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的 地理大发现 和其后的一系列航海大发现,宣告了西方殖民时代和海洋瓜分时代的开始。……在此背景下,西方军事思想突破了以前狭隘的理论视野,逐渐具备了全球性的战略眼光。……马汉的 海权论 把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海洋权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控制海洋进而控制世界打下了理论基础。……从本质上说,马汉的 海权论 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具有全球性和世界性眼光,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摘编自《近代以来西方军事思想创新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 把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海洋权益紧密结合 带来的影响。(6分)

18.

【近现代社会福利制度】(15分)
材料一
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 二战 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

材料二
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等,在农村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分析 二战 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并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5课 ____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9课 ____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目录中的两处空缺进行补充,并说明理由。(所补充的内容及理由须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