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吕梁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1—11课】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6 浏览数:17

一、单选题

1.

秦朝时,东方诸郡距离都城咸阳甚远,秦始皇出巡每到一处必刻石昭示唱颂自己的功德。罗马皇帝大部分时间不在罗马城,而在各地巡行,接受不同行省臣民的诉请,裁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处理总督和城市无法决断的问题。东西方两位君主的上述行为(  )

A.折射出君主集权推动地方制度建设B.表明宣德扬威是政权初建期的主要任务C.客观上提升了国家凝聚力与向心力D.反映了国家政治结构权力界限模糊不清

2.

南宋徐天麟在《东汉会要》中指出: 汉世诸科,虽以贤良方正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 在此制度下,读书人竞相讲求孝行、廉洁,社会上遂形成注重名节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私人恩怨。这说明东汉察举制(  )

A.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B.具有举善进贤的教化之功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斗

3.

孝文帝的定姓族使魏晋以来的 士族传统 完成了具体化和制度化转变,其实质是采取强制方式,加快鲜卑贵族向封建士族地主的转化,使汉族的门阀制度在北魏迅速得到推广。孝文帝此举意在(  )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移风易俗消弭民族差异C.凝聚鲜卑贵族集团的力量D.借鉴汉族政权统治智慧

4.

南宋时,有民陈仲龙与妻蔡氏长期租赁妻弟蔡仁房屋,经协商决定以蔡氏嫁妆中的一块田产抵卖于蔡仁,以充租金。陈父得知此事后,以私自典卖田产的理由状告陈仲龙夫妻。当地官员依据 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 妇人财产,并同夫为主 法令作出裁决:陈父出钱赎回该田产将其变成族产或者放弃赎回并不改田产处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

A.律令儒家化色彩的淡薄B.女性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C.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D.社会治理重视教化优于法律

5.

金瓶掣签制度既符合政治手续、法律手续,也符合宗教手续;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又体现了西藏地方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事实,是两百多年来较合情合理、公正的方法,成为不可逾越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清政府实行此制度旨在(  )

A.践行因俗而治的理念B.推动宗藩体制的建立C.巩固国家政治大一统D.增进民族间文化交融

6.

梁启超曾撰文写道: 若其(维新变法)形式,则殊多缺点。殆犹大辂之仅有椎轮,木植之始见萌坼也……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变法(  )

A.失败源自于政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B.指明救亡图存的正确方向C.为近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D.具有较为雄厚的群众基础

7.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要求,截至1951年,新中国制定和实施了《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土地改革法》《新区农村债务纠纷处理方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保护发明权和专利权暂行条例》《婚姻法》等诸多法律。这些法律文件的颁行(  )

A.贯彻了依法治国方略B.旨在完善新中国民主法制体系C.配合了三大改造进程D.利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8.

下图所示为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A.重点弘扬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B.把赓续革命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C.精神文明建设正取得显著成效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坚实基础

9.

公元前5世纪,雅典采用抽签法选举执政官,为了不使选举发生在完全偶然的情况下,规定凡是抽签抽到的人,在其就职前必须接受委员会或者法院的资格审查;候选人还须满足父母皆为雅典人、体格健全、无不良记录、完成各项军事义务等条件。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民主政治存在局限C.社会公平得到保障D.主权在民原则盛行

10.

加尔文曾说: 上帝的话不是教导我们去说,使我们雄辩和难以捉摸,而是改革我们的生活。 他还认为: 靠遗产收入为生的懒惰性习惯……是罪恶的;从事于一种没有确定的目的,又不能获得物质利润的职业……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愚蠢浪费;不充分利用获取物质利益的机会……是不关心上帝的事,懒惰是最可怕的罪行。 加尔文的这些主张(  )

A.意在提高市民基本道德素质B.使天主教会焕发出新的生机C.削弱了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力D.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11.

现代西方文官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并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以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为提升政府的治理能效提供了条件B.重视考评政务官的综合素质C.从源头上规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12.

2024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限制非法移民入境的举措得到了同属共和党的25名州长公开支持;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甚至发文呼吁, 红州 蓝州 进行 国家离婚 (如下图)《华盛顿邮报》,称这场争端引发了有关 美国内战 的流言。这表明美国(  )

注:红州由共和党控制,蓝州由民主党控制。

A.民主制度的公信力荡然无存B.两党制影响政治生态的稳定C.传统分权制衡机制已被打破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难以调和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方政党政治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规范的朝野政党所共同遵循公共权力的宪法惯例运作模式。无论是人民主权原则,还是分权制衡理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利益的价值层面,具有相当稳固的共识基础。政党可通过组织化、制度化运作,将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权利集中行使,从而对执政党的施政加以制约监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已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规范运作,有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必须在法治原则的支配下处理,权力主体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政党监督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社会政治生态的支持,需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西方政党监督效能显著,与西方成熟强大的公民社会、完备的法制体系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新闻舆论自由密切相关。

——摘编自齐春雷《西方政党监督的有效因素探析》

材料二
历史经验是砥砺奋进的智慧之源、力量之基,强化权力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仍保持蓬勃青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把 关键少数 管住管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才能整体提质增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实行党委制以加强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充分集纳和统合各类监督主体,形塑成多元一体的监督主体关系结构。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组织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党中央开始着手建立专门监督机构以开展监督工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推动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保障人民民主的角度肯定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文君《中国共产党强化权力监督探索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西方政党监督有效运行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强化权力监督探索的历史经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党关于权力监督的认识。(8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宣布 训政 的同时,开始试行政府官吏的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 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 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

——摘编自许康钟纯《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考析(1930~1949)》

材料二

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变迁历程。

阶段划分

重大意义

标志事件

探索阶段(19851992

本阶段的理论探讨、政策设计和实践试点,明确了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

198511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初拟

初创与实施(19932005

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公务员内涵与外延,建立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依据

1993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

法制化(20062012

公务员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公务员法和与之配套的公务员管理专门条例相继出台,制度框架形成

2006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

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公务员法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9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

——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演进的动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建言献策。(9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古代中国,但是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却一直较小且呈递减趋势。中国在西汉时期即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中国最强大的宗教是在东汉末年出现的,即佛教东来和道教成型,此时佛教和道教已无法像基督教在欧洲那样全面地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只能寻求在民间满足一些道德无法替代的信仰需求。儒家强调积极 入世 ,而宗教的本质是 出世 ,要求教徒远离尘世喧嚣,潜心修行以求得来世的幸福,使得世俗政权及士大夫阶层对宗教进行极力压制。古代中国分裂割据只是个别时期,有别于欧洲,中世纪时期一些欧洲皇帝受教皇洗礼加冕的场景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在西方, 神的法则 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着对法律的敬畏。到中世纪,教会通过对欧洲几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适用以《圣经》为法律总源的教会法,使教会法实际上起到了欧洲世俗法的作用。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 西方衡平法 诚实信用 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教会所强调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 美国之鹰 护卫着《圣经》中的 摩西十诫 ;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

——摘编自陈敏《中西方宗教对法律影响之异同及探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对古代中国法律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进步。边疆治理不仅是国家制定政策由边疆地区具体实施,更应将其置于全国层面进行审视。一方面是边疆视野,即在自上而下的国家治边实践中边疆的反映,边疆的民众和社会是被动接受、奋起反抗还是互动调和,这体现出国家治边过程中边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内地视野,即边疆治乱对内地的影响、国家统筹下的内地在边疆治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因此,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除了关注国家治边思想和治边制度之外,治边过程中边疆的反映、国家统筹下内地对边疆的支援与帮助,既是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边疆治理的重要视角。

——摘编自刘全波《中国古代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请围绕材料任选一个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