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0

一、单选题

1.

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墓葬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别。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原始宗教发展B.贫富分化明显C.早期国家产生D.阶级对立严重

2.

史载,孔子整理的《诗》, 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强调 正音 雅乐 ,反对靡靡之音。据此可知,孔子提倡 乐教 的目的是(  )

A.反对奢靡的社会风气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D.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3.

如表是不同史书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相貌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丑化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豹声

宋《太平御览》

赞美秦始皇: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翦伯赞《秦汉史》

秦始皇并不是后世所想像的生长着一副严肃可怕的面孔,假如他多少有些母亲的遗传,应该是一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

A.人物形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B.年代久远影响人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C.不同的描述体现了人物的多面性D.不同的时代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4.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起响应,一些原六国旧贵族试图借机复国。他们中有的直接加入农民起义军,有的带领队伍起兵反秦,如项梁、项羽等。此外,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和周勃等也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这说明当时(  )

A.秦统治遭到各阶层反抗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旧贵族成为反秦的主力D.地方割据势力非常强大

5.

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学术文化,主要是通过 杀青 后的竹简和丝帛记录下来,因此大多保存于少数精英手中。而汉魏之际的文化已经不仅仅掌握在少数知识分子手中,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典籍。据此可以推断(  )

A.纸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化的发展B.诸子百家学说促进思想解放C.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进技术革新D.分科考试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6.

汉以前的中原居民,虽然已有匡床,但是还没有桌椅,常常 席地而坐 。汉以后,从少数民族地区传来一种类似后来 交椅 的坐具,当时人称为 胡床 。之后,胡床等高型坐具与中原家具融合,桌椅板凳等高坐具慢慢开始流行。这一现象表明(  )

A.民族文化双向交流B.民族之间差异基本消失C.少数民族习俗变迁D.中原生活方式显著变化

7.

公元4世纪初,中原战乱,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原士子、世族避乱迁徙之地,河西儒学得以繁荣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将大批河西名儒士人迁徙至平城,让他们参与了北魏政权的建设。据此可知,河西儒学的发展(  )

A.稳定了北方政局B.消除了阶级矛盾C.结束了士族专权D.促进了民族交融

8.

隋朝统一后,进行了多项重要的工程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包括供应朝廷粮食的仓库和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兴建宏伟壮丽的洛阳城;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些工程建设的共同影响是(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有利于隋唐经济的繁荣D.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9.

唐朝以前,蔗糖很少应用于糖食制品。唐太宗和高宗时期,两次派人到印度去学习蔗糖的制作,带回白砂糖和红糖的高级制作技艺,使得唐代的甜食获得很大的发展。到唐中后期,在印度的制糖工艺基础上,我国制糖从业者还发明了利用结晶的方式来制作冰糖的方法。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推动民族交流B.中外交流丰富了社会生活C.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D.中国与东亚邻国交往频繁

10.

据《宋代经济史》统计,宋神宗元丰年间,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朝的10个增加到40余个,城市行业从隋唐时期120行发展到南宋时期的410行。这反映了宋代(  )

A.农村集镇发展迅速B.手工业技术得到了提升C.城市兴盛引人注目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11.

如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画面布局有着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疏密关系,大片的空白创造出萧疏空灵、简淡超逸的荒寒意境,这种创作方式被大量画家所采用。这说明元代山水画(  )

①不强调写实 ②生活气息深厚
③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④重视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

西周 六艺 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

A.军事人才选拔因时而变B.选官制度调整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C.军事学校设置受到重视D.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导致了财政危机

13.

康熙时期,奏折使用范围由中央官员发展到地方官员,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如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就有天气问题、社情民意等,这一做法得到康熙帝肯定后,很多大臣纷纷效仿报告地方的雨水、粮价等等。这说明康熙时期的奏折制度(  )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弱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牵制了军机大臣的权力D.为中央决策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14.

清代中叶,在汉阳和汉口一带已经出现了许多纺织作坊, 郡城内外织坊犹近百家,工作恒一二千人 ,平均每个织坊中雇佣织工一二十人,长年有一两千织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这体现了(  )

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B.商业资本的集聚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小农经济的解体

15.

明清时期,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茶馆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休闲去处,也是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戏曲和其他表演艺术主要在戏园展演,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书坊不仅出售书籍,还经常举办讲座和文化活动。这些现象(  )

A.得益于统治阶级文明开化的政策B.是市民阶层追求民主的表现C.体现城市经济和世俗文化的发展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材料阅读

16.

【长城与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有 城彼朔方 之句,即指公元前9世纪北边配有烽火台的小城。战国时,列国竞相修筑 互防 拒胡 两种长城。如燕国修南长城以 防齐 ,赵国修南长城以 防魏 ,魏国修河西长城以 防秦 ,秦国在洛水西岸筑长城以 防魏 。北方的几个诸侯国,如赵、燕、秦与游牧民族相邻,纷纷筑长城以 限戎马之足 。秦统一全国后,列国 互防 长城失去意义,被拆除,而列国 拒胡 长城则有必要连成一片……秦长城将华夏农耕区围护起来,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胡人 不敢南下牧马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至太初四年,经二十年,沿河西走廊筑起烽燧亭障,直达新疆罗布泊以西,全长超过一万公里,以保障通往中亚、西亚的道路。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经营边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述从战国到西汉时期长城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说明长城的历史价值。

17.

【宋元时期的数学著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的数学著作(部分)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主要内容

《数学九章》

秦九韶

南宋

数学理论知识、历法计算、土地面积测算、赋役计算、商品交易。

《杨辉算法》

杨辉

南宋

包括理论数究实用算术实用算术将传统算术与日常社会经济事例联系。

《算法启蒙》

朱世杰

元中期

包含各种日用、商用数学口诀。

《透帘细草》

佚名

元末

题—解—术的形式承袭以往著作的特点,大量题目涉及物价、买卖、利息及税收等。

《丁巨算法》

丁巨

元末

以钱物换算等经济类问题为主,并且显示珠算已经相当普及。

《算法全能集》

贾亨

元末

包含各类度量衡制度、九章名数、大小数单位名,以通俗易懂的算法歌诀将四则运算与日常经济运用相结合。

——摘编自武婷婷《中国古代数学的经济运用研究》

材料二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著名的《数学九章》中设计了一道算术题,大致意思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一起合作出资到海外做贸易,个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有的是金子,有的是银子,有的是盐等,他们之间还有互借。海外归来后,购买到的商品有沉香、胡椒和象牙。那么,他们各自应该得到多少回报?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数学著作关注经济类问题的原因。

18.

【历史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茶叶是四川销往藏区的第一大宗商品,是沟通内地与藏区的重要媒介。
材料一
明清时期,川藏地区的茶叶产量、销售量和贸易规模都相当可观。据统计,当时的茶叶年产量达到数十万担,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区。其中,川茶产量最大,而且品质上乘,成为川藏茶叶贸易的主要来源。明代川藏茶叶贸易的模式有三种:官营茶马贸易、朝贡贸易和边引贸易。至清代,官营茶马贸易、朝贡贸易退出川藏茶叶贸易,边引贸易成为川茶销藏的主体模式。由明及清,川藏茶叶贸易史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往南、再向西转移的过程。在茶叶贸易的带动下,内地与各藏区的商品交流日益频繁,渐趋发展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经济共同体。

——摘编自何强《明清时期川藏茶叶贸易模式变迁研究》

材料二
通过陕西商帮及其他商帮、青藏土司、头人和寺庙代理人等的贸易推动,陕、青、藏商品流通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对汉藏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通过绵延500年之久的明清汉藏茶叶贸易,使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黄河、长江及其周围汉水流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雪域文化、岭南文化等)和各民族(包括汉、藏等)文化发生持续的交流、竞争和融合,呈现出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

——摘编自刘立云《明清时期陕川藏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川藏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清时期川藏茶叶贸易。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文化遗存

说明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渐走向交融。


敦煌莫高窟壁画唐朝

牛耕图中的曲辕犁

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曲辕犁在三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三是改进犁壁。这种犁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具。


元朝杂剧演出壁画

这幅壁画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绘于寺内明应王殿南壁东侧,描绘了一个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场景。画中11人,从头戴冠饰、脸谱鬓须、服装道具,可看出净、末等角色皆备,行当齐全。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乾隆皇帝颁发给西藏

地方政府的金瓶

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作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金瓶掣签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


《盛世滋生图》局部

此图为清朝人徐扬所绘。全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繁华的城市风貌,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清光绪刊本《红楼梦图咏》

这是晚清画家改琦根据《红楼梦》人物形象绘制的木版画册。其中共画有55位《红楼梦》出场人物,下笔流畅,构图生动,反映了《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和巨大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表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遗存,围绕 历史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