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台金七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4 浏览数:97

一、单选题

1.

2024年沈阳博物馆组织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 主题展,深刻诠释关于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这两大文化可证明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社会的论据有(  )

A.旧石器时代较发达的玉文化B.祭坛等成熟的公共权力机构C.制作 蛋壳陶 技术的发展D.氏族公共墓地均等的随葬品

2.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据此判断,提出该主张的人物是(  )

A.老子B.荀子C.邹衍D.韩非

3.

《过秦论》中记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说明秦完成统一的主观原因是(  )

A.数代秦王的励精图治B.人民渴望安定统一C.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D.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4.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纯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为应对以上困境,汉朝政府(  )

A.尊奉黄老无为思想B.任用酷吏治理地方C.推行均输平准政策D.设置刺史巡视监察

5.

4—6世纪我国货币制度各自为政。黄河流域 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帛 ;而长江流域 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易 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 。对此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黄河流域政权相对稳定B.江南经济有了一定发展C.政府货币发行较为紊乱D.河西地区脱离国家控制

6.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在周遭边防要地广设节度使,并不断增加其权力,扩大其官属,节度使成为唐朝边防统帅的主职。这一做法(  )

A.将唐朝推向了全盛时期B.使国家出现内轻外重的局面C.旨在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7.

隋唐时期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属于这一时期成果的是(  )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反映了其以农为本的思想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工艺学
C.唐太宗时期编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D.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8.

下图是中国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榷场分布图,关于这一时期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宋金矛盾成为了A政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线B.辽同B政权签订 绍兴和议 促使民族关系缓和
C.榷场互市使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D.民间设榷场体现不同经济类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9.

《元史·地理志》记载: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统治者此举(  )

A.导致了统治疆域范围的收缩B.有效解决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窘境C.体现了 因俗而治 的观念D.使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10.

以朱熹理学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备,儒学复兴的目标终于完成。下列属于朱熹言论的是(  )

A.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B.甚者谓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C.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这一时期开创了(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2.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汉代以来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均采取措施治理新疆。下列举措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设置北庭都元帅府作为管理新疆的军政机构
③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统管天山南北
④中俄交涉后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并建新疆省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13.

有学者认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介绍西方国际法的先驱,大胆引进、研究西方国际法,实为开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端的重要举措。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林则徐(  )

A.开启了 西学东渐 进程B.汇译了《四洲志》等书稿C.严厉打击鸦片的国际走私D.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下列表述,与其初衷最为吻合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5.

维新运动虽然被清王朝所镇压,但镇压者依旧成了被镇压者遗嘱的执行者。清廷执行 被镇压者遗嘱 的结果(  )

A.完成了维新运动时的政治追求B.舒缓了内政外交所面临的困境C.实现了晚清社会制度的大转型D.推动了国内革命新形势的成熟

16.

孔子作《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 华夷之辨 ;韩愈进一步提出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这反映出(  )

A.春秋大一统国家已建立B. 界限分明C.民族交往交融程度渐深D.周边少数民族威胁消失

17.

下表反映了821—845年唐朝的户数(单位:户)。导致表中户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户数

长庆元年(821

2375805

宝历年间(825827

3978982

大和年间(827836

4357575

会昌五年(845

4955151

A.赋税制度的变化B.土地兼并之风盛行C.稻麦复种制普及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18.

下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该海防布局反映出(  )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A.欧洲殖民者的活动恶化东南海疆形势B.广州 十三行 同外商贸易往来频繁C.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D.明代政府的海权意识和海防能力增强

19.

明朝时期,徽州 耕获三不赡一,即丰年亦仰食于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 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 这可以反映(  )

A.徽州地区农业衰退导致粮食生产不足B.全国粮价的高低取决于粮商的贩运C.长江中游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国内长途贸易促进商业资本的积累

20.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 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 据此可知,该传教士提及的战争(  )

A.发生于武昌起义胜利时期B.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促成了 东南互保 局面D.表明清朝中央权威的式微

21.

历史事实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而无可更改,但历史学(即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诠释)却不断地更新 。下列最淡化历史解释中价值判断的是(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二、材料阅读

22.

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周秦之变 虽然实现了从 周制 秦制 的转换,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事实上,秦制也继承了周制中的王权世袭、家天下、大一统等内涵。不仅如此,秦汉以降的政治实践并非 秦制 周制 的完全替代,而呈现出二者相 混融 的特征。

——彭新武《百代皆秦政的历史逻辑辨析》

材料二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 唐宋变革 :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 唐宋变革 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代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戊戌到辛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移植西方制度与制度创新的重要阶段,结果是移植虽多而创新不足。移植的西方制度往往徒具 外在形式 。民主政治本应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自由、平等远比 国会 这一 外在形式 更为重要。而自由、平等又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法律才能真正实现。

——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 秦制 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 混融 秦制与周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对唐宋历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从中央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的角度阐述宋朝在唐朝 文明冲积 下变革的表现。(7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 移植西方制度 的努力。结合所学,指出革命派为维护民主政治颁布的重要法律及其地位,分析革命派 制度创新 的不足之处。(9分)

23.

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的类型除了书面文本、口述证词和历史文物外,图像也占有一席之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202411231310040722

敦煌莫高窟壁画耕牛图

材料二
康熙初年 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详略既殊,又今昔互异 ,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


清康熙《皇舆全览图·浙江全图》(注:图中方格线为经纬度线)

材料三

清末某处洋务企业照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幅壁画最早可能绘制的时间及图中所绘的农具,说明此图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绘制《皇舆全览图》时确定东北及东南疆域的依据。(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判断此处洋务企业的性质,简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伴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对话与交流跨越山海、绵亘古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和四大发明、养蚕术传向世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也传入中国,促进了地区发展繁荣和文明传播融合。

——摘编自朱晓琦《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自拟标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