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8

一、单选题

1.

《国语》记载: 天子举以太牢(牛、羊、豕三牲),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一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羊、豕、鱼),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  )

A.构建礼乐制度以巩固政治统治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建立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D.利用血缘关系影响权力分配

2.

上农除末 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 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这反映秦朝(  )

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

3.

当代学术大师任继愈指出: 秦桧也是才子,据说字写得很好,但没有流传下来,因为没人愿意学习和保存他的文字。而文天祥似无文治武功,但因正气浩然,遂成青史人物。 宋朝以来所形成的这一历史现象(  )

A.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B.反映国人的爱国主义传统C.说明人品比贡献更重要D.历史评论受时代环境影响

4.

元朝延祐年间1314—1320年的乡试、会试考查了冗官的议题,考生在科考后继续对此议题进行讨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朝廷颁布了裁减冗官和闲散机构的政令。这说明元朝意在(  )

A.加强君主专制B.缓解统治危机C.平息社会舆论D.防止政治腐败

5.

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 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得到明穆宗批准,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不少东南沿海百姓开始前往东南亚,长期从事商业、手工业、农业,一定程度改变了当地的原始面貌。材料反映了(  )

A.儒家文化圈的初步形成B.朝贡贸易的扩大C.华人勤劳智慧延伸海外D.移民南洋的开启

6.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 塞防 海防 的争论。左宗棠认为, 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 ;浙江巡抚杨昌濬则指出: 西洋各国以船炮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余年,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 上述材料说明(  )

A.边疆危机强化清廷忧患意识B.顽固派与洋务派间分歧严重C.关注世界大势已然成为潮流D.中国西北陆防重于东南海防

7.

下表为1891年江南制造总局每日日工资情况。这可用于研究(  )

类别

洋匠

中国匠目

工匠

小工

日工资

11.4银元

1.7银元

0.65银元

0.16银元

A.洋务运动最终破产的根源B.洋务新式学堂兴办的原因C.中外工匠生产效率的差异D.洋务企业的封建官僚属性

8.

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妇女,有姓名可查者有380多人,其中有54人加入了同盟会。这种现象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革命推动思想解放D.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崩溃

9.

淮海战役期间,有543万的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 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开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

10.

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说: 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这个讲话是在赞扬(  )

A.中苏同盟互助B.中国的改革开放C.一国两制 构想D.中美关系正常化

11.

如图为2018年10月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这座连接三地的超级工程,创新实现了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的通关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创新(  )

A.丰富发展了 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B.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是粤港澳三地法律法规高度趋同的结果D.充分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增强

12.

在古代雅典,民众对城邦事务的决策往往基于政治家演说的内容和表现。政治家以及其他公民都会培养自身的演说能力,竭力掌握演说技艺。柏拉图认为演说术就是 用你的语言去说服公民法庭的法官、议事会的议员、公民大会的民众或其他任何公民团体 。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A.依赖于演说术的兴盛B.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参与C.得益于哲学家的推动D.塑造着雅典的社会风貌

13.

1929年,英国工党议员邦德菲尔德认为,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们希望阻止这些殖民地国家去经历一般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历程,那是一段经济奴役期,是一段劳工备受压榨的时期,是一段整整几代人备受摧残的时期。 上述观点旨在(  )

A.揭示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B.维护宗主国的优势和利益C.保持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D.强调工业化不能照搬他国

14.

孟德斯鸠认为,在共和政体中应教育人们热爱法律和祖国,要求人们不断地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立法权与执法权应该属于人民。在君主政体中为防止专制或约束君主的权力,应该借助贵族,教会与法院的力量。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

A.倡导政治理性的应用B.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推崇法律和政治自由D.要求根本改变传统政治结构框架

15.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生效,使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使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使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彻底结束了国家间的混战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维护欧洲封建制度的体系D.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

16.

目前,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 去美元化 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不断重构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体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明朝时期,北京城乡居民主要依靠近郊山林的树木、柴草等获得燃料。永乐年间营建都城以后,伐薪烧炭日盛,有的外围山区植被 数百里外林麓都尽 。嘉靖年间,政府放宽了包括居庸关、门头沟范围内的西山煤矿和外围省份煤炭的开采管控,煤炭通过市场广泛进入家庭和生产领域,形成了 煤市街 。清朝初年,随着政局稳定和人口增长,政府采取了鼓励措施,改善开采条件、扩大开采规模,同时平抑煤炭价格,煤炭成为北京居于首位的能源类型。

——摘编自王伟《北京能源发展报告》等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伦敦传统燃料短缺,城市居民、手工作坊转而使用煤炭。1578年,威斯敏斯特宫附近释放的煤烟惹怒了女王,女王禁止此地附近的作坊使用煤炭。一部1623年颁布的法案还严禁伦敦桥附近及靠近主教门的作坊燃烧煤炭。1690—1696年,随着手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作坊主、商人、居民等屡次就煤炭的使用和减少税收等问题向议会请愿,并最终获得议会的批准。此后,酿酒、印染、蒸馏、制糖、玻璃制造、铸造和冶铁等行业构成工业燃煤消费的主体,伦敦成为轻工业作坊集中地。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推动了机械化发展,伦敦最早装置了纽考门蒸汽机。18世纪初期,伦敦市区外陆,环境污染已现端倪,人们笼罩在烟雾中。

——摘编自高麦爱《燃煤使用与伦敦雾形成的历史渊源探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煤炭成为北京主要能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伦敦能源转型过程的特点及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获得的启示。(3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豪强地主在战国、秦时就产生了,他们利用封建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兼并土地,横行乡里。汉武帝以后,豪强地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政治舞台,在政治、经济方面形成强大势力。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豪强大地主,豪强大地主势力的经济基础是他们的大田庄。田庄内部闭门成市,基本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仰赖田庄外面的市场。东汉时期的豪强大地主更是广占田地,大量包庇人口,以田庄的方式进行经营。田庄内主要的劳动者是对豪强地主依附性极强的宗族、宾客、徒附和奴隶,这些宗族、宾客、徒附不仅要向豪强地主交纳获物半数以上的实物地租,还得无偿为田庄主服劳役,如砍伐林木,修治陂渠,葺治房屋等。大地主田庄内还拥有私人武装,豪强地主把依附农民按军事组织编制起来,建筑坞堡,平时巡警守卫,战时则随田庄主作战。豪人之室,连楼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但封建经济的发展并未能为东汉王朝带来像西汉那样的国家强盛和统一巩固,而是表现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9世纪起,一种新的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结构以庄园采用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有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有仓库、马厩等生产设备,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庄园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大生产组织,它的存在解决了在外族入侵、内部战乱的环境下继续农业生产,维持社会消费供给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庄园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但它并不排斥先进的技术与进步。在管理良好的庄园生产中,三田制、轮犁、马耕等先进农作方法、制度得以发明、应用与改进。这些伟大的进步,被人们称为农业革命

——摘编自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经济和中国古代田庄经济是否相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要素都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光荣革命、启蒙运动、《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中间阶层

——改编自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根据时空的联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提取关键词,观点明确,前后关联,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2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 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 的改革主张。……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 和平方法无可复试 ,于是于这一年的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 兴中会 。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 振兴中华 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年发展成就,释放发展动力与保存发展潜力方面的经验,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提出更切合发展中国家现实需要的经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摘编自韩喜平、郝婧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提出 振兴中华 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口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