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4 浏览数:35

一、选择题

1.

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 郧县人 3号头骨,新发现的 郧县人 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郧县人 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哪两个古人类之间的空隙(  )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山顶洞人D.北京人、河姆渡人

2.

烧烤是众多年轻人喜欢的食物之一,其实这种饮食方式早在几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下列最早懂得使用、保存火种的是哪一原始人类(  )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3.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世界稻作起源时间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年前,还发现了夹砂的褐色陶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该遗址可用来研究(  )

A.人类文明起源B.社会分化出现C.原始农业产生D.早期国家产生

4.

稻田丰收,碧水荡漾,姚江平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7000年前,先民在这里伐木建房、饭稻篾鱼、划桨行舟、制作器物,创造了史前文化。 材料中的 先民 指(  )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5.

如图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 琮琮 。其设计灵感来自良渚遗址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亚运会结束后,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吉祥物 琮琮 ,我们探寻了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在这里能感受到(  )
202411281306528027

A.干栏式房屋的巧妙B.城市营建的新理念C.彩陶纹装饰的精美D.青铜器的高超艺术

6.

读下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图中④⑥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
202411281306528027

A.楚国、赵国B.齐国、楚国C.秦国、韩国D.魏国、赵国

7.

孔子在中国的封建时代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  )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楚辞》

8.

如下图是 书同文字 木方,此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等方面的用语。它的内容反映出秦朝(  )
202411281306528027

A.交通发达B.经济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治理四方边疆

9.

《左传》中有 楚子(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的记载,《战国策》等书也有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的记录,上述记载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  )

A.青铜器具异常珍贵B.分封制度走向瓦解C.诸侯纷争局面形成D.周王室权威的加强

10.

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  )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

11.

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政权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绿林赤眉起义B.黄巾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

12.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 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

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B.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13.

以下措施共同反映了秦始皇重视(  )

地区

措施

东南

迁民至岭南,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

北方

巡视北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西南

派使节到西南夷,加强联系,设置郡县

A.边疆治理B.经济发展C.制度创新D.工程兴修

14.

图3是《中国通史》的部分目录,由图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202411281306528027

A.西周社会B.春秋争霸C.三家分晋D.秦灭六国

15.

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 独制 ,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 体制 的创立(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6.

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四节气在何时确立(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时期

17.

据统计,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二百五十四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秦国最终兼并各国。这表明当时的历史主流是(  )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C.兼并战争,走向统一D.民族融合,互相交流

18.

有人曾经说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19.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磨制石器②打制石器③铁制工具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20.

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  )
202411281306528027

A.灵渠B.大运河C.都江堰D.三峡大坝

二、综合题

2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解释:在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道既隐》《礼记.礼运》

解释:如今大道已经消失,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务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
材料三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四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解释: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材料五
202411281306528027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民主制度?
(2)材料二中 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4)材料五“? ”处代表了诸侯的义务,应填写哪些内容?

2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 尊天子,攘四夷 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材料二 下图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

材料三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得到的好处。
(2)材料二是商鞅为了推行哪一项改革措施而制造的?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 取得大的成功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3.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国家,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和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王朝创造了哪些文明。(2分)
材料二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2)根据材料二回答, 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 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 ,简称 分封制 。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 分而治之 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 王室衰微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分)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 王室衰微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4.

每一种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各种思想互相砥砺,共同前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解释:(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是,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史记》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 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如果要了解他的思想,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 请列举一个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 商君 推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请列举在这一学派的思想影响下,秦始皇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统一措施的两项内容。
(3)历史上把材料三所呈现的现象称为什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