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42

一、单选题

1.

陕西西安临潼姜塞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据此可推断该遗址(  )

A.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B.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状况C.尚未产生阶级分化D.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

2.

春秋战国时期某著名思想家曾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孟子B.商鞅C.墨子D.荀子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以下最能为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的说法提供支撑的是(  )

A.统一中国B.统一货币文字C.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D.始创皇帝制度

4.

某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实际成书于汉代,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该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B.《唐本草》C.《千金方》D.《黄帝内经》

5.

如表为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

匈奴

前赵

北凉

后赵

(cóng)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鲜卑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前凉

北燕

西凉

A.民族战争频繁B.统一大势所趋C.历史文化认同趋向D.江南地区得以开发

6.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 中书门下奏状 ,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7.

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情节可能出现于唐朝的是(  )

A.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B.步行到西市购买胡饼C.苦读《四书章句集注》以应对科考D.翻阅活字印刷术印制的《齐民要术》

8.

针对 唐季以来,节镇太重 的问题,赵普建议宋太祖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为 制其钱谷 ,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A.设诸路转运司B.派文官担任知州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枢密院与 三衙 分权

9.

据文献记载: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由此可见,契丹(辽)的统治特点是(  )

A.种族分离B.契丹汉化C.军民合一D.因俗而治

10.

下图为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C.内阁拥有 批红 的特殊权力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11.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 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反映了(  )

A.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服章礼仪B.华夏认同得以发展C.春秋时期文化认同开始产生D.分封制遭到破坏

12.

有学者如此描绘汉武帝的某项政策: 原来政府只管收税和花钱,在经济方面只扮演仲裁的角色;自此以后,政府成为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据此分析,该项政策最有可能是(  )

A.推恩令B.均输平准C.将铸币权收归中央D.察举制

13.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下图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课的思维导图,建立了 政权更迭 民族矛盾与战争 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等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其中③处应该填入的历史概念是(  )

A.江南开发B.民族矛盾与战争C.民族交融D.政权更迭

14.

汉魏以来,关中和并州一带成为华夷杂居之地;羯族贵族石勒徒各族部落 三万余户于襄国 ;前秦 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 。十六国时期,为逃辟战祸,很多汉人从中原迁至边疆或逃入山区。东晋时期,荆雍州蛮 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 。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杂居相处(  )

A.铸就了魏晋时期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B.使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基本消失C.加快了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步伐D.推动了当时中国南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15.

有诗人如此描述京杭大运河: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诗人意在强调大运河的开凿(  )

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助推经济重心的南移C.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具有双重的影响

16.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 五代 ;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建立的北汉,称为 十国 。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实质是(  )

A.宦官专权的影响B.朋党之争的结果C.民族矛盾的激化D.藩镇割据的延续

17.

公元780年,唐代宰相杨炎奏请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 舍地税人 舍人税地 方向发展。上述建议有利于(  )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巩固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C.抑制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D.推动土地私有制度瓦解

18.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 形即神也,神即形也。 他认为,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

A.社会较为稳定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科学技术快速发展D.佛教文化盛行

19.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D.边防危机得以彻底解决

20.

《元史·百官志》载: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元朝实行的是四级地方行政机制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③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这一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

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 。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 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 。这位科学家是(  )

A.郭守敬B.裴秀C.徐光启D.沈括

22.

关于郑和下西洋,梁启超曾评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项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3.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 视田之入复三倍 ,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据此可知明朝(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商业非常繁荣C.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4.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写道: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
①商业繁荣,开始出现纸币
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③思想界出现反对专制的倾向
④农民提出 有田同耕 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5.

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  )

作者

观点

出处

贾谊200一前168

仁又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论》

杜牧(80385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奉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房宫赋》

苏轼(10371101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

《上神宗皇帝书》

A.阶级立场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主观动机

二、材料阅读

26.

我国古代集权体制的发展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 镇安方夏 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刘邦所采用 混合体 的名称并概括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 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4分)
材料二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授田情况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式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唐五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三
因鉴于传统的本章制度积习相沿,臣工进言,非雍则泄,下情不能上达,为欲周知施政得失、地方利弊及民情风俗等,于是命文或大员于露章题达之外,另准缮折具奏,直达御前,机密简便。臣工于大小事务,凡有见闻,必须据实奏闻,内外之事,遂不能欺隐。

——庄吉发《清朝_____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学,指出______处的制度名称,简析该制度推行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5分)

27.

我国古代历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处管理机构的名称。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边疆管理的特点。(5分)
材料三
有清一代的最大贡献,厥为对边疆的经营,使得近代中国的广大版图得以真正巩固而确定。虽清季衰世,列强交侵,尤其是俄国在1850年至1881年间,对我东北、西北边疆鲸吞蚕食,但至民国元年二月清帝退位之日,其遗留给中华民国的领土,仍广达1120余万平方公里。此一对我民族的丰功伟业,即以汉唐盛世版图相况,亦不能与之比拟。

——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清朝经略西北、东北的措施,并概括清朝边疆管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绢与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唐与突厥互市, 以金帛市马 以助军旅 ,唐马 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唐代驿制 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 ,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 冠盖相望,邮驿继踵 。士庶也喜骑马出行, 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 。马球蔚然成风,太宗 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
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 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 ,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 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 。回纥最初 风俗朴厚 ,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 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