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海南省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海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5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商代都城(偃师商城)遗址平面图。据此可知,当时(  )

A.青铜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B.开始出现早期国家的形态C.出现独具特色的新式陶器D.具备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2.

公元前403年,赵国公仲连变法,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察功度德 ;公元前355年,韩国申不害变法,任用官员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这些措施(  )

A.完成了向官僚制国家的转型B.旨在打击旧贵族势力C.扩大了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D.巩固了君主集权制度

3.

秦朝时,原赵国的大冶铁商卓氏被迁往临邛(在今四川)后, 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这说明当时(  )

A.秦朝对西南统治薄弱B.抑商政策难以持续C.民营手工业取得发展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4.

察举制起源于周代的乡举里选制。汉代察举制分为岁举和特举两种,每年固定时间,地方官员根据 乡议士断 发掘人才,将人才推荐给中央,由朝廷直接任官。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确立考试复核制度,取消察举员直接授官的做法。这表明汉代(  )

A.官员选拔制度不断完善B.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C.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地方D.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被打破

5.

东汉刘般提出: 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 这一主张(  )

A.否定了土地兼并政策B.致力于推动纺织业的发展C.强调了重农抑商思想D.利于推动农业的多种经营

6.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 胡服骑射 ;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这可以用于说明(  )

A.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B.汉族文化占据主体地位C.文化互鉴促进中外交流D.游牧民族同化中原民族

7.

隋炀帝营建东都时,于右掖门街西建子罗仓,仓西有粳米六十余窖。《通典》中记载: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亦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据此可知,隋朝(  )

A.农业经济繁荣发展B.帝都搬迁推动了经济发展C.稻米开始成为主食D.义仓完备使民众生活富足

8.

《辽史》记载,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一次问臣下: 事天敬神以何者为先? 群臣皆以祭祀佛而对。阿保机以佛非中国教而罢议,独当皇太子耶律倍建议祭孔时,阿保机大为喜悦。这反映了辽朝(  )

A.准备全面移植中原制度B.皇太子具有较高威望C.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认同D.以宗教权威神化皇权

9.

1070年,宋朝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  )

A.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促使生产关系出现了变革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消除了政府对农民的束缚

10.

14世纪以前,棉花纺织工具相对落后,生产效率较低。元初,黄道婆从海南引入先进的纺织技术,并对捍、弹、纺、织等工具进行改进,尤其是弹弓的改良,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变化(  )

A.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B.表明元代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说明棉花成为主要衣被原料D.有利于推广和普及棉花种植

11.

如表所示为明代巡抚的演进概况。这反映了明代(  )

时间

概况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

懿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

朝廷派遣尚书蹇义等人分巡各省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

擢监察御史于谦、越府长史周忱等六人为侍郎,巡抚两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浙江、湖广等处。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

A.巡抚监察权逐渐丧失B.行省制度日渐废弃C.六部的地位不断提高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12.

康熙朝至雍正初年,虽然清廷 实有派为驻藏大臣之意 ,但是,朝廷命官执行的是朝廷临时委派的 专差 任务,均是短期行为。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马喇、僧格被派入西藏,他们不仅以 驻藏大臣 的名分 总理西藏事务 ,还长期固定在藏履行职责。这说明清政府(  )

A.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统治B.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因地制宜地强化边疆管理D.实现了西藏的改土归流

13.

黄宗羲认为,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这反映出黄宗羲(  )

A.萌发近代民主意识B.迎合封建君主政治诉求C.反思传统君臣关系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14.

唐朝时期,日本留学生在长安学习多年后回国,不仅带回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书籍,还将唐朝的建筑风格、绘画技艺等介绍到日本。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唐朝文化对日本发展影响深远B.唐朝政府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C.文化交流以留学生为重要途径D.唐朝文化对外传播以儒学为主

15.

如表为有关北宋的部分史料。这最大程度体现了北宋(  )

史料

出处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

《转对条上四事状》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

《嘉祜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加强的影响C.边防危机的消除D.武将权力的削弱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诸侯国君

争霸状况

齐桓公

任用管仲进行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面对南方楚国的北向扩张,以八国之师观兵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并以周王之命相责,迫其定盟。对戎、狄举兵进攻,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击败狄人,救邢于难,使卫复国

晋文公

把晋国旧有的二军扩充为三军;联合秦、齐、宋,出兵车七百乘,与楚大战于城濮,有力地制止了楚的北上;打退狄族,保护了王室

楚庄王

又称沈尹、孙叔教为宰,改革政治,勤于生产,整饬军备……楚在春秋时代先后兼并了十二国,疆土最大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永徽元年加封临川公主为长公主诏书刻石》

临川郡公主

右可长公主

门下:高密长公主等禀庆此宸□,连跗璇极,宜加徽号,式见旧章。可依前件,封并如故。主者施行。

永徽元年(1650正月廿三日

中书令河南县开国公臣褚遂  良宣

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臣柳爽  

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臣来济  

……

朝议大夫守给事中乐平县开国男臣祥道等言

诏书如右,请奉

诏付外施行。谨言。

永徽元年正月廿三日

制可

正月廿四日午后都事尚书都令史赵师才

……

中散大夫守左肃机河间县开国公孝友

告临川郡长公主:奉被

诏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季方

司封员外郎范丘  令史刘僧

总章二年二月十五日给书  令史王弘

注: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均为吏部主爵司官员

永徽元年正月廿四日下

(1)指出该石刻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反映的政治制度运行流程,并概括该政治制度的特点。
(3)若要进一步研究该制度,请举例说明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补充史料。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 两宋两浙路进士数量简表

时期

人数

榜数

年数

年均登第人数

宋太祖

4

15

17

0.24

宋神宗

443

6

17

26.06

宋徽宗

853

8

24

35.54

宋高宗

1110

11

35

31.71

宋理宗

1823

13

40

45.58

——摘编自龚延明、祖慧等《宋登科记考》

表2 两宋时期两浙路科举各要素指数分布情况表

人口数占比

州学数量

州学覆盖率(%)

县学数量

县学覆盖率(%)

北宋

南宋

8.31%

14.23%

15

100

78

30

——摘编自《宋代登科总录》《宋代的州县学》等

材料二
《宋元学案》所载学者中,两浙地区北宋时有学者106人,南宋时增至621人,无论哪个时期两浙学者的数量均居各路首位。

——摘编自顾宏义《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两浙路进士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两浙路科举发展所反映的社会变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图册》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数据统计(部分)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1.97亿

1.50亿

3.13亿

4.21亿

——据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等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明清时期的人口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