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12

一、单选题

1.

夏商时期的最高权力以 神主 的面貌出现,夏商之 受到神灵天命的束缚。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不再专擅天命,以 民本 为君权张目,民众成为有影响的社会力量。这一变化说明先秦时期(  )

A.宗法关系趋向崩溃B.天命观念走向消亡C.君主权力逐渐加强D.民本思想渐趋成熟

2.

秦始皇东巡刻辞: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 奉汉法以治 ;在赵、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并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据此可知,秦汉王朝(  )

A.实行因地制宜的政策B.重视社会规范的建设C.注重集权与分权结合D.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3.

如表是宋代部分地区病坊的设立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设立者

经费来源

运营情况

北宋熙宁九年

杭州知府苏轼

募捐、私人钱物

招募僧人负责病患医药、饮食。

南宋乾道九年

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芮烨、赵汝愚

官员馈赠、积钱放贷和贸易

配有掌事者和专业医生,收治贫苦医患。

南宋嘉泰元年

和州提举韩挺

经费节余、挪用他费

安排僧人负责饮食,兵士负责杂役,医生诊视病患。

A.政府成为社会救济主体B.社会救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D.民间自发救助活动开始兴起

4.

里甲制由明太祖创设,在规范地方权力结构与乡村社会政治秩序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明中后期,里甲制开始崩溃;至清代,乡绅阶层协助官府主持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常态。这一变化(  )

A.源于赋税制度的变革B.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C.反映了乡绅势力膨胀D.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

5.

如表为清乾隆三十一年与光绪二十九年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这反映了当时(  )

时间

田赋

关税

厘金

盐税及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

2991

70.3

540

12.7

0

0

723

17.0

4254

100

1903

3546

33.8

3042

28.99

2298

21.9

1606

15.31

10492

100

(注:厘金指1853年始征的商业税)

A.清政府主权不断沦丧B.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财政结构趋向近代化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6.

有学者指出: 百日维新,表面如火如荼,实皆纸上文章。……张之洞,且特著《劝学篇》,以矫维新人士过激之论,而京中则新旧僵持之局已成。维新诸健者,皆书生,更事少……终为袁所卖,而一败涂地。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改革措施不务实际

7.

如表为晚清政府变革选官制度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史实

1901

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

1904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优秀毕业生奖励出身,并授予官职。

1905

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

A.留学毕业生成为官吏选拔的主体B.科举制度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C.官制变革反映了社会转型的特征D.清末新政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

8.

1941年,山东沂蒙人民群众高呼 选举真正代表民众利益的自己的代表 老百姓要管理国家大事 。乡村街头贴着选举标语,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唱着与选举有关的小调,老太太们也在谈着妇女参选。这一现象(  )

A.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B.体现了 三三制 的原则C.反映了人民认同苏维埃政权D.凸显了边区民主建设成效

9.

1948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形成了代表选举制、资格审查制度、代表提案制度等新型体制,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和《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等文件。这些举措(  )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B.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C.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D.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0.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 采邑改革 ,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受封者要宣誓效忠国王,为其服兵役,国王要保护受封者。此后,大地主纷纷效仿进行分封。这些改革(  )

A.强化了国王的绝对权力B.顺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C.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促进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11.

如图是关于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束缚。该漫画揭示出当时英国(  )

A.封建秩序面临挑战B.国王权力有名无实C.阶级矛盾难以调和D.制衡机制初见雏形

12.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

A.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C.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D.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13.

国际法学者格劳秀斯(1583—1645)在《海洋自由论》中提出:海洋是国际领土,不应由某个国家封闭,所有国家均可利用,作为航海和贸易之媒介。这一主张(  )

A.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为荷兰崛起提供了理论支撑C.发展了近代主权国家理念D.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14.

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成为议员。政治各部门除极少数高级官员外,不许其他官员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以上规定(  )

A.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与管理B.确保了国家政治决策的正确性C.排斥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D.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5.

1983年,荷兰开始对疾病保险金征收所得税;1995年,法国也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保险金的征收范围、限制医疗保险的开支范围、提高国家公务员和国有部门职工退休年龄等。这些做法旨在(  )

A.弥补社会保障的资金缺口B.推动社会保障的市场化改革C.缩小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氏兄弟为父复仇案

材料
唐开元年间,东都洛阳发生了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原巂州都督府都督张审素的两个儿子为报父仇将监察御史杨汪杀死。
案发原因
清廉正直的张审素被诬奏 冒战级、私佣兵 ,玄宗派监察御史杨汪去调查。张审素部下董堂礼胁迫杨汪为张审素雪冤,脱身后心怀仇恨的杨汪奏称张审素谋反。依《唐律》,张审素被处斩,两个儿子因未成年,流 岭南。几年后,两人逃回洛阳,砍死了杨汪。
各方反应
依《唐律》,死刑重案,须报朝延,由中书省、门下省五品以上官员及尚书省 九卿 集议,以决定是否执行死刑。中书令张九龄称其 孝烈 ,应宽恕;而侍中裴耀卿与李林甫坚持认为 国法不可纵报仇
玄宗下敕: 国家设法,期于止杀。各伸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人?展转相仇,何有限极!……宜付河南府杖杀。 并在临刑前赐予酒食。
张氏兄弟死后,士庶皆伤愍之,为他们写作哀诔,张贴于衢路。市人集资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张氏兄弟于北邙山,朝廷对此未加干预。

——摘编自郑连根《一宗复仇案引发的礼法之争》

(1)该案的处理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哪些特点?(6分)
(2)谈谈你对 张氏兄弟为父复仇案 引发的各方反应的认识。(1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范氏义庄

材料一
宋代封建统治者迫于形势,采取了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的策略,导致贫富急剧分化……当时国家社会教济能力削弱,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逐渐加强,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宋代儒家有一种入世苦行的精神,集中表现在 以天下为已任 的社会责任感上,而范仲淹是最先标榜这种 先觉 精神的人。

——摘编自贾兵强《论宋代义庄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材料二
方(范仲淹)贵显时,置负郭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瞻。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侯代者预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

——摘自(宋)钱公辅《义田记》

材料三

范文正公《义庄规矩》(节选)

乡里、外姻亲戚,如有急难或遇饥年不能度日,经各房查核无误,可以给予义米济助。
诸位子弟得大比试者,每人支钱一十贯文。再贡者减半,并须实赴大比试乃给。诸房子弟得贡大比者,义庄支裹足钱十千。如有子弟得解赴省,义庄支官会一百千。
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国犯私罪听赎者,罚本人月米一年。再犯,除籍,永不支米。除籍之后,长恶不悛,为家族乡党善良之害者,控告官府,乞与移乡。
评析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外交话语目标的演变

材料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这个历史时期内仍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再加上革命思维所具有的历史惯性,使此时革命属性成为外交话语的主要方面。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既要带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被其他国家行为体平等相待的国际地位,也要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互动,建立起平等的国家间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所使用的外交话语,在注重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也开始以一种融入性的姿态带领中国回归国际社会。而这种融入性外交哲学与外交话语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顺利推进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是在融入国际社会后,对现存的外交话语体系中不合理之处进行变革,以期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起世界外交话语新秩序,从而实现世界的普遍和平交往。
随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二十大的相继召开,中国共产党逐步构建具有引领意蕴的外交话语目标,既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之间形成有效平衡,也要以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指引,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在 亲诚惠容 理念的指导下,同周边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在 共商共建共享 理念的指导下,联合国际社会中各个层次的国际行为体共同为化解全球治理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摘编自李博一《从抗争到引领: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对 新中国外交话语目标的演变 加以阐释。(12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国家治理

序号

内容

资料1

1834年,英国通过了《贫法修正案》,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款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规定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管理员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资料2

1835年,英国通过了《市政改革法》,规定自治市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本地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地方征税所得由自治市自主开支等。

资料3

英国议会于1869年通过《城市自治机关选举权法》,规定纳税单身女性可以在地方市政选举中投票。1894年出台《地方政府法》,规定单身妇女在地方政府委员会的任职权利。到1900年,妇女委员在各地方政府委员会中已经占据13.7%。

资料4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对文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文官选录制度的呼声愈加强烈。1870年,英国颁发法令规定:进入文官队伍,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并择优录用;根据文官工作内容将职位划分为高低两级,设立不同的考试内容与标准。

(1)上述资料对我们了解 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国家治理 有何帮助?(8分)
(2) 工业革命时代 是什么样的时代?(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