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对于祭祀用品有明确的规定。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这一现象所依托的制度基础是(  )

A.外服制B.井田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四分历和古六分历。四分历采用置闰法,确定一年的长度为365.25日;古六分历把一回归年分为若干等份,每一份用气候、物候和农业生产的特征来标志它。这些天文历法成就的取得,根本上得益于(  )

A.战争的客观推动B.诸子百家的争鸣C.生产力水平的提升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3.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佛道合龛现象,如安岳县岳玄妙观,天尊石像与释迦牟尼佛石像并排而立;仁寿县牛角寨造像中,元始天尊居中而立,其左为太上老君像,右为释迦牟尼佛像。这些现象的出现印证了当时(  )

A.三教并行的政策B.佛道教义的合一C.宗教建筑的繁盛D.正统思想的演变

4.

元宰相脱脱主持编订的《金史》中多次出现金朝设置 行省 的内容。如表所示为其中部分事例。这些事例可用于说明,金朝 行省 (  )

事例

概况

明昌五年(1194,针对黄河水患,设置行省并行户工部及都水监官各言河防利害事

承安五年(1200,金章宗遣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铉行省山东等路,了解并解决内迁女真猛安谋克户的土地需求

泰和年间(12011208,对宋发动战争,在边境地区复设行省

A.已成为一级地方政区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促进了南北民族交融D.具有临时委派的色彩

5.

如表所示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对文官考试所进行的制度设计。这套制度设计(  )

主管机构

文官考试委员会

考试种类

分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文官考试两类

考试资格

所有20岁以上,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华民国公民

考试科目

高等文官考试:宪法、刑法、民律、国际公法等

普通文官考试:主干科目与高等文官考试相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设置

A.将 通才 作为文官的标准B.带有明显效仿西方的痕迹C.是孙中山分权思想的产物D.意在捍卫共和政体的稳定

6.

1921年6月,有刊物发文质问: 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国民在这彷徨歧路之中,哪一派人是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 这些质问(  )

A.透露了共产党人发动革命的缘由B.控诉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倒行逆施C.表达了对于政党竞争现实的失望D.折射出南北政坛分庭抗礼的局面

7.

如图所示为中央苏区的宣传画《女赤卫军的勇姿》。画中的女赤卫军穿着朴素,一双大脚穿着普通草鞋,左手紧握武器,右手高高举起,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该画作突出强调了(  )

A.中央苏区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B.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相辅相成C.妇女解放只能通过革命的途径D.女性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8.

1950年至1954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价值1.6亿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1953年11月,中国决定将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借款一笔勾销,并无偿援助朝鲜8亿元人民币。《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列入 一五 计划中的援外资金达到国家基建投资的1/10。这些援外举动(  )

A.着眼于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B.加速了中苏关系破裂的进程C.助长了党中央的 倾错误D.是对 求同存异 方针的实践

9.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任务中,强调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 的国家。21世纪初,这一目标变为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国家。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这一历程(  )

A.反映出改革开放领域和内涵的不断拓展B.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加深D.根源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0.

2023年9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方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通过该平台每日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累计提交的修改意见条数。这些做法(  )

A.增加了立法工作的流程B.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C.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D.强化了人大的监督权力

11.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 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指出: 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二者的观点都(  )

A.强调了法律的道德属性B.侧重于法律的教化功能C.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发展D.忽视了法律的程序正义

12.

如表所示为某学者对封建时代(6—13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期的中国城市所进行的比较。表中信息表明,与同期的中国相比,西欧封建社会(  )

比较项目

西欧城市

中国城市

位置选择

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管理较为薄弱的封建主领地

全国或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中心

主要人口构成

手工业者、商人和少数教会或世俗贵族

官僚、士族官僚世家、大地主及依附于他们的仆役、工匠、商人等

主要治理方式

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自治权,自主设置管理机构、选举官员

由中央集权制政府进行管理

规模

规模不等,总体较小,大城市的人口一般不超过十万

规模呈等级性,总体较大,大型都会人口超过百万

A.政府受到教会的控制B.商业贸易更加活跃C.原始民主遗风更浓厚D.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13.

18世纪中期,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时虽然屡遭挫折,但最终还是在巴黎完成编撰并顺利将其出版,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也广受欢迎;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进入法兰西学院等官方文化机构后,获得政府和一些权贵给予的职位、津贴。由此可知,当时(  )

A.追求科学理性成为共识B.法国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启蒙思想的影响力扩大D.法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14.

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  )

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

15.

列宁曾举例说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里 更换部长意义极小 ,他以某位新上任的 为农民请命 的部长为例,这位部长在同 多数党 和官吏们 讨价还价 近4个月未果后愤而辞职,这为地主们 赢得了 4个月的时间,他们对土地委员会开展了一连串的迫害。 更换部长意义极小 折射出资产阶级立宪制国家(  )

A.地主阶级把持着议会B.内阁首脑独揽行政权C.选举民主被金钱腐蚀D.文官制度的某些特性

16.

1923年,有苏共高级干部牵头向中央递交《四十六人声明》,表示苏联正面临工业品因价格高昂而没有销路,食品价格低得让农民破产的局面,呼吁立即采取深思熟虑的、有计划的应对措施。这反映出,当时部分苏共党员(  )

A.主张通过市场调节经济B.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对新经济政策存在疑虑D.对农民的牺牲表示赞许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由于春秋战国领主制的崩溃和诸子共同继承为特征的宗法制,土地所有、民众领属和行政治理合而为一的领主制形态瓦解,贵族政治随之丧失了其主要基础。相应地,土地领主所有让渡于自由买卖的自耕农和地主租佃制,民众领属让渡于皇帝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治理让渡于君主专制下的职业官僚,土地所有、民众领属和行政治理三者发生了分离。

——摘编自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材料二
选官制度中的才学标准,并非在短时间内能够被完全贯彻,门第也不会随着王朝的更替而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地主经济的发展成熟,全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才学选官的原则。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尽管科举制在唐代出现了曲折,考试原则却被深入地贯彻到选官制度的各个环节中,官学生徒参试、门荫及斋郎品子出身,甚至胥吏出职等都要经过考试。从这一方面来说,唐宋社会应是大体一致的,并与此前的贵族社会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方式的角度简述东周至秦朝 行政治理 的主体让渡于 职业官僚 的历程。(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实施对唐宋社会的深刻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 贵族政治 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4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马丁·路德自始至终坚持《圣经》是信仰与生活的最高准则。由此他提出 国家 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 上帝的国 ,另一类被称为 世界的国 (区别于 上帝的国 )。 世界的国 的组成人员就是所有的非基督徒(非发自内心信仰基督教的人),世俗的君主或国王是他们的统治者;管理他们的被称为 俗世的政府 。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世俗政府的目的在于:维护秩序,惩罚邪恶。那些不信上帝话语的人,或说不是真正基督徒的人必须接受世俗政权的统治,并要受到刀剑的支配,从而实现对自然之律(法律)的维护。

——摘编自黄金斌《管窥马丁·路德两个国度思想之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材料二
宗教改革和世俗权力的结合使欧洲陷入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动荡。宗教战争不仅包括战场上的军事武装冲突,还包括破坏圣像、迫害民众、发动暴乱等各种形式的暴力。
1531年到1556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支持路德新教的德意志诸侯们发生拉锯战,直到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签署才使得德意志地区的局势相对缓和。1562—1629年,法国共发生了9场宗教战争……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其惨绝人寰的程度超过了中世纪的任何一次战争。三十年战争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下简称 和约 )的签署中终结,这场战争在历史阶段划分上结束了宗教改革运动。有不少人认为和约意味着现代主权国家体系的确立,而德意志的民族历史学家倾向于从帝国 分裂 的角度对其作负面的评价。

——摘编自叶盛《现代世纪的开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

材料三
教随国定 原则,最早见于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教随国定 相关条款的规定,意味着德国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诸侯(国的君主)信什么,其臣民也就跟着信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 教随国定 成为国际关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项条款,在国家观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徐坚《权利政治——国际政治的现代性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提出的 世界的国 的主要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西欧宗教战争频发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指出当时宗教战争的实质。(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宗教改革与西欧政局演变的关系。(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进入物和模范群体不断涌现,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引领社会主义风尚的旗帜。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王丽《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与时代同行。从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摘编自张宇《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希波战争后,雅典实力的增长和蛮横,激起了其他城邦的反抗。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权,导致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27年,雅典爆发了大瘟疫,民主制 黄金时代 的领袖人物伯里克利死在这场瘟疫之中。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并没有出现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领袖,为了争夺领导者的地位,巧舌如簧的政治家、阴谋家们纷纷登场,极力讨好城邦的公民,雅典城邦又回到了党争的老路上,逐渐走向衰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对于 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政治制度,伯里克利曾经做过这样的表述: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民主制衰落的原因。(4分)
(2)就材料二中雅典 民主政体的优越性 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