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7

一、单选题

1.

出奔 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阶层的崛起B.宗法血缘关系弱化C.分封制已瓦解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

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这一举措(  )

A.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军事局面

3.

东汉班昭撰写《女诫》以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包括卑弱、敬慎、专心、曲从等七个章节。唐中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著解的《女论语》中提及 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居家相待,敬重如宾 。由此可知,唐代(  )

A.女性的自我意识的提升B.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D.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加深

4.

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三司,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其为一省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督抚位高于布政使;到清朝,布政使仅为督抚僚属,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这说明明清时期(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5.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 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 。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 精求专门之学 。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

A.缓和了内忧外患的形势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C.意图通过改革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

6.

下表为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器

1873

2.6

——

——

37.4

——

58.6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30

45.1

0.1

3.4

3.5

12.2

27.1

7.4

A.经济依附性逐步减弱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D.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7.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求B.为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C.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D.建设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8.

20世纪60年代末,某外国评论家注意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他将这种转变比喻为 不怕南面虎,要防北方熊 。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  )

A.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B.显示了发展睦邻外交的特征C.基于中苏关系的恶化D.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9.

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 公元7、8世纪,一系列新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 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 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 的转变。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古与上古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

A.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B.政教结合局面的出现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D.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10.

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 罗马法复兴 。这一热潮(  )

A.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B.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C.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11.

16—18世纪欧洲铸币量大量增加。英国在1526年、1544年先后改铸货币,新铸银币的含银量大大降低,仅及亨利七世所铸银币含银量的十分之一。法国在1309年铸造2枚 里佛尔 币的银量,在1720年可铸造98枚货币。这种新铸币重量相比之前几乎减少了98%、据此可判断,当时(  )

A.商业贸易发展速度加快B.民族国家的权力得到加强C.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D.贵金属涌入刺激传统社会

12.

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 思想纯正 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 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 ,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13.

从1889年到1914年,德国至少四次扩充海军,英国提出德国造一艘军舰英国就造两艘的 二比一原则 。到1914年,英国有军舰688艘,德国有391艘。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

A.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恶化B.表明英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C.体现英德双方速决战的意图D.推动了国际和平裁军运动的发展

14.

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15.

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说美国‘黑人问题 ’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B.黑人民权运动由此兴起C.社会舆论受冷战思维影响D.国际沟通促进民权改善

16.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C.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变法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此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颜柄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古代非洲的国家

材料二

列强瓜分非洲

材料三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统治给非洲文明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的殖民解放斗争所带来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般人都卑视宋朝,称之为 弱宋 。殊不知宋朝处境的困难,较之汉唐,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一则是……西边由山西大同往南,尚有雁门关一条内线可守。而东边河北则只有居庸关到山海关一条外线。逾此向南,从北平保定直到黄河北岸,地势平坦,更无阻塞。宋代的国防形势实太削弱。二则宋代东有辽,西有夏,这两国都是马和铁的最要出产区。中国对付北方,必用骑兵,而训练大队骑兵,根本条件不够……所以宋朝要宋朝在此情况下,应付辽、夏,前后维持了一百六十年的长期,实在比汉唐困难得多。
后来金国南侵,也只占领了黄河两岸,没有能过长江。南宋虽弱,还能保住了半个中国……蒙古人用兵,世界罕有其匹……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敌人,还是中国。那时中国早分成三个国家:北是金,西是夏,南是宋。而蒙古南犯,自成吉斯汗至忽必烈,前后五代七十八年……蒙古武力亦为吞并中国消耗极巨,宋亡而蒙古亦趋衰弱,未到一百年,仍为汉族驱逐出塞。整个蒙古帝帝国的衰亡,主要还是在中国开始。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强弱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