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上饶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

一、单选题

1.

唐代前期,在下行的制敕文书上,中书省三官分别签署中书令 、中书侍郎 、中书舍人 的字样;在上行奏抄上,门下省三官则分别签署给事中 、黄门侍郎 、侍中 的字样。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政治体系完备B.文书治国模式确立C.行政运行效率较低D.中枢机构分工明确

2.

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保民官后,提出了一项土地改革法案,元老院以国库不得补助私人为由,反对这一法案。提比略·格拉古转而将该土地法案提交给公民大会,土地法案通过投票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共和国(  )

A.具有主权在民的特征B.贵族寡头政治衰落C.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D.公民大会掌握实权

3.

有学者评论道: 虽然清朝领导者们舍得推行改革,但 新政 的推进大多是利益驱动,而不是 道义推动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清末 新政 (  )

A.措施的涉及范围较窄B.遭到保守派的阻挠C.未触动既定统治秩序D.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10月公布了《国民政府组织法》,开始实行五院体制,规定 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铨叙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这(  )

A.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B.体现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全面学习了西方的文官制度D.反映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强化

5.

表1所示为2006年、2017年我国公务员部分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表1

时间

本科学历以上公务员占比

35岁以下公务员占比

女性公务员占比

2006

43.1%

25.6%

22.8%

2017

71.9%

27.8%

26.5%

A.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提高B.公务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C.公务员的录用范围扩大D.公务员选拔实现男女平等

6.

武则天统治时期,平民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武则天本想遵循先例,贯彻 父之仇弗之共戴天 的信条赦免徐元庆,但左拾遗(隶属谏诤机构)陈子昂作《复仇议状》一文,说法律是 圣人做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 ,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武则天最终采纳。该案例反映出(  )

A.法律权威得到维护B.法律偏袒官僚阶层C.以孝治国方针改变D.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7.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颁行《南赣乡约》,宣称 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要求乡民 见善相互劝勉,有恶共同惩戒 永为善良之民 。王阳明此举(  )

A.意在通过乡约宣讲心学B.强化了儒学的教化功能C.促使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推动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8.

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 不可思议的突发 变化,专职法院、立法机构、法律职业、法律著作和法律科学在西欧各国纷纷产生,并发展出金融、保险、信贷等一系列商法概念、原则和体系。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教会法向世俗生活渗透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

9.

自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司法终审权一直由上议院掌握。2005年,英国通过了宪制改革法案,成立了英联邦最高法院并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运作,自此,最高司法权从议会中独立出来。这一举措有助于(  )

A.完善三权分立机制B.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C.提高司法的公正性D.体现英美法系的优势

10.

1952—1953年,全国上下发起了一场司法改革运动。运动内容包括:改革司法机关;揭批旧司法人员的违法行径;对司法人员进行组织调整和思想改造;发动群众树立新司法观点和作风;等等。这场司法改革运动旨在(  )

A.加强意识形态建设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推进全面依法治国D.为宪法制定提供保障

11.

图1为大庆油田建设时期的宣传画《大庆工人无冬天》。该宣传画反映了(  )

图1

A.一五 计划时期的精神风貌B.开拓创新的宣传导向C.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高涨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12.

《三国志 ·魏志·倭人传》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人来朝献,魏明帝于同年十二月诏封 亲魏倭王 并赐以金印紫绶,同时还赠送绛地交龙锦、倩绛、绀青、白组、铜镜、刀、珍珠等物品。这说明,当时魏国(  )

A.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与倭国建立宗藩关系C.对外交往倡导平等交流D.与周边政权往来密切

13.

公元1004年,辽南下攻宋,宋真宗亲赴澶州督战并打败辽军,最终与辽签订 澶渊之盟 ,宋每年向辽输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了辽宋间百余年的和平。据此可知,澶渊之盟(  )

A.促进了民族和平交往B.导致宋王朝积贫积弱C.有效解决了民族矛盾D.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

14.

表2所示为康雍乾时期朝廷治理青海的措施。这集中体现的治理思想是(  )

表2

时间

措施

康熙五十八年(1719

废除青海汗位,将青海诸部首领分别封为亲王、郡王等爵位

雍正七年(1729

将青海地区划分为几个行政区,每个区设一名管理官员,直接向西宁办事大臣负责

乾隆二年(1737

将青海划分为29个族,每族设一名头目,由朝廷直接任命

A.因俗而治B.修教齐政C.分而治之D.民族自治

15.

维也纳会议安排的结果是,法国 被次强国团团包围 ,俄国是各国其次考虑要制衡的对象,奥地利和普鲁士在欧洲中部形成对俄国力量的制衡,恢复波兰王国以限制俄国向西扩张领土。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A.构建了欧洲均势的体系B.消除了法国革命的影响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实现了欧洲的长期和平

16.

198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某些条款不得不采用或模糊或烦琐的措辞,处于不同立场的国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条款。由此可推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A.是冷战冲突的产物B.面临执行困难与挑战C.无法得到真正实行D.侵犯弱小国家的利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继续发展。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 刑宽 禁简 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南朝的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了儒家思想,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治指导思想。这一时期,封建法典、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出现,它们互相补充,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灵活有效的法律武器。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材料二
与唐律相比,明律从立法指导思想到刑罚条文有其独特的风格,自明初便奠定了 明刑弼教 的立法原则,而在具体条文上体现了 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的特点。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明律对于 居丧嫁娶 别籍异财 同姓为婚 等罪名上仅规定杖六十到一百不等,而唐律针对上述罪名均为徒刑。

——摘编自邰相瑞《明律相较于唐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法律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律较唐律 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律这一特征进行简要评价。(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政府之外的团体,是否可以联合起来以达到参政的目的,一直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在帝制时期,党派和小集团对政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而且其本身也是邪恶的。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 字上。清朝被推翻后,党禁也被解除,被压制了数个世纪的组织政党和社团的热情,顷刻之间喷涌而出。在民国刚建立的头数月里,一下就出现了几十个政治团体,在名义上都是要通过代议制,为取得政权而进行竞争。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至1916年护法运动结束、国会重开这段时期,是民初政党政治活跃时期,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然而,孕育于新旧交替之际的政党政治却犹如昙花一现般亡不旋踵,政党政治在民国政治中的地位由举足轻重到栋樵崩折,这场悲情谢幕是激进党和保守党同袁世凯势力联合、决聚的过程,也是民主与专制、共和与帝制两种力量角逐的过程。

——摘编自山明《浅析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帝制时期和民国初年对 的不同理解及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党政治 昙花一现 的必然性。(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法国正处于激烈变革期,传统信仰体系遭到质疑,绝对君主制面临危机,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制度结构来实现国家变革与重生。18世纪中期,以伏尔泰、魁奈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纷纷撰文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法国的文官主要由局级文官、部级文官、上级文官、总督及总统等五级文官组成,以办理内部事务为主。文官职级越高,薪酬就越高。法国文官的考试制度是一种间接考试制度,即经过考试进入有关学校,学生学习期间享受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并领取薪金津贴。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文官一旦上任,在任期内几乎不可能下台。法国高级文官阶层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是掌管、控制政府的实权派。二战后,法国文官人数呈现增加趋势,其结果不仅是工作效率的下降,而且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摘编自石庆环《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官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法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局限性。(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族国家并非从来就有的,它经历了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为应对当时国家主权问题的矛盾所采取的特定方式。具体来说,欧洲普遍存在的王权在巩固和持续加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国内人口整合成为民族。民族的自我意识觉醒并被民众作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手段以后,民众成为王朝国家内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夺取了君主控制的主权,王朝便被国家取代,由于是民族促成,井内嵌了民族因素,因而被界定为民族国家。

——摘编自周平《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变及面临的挑战》

根据材料,围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