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35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居住形式多样:有窑洞、半地穴式单间、双开间浅半地穴,还有在夯土台基上建立的宫殿。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决定居住形式B.国家强制机关已经建立C.社会阶级阶层分化明显D.原始农耕定居生活兴起

2.

《九章律·户律》规定,所有人都必须登记入籍,隐瞒不登记者当论罪处罚。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不得随意迁徙,出游之人必须持 ,以备查验。这些规定旨在(  )

A.加强乡村基层治理B.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延续前朝重农政策D.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

3.

唐朝推行两税法,实施 上供、留使、留州 三分制财政体系,其中 上供 确保中央财力稳固,而 留使、留州 则赋予地方一定的财政自主性。该体系(  )

A.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B.减轻了农民赋税和徭役负担C.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D.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经济矛盾

4.

下表为北宋时期部分官营典当业的实际利率情况,这反映了北宋政府(  )

机构

时间

利率

检校库

熙宁四年(1071

半年息20%

元丰年间(10781085

年息20%

市易务

熙宁七年(1074

年息20%

元丰二年(1079

年息15%12%

A.扩展了商业的领域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走出积贫积弱困境D.压缩高利贷的生存空间

5.

18世纪,法国学者依据中国先哲的 ,提出和阐释了 自然法 概念,并以古代中国为榜样提出了 合理专制 ,构建了兼顾中央集权与法治主义的理论并付诸实践。这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B.文化交流影响政治实践C.中华文化输出占据优势D.欧洲学者普遍推崇中学

6.

清朝通过朝贡和赏赐的方式来维持藩属国的忠诚。一些藩属国在清廷的赏赐不足时,逐渐减少朝贡次数,甚至出现倒向其他外部势力的迹象。这表明清朝(  )

A.朝贡体系的脆弱性B.主动放弃宗藩政策C.对外关系开始转型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7.

如图为1908年发表的漫画《文明堂》。据此可知,当时政府(  )

A.缺乏诚意推行立宪B.反对宣传维新思想C.鼓励国民提高素养D.努力发展新式教育

8.

1947年5月,上海爆发了大规模学生游行,要求改善生活和结束内战;同时工人阶级发起罢工,抗议恶劣的劳动条件。中共地下组织积极推动并引导这些运动,有力冲击了国民党统治。这反映出(  )

A.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国统区第二条战线配合解放战争C.经济危机激化民族矛盾D.爱国民主运动有力配合战略反攻

9.

1950年第一、二季度,中国国家财政赤字占支出总数的43%和40%,第三、四季度分别下降到9.8%和6.4%。以1950年3月的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为100,4月降到75.1,5月再降到69.2,物价趋于平稳。据此可知(  )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B.土地改革在全国顺利完成C.新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D.银元之战 稳定了金融市场

10.

如图为1980年创作的宣传画《大干四化争当模范》,该画意在(  )

A.响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宣传 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C.动员民众参加三线建设D.彰显奋进拼搏的时代精神

11.

印加人初步建立起一套国家机器,印加王是太阳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各级官吏,控制着庞大区域和几百万臣民,人民统一信仰太阳神,通过人口普查的方式收税和征兵。这说明印加帝国(  )

A.基层行政体系完善B.社会管理水平较高C.疆域辽阔经济繁荣D.宗教信仰极度混乱

1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涉及了领土划分及赔款、宗教等复杂广泛的重大问题。但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而缔结的和约有效地处理了这一系列善后事宜。自此开始,到维也纳和会、巴黎和会、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都以此为样板。这说明该和约(  )

A.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新形式C.导致了近代外交制度建立D.形成了欧洲力量均势新局面

13.

如图为近代西欧商人资本流动过程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过程(  )

A.阻碍世界市场形成B.催生资本主义萌芽C.改变商业经营方式D.推动贸易中心转移

14.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战后处理德国和其他战败国所拥有殖民地的原则,认为一个殖民国家不应作为殖民地的主人行事,而应作为当地居民和国际利益的委托人行事。该原则(  )

A.直接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B.公正解决了列强利益纠纷C.反映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D.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殖民地

15.

1987—1997年间,新兴市场国家已占世界经济增长额的2/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7年,新兴市场国家占世界经济的44%。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摆脱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C.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D.采取适合国情的经济模式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中国古代契约制度起源于夏商时期,到明清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买卖、借贷、租赁等民事活动中。古代契约制度体现了 私的自治 精神,国家较少干预契约的订立。这使得契约内容更加灵活、适应性强。契约的履行通常依靠道德约束和当事人的信誉,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强制执行。此外,礼在契约制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通过道德规范约束和引导契约当事人,使契约的履行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礼与契约制度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既保证了契约双方的权益,又防止了契约自由过度扩展,体现了契约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摘编自常洁琨《中国古代契约私的自治散考》等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在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中的作用。(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中国近代妇女是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迪下开始觉醒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的有识之士,为推进妇女解放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中国近代妇女在新思想的启迪下,价值观、道德观、婚姻观等不断转变和更新,并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

——摘编自张媛《思想启蒙与近代中国妇女的观念更新》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失业与贫困问题越发严重。以斯宾汉姆制度为代表的济贫制度非但未能有效地应对英国社会的贫困问题,反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舆论批评的焦点。1832年,英国成立皇家济贫法委员会,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约1.5万个教区和城镇中的3000个教区进行有关济贫法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最终形成长达7卷的调查报告。报告主张废除院外救济,实行济贫院内救济,指出一切救济必须经过济贫院。住在济贫院里的人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批准不得外出,不准他们喝酒、抽烟,使他们尽力劳动;使救济金管理人员都成为最严厉的工头。在此基础上,1834年,英国颁布了 新济贫法 。与此同时,新济贫法的救济原则在英国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运动。这与后来爆发的宪章运动结合在一起,对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的出现及反新济贫法运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新济贫法出现的背景。(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新济贫法。(7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而形成发展的。大工业造成了近代大城市、新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城市的出现,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诞生了试图以改善物质环境与结构而达到改造人类社会的西方近代城市规划,这是从古典到现代的连贯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是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规则基本上不是以工业化为起点的,主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政治变革及社会发展的结果,其近代性具有不完善性,西方国家的殖民化促成了城市化,带来了新市区、大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商业城市,并仅限于少数几个开埠城市。在近代中国城市之中常见三界四方板块划分的局面,即使同一城市的新市区规例也互不相干,无城市的整体性可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城市规划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不同。(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