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4

一、单选题

1.

近年来的考古证明了良渚古城居民结构迥然不同于依照血缘关系形成的农业村落,古城并无农业生产的迹象,城内却发现了大规模粮食仓储,据此推算古城直接垄断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剩余和其他资源。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发展水平较高B.城乡之间存在紧密的辖制关系C.社会分化日益加剧D.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

2.

在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汉朝统治者认识到非有战马不可,故而汉代马文化迅速发展,各种与马有关的制度开始建立。汉朝中央政府除自己培养战马外,还从乌孙、大宛引进良马,以改善中原马匹的品种。为获得乌孙良马,汉武帝还允许与乌孙和亲。由此可知,汉代(  )

A.民族关系受到政府政策影响B.游牧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C.边疆地区长期和平稳定发展D.政治局势阻断了边境贸易

3.

下表所示为唐玄宗统治前期河北地方行政建置情况(部分)。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河北地区(  )

时间

表现

714

置幽州节度使、诸州军管内经略镇守大使,领幽、易、燕等六州,治所幽州

732

幽州节度使兼河北采访处置使,增领冀、深、赵、定、邢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

739

幽州节度使增领河北海运使,道在河北成为地方一级政区

A.出现藩镇林立局面B.成为地方叛乱策源地C.机构设置日渐完善D.节度使职权趋于强化

4.

北宋时,道教在山东得到了当地儒家士大夫的信奉或支持,如王禹偁坚决排斥佛教,却喜穿道服,喜读《老子》,并赋诗称颂道教名人许逊: 子美(指杜甫)集开诗世界,伯阳(指许逊)书见道根源。 北宋山东儒士的这一文化取向(  )

A.加快了道教的本土化B.促进了儒学的复兴C.体现了三教并行政策D.加剧了政治的腐败

5.

明朝中叶,消费方式由自给自足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转向商业性占主导地位的消费,形成了新的消费格局。由于消费生活的改变,加上社会余暇的增多和市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广大市民对娱乐消费包括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增强了。明朝中叶消费型生活方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尚利好货价值观B.理学占主导地位C.社会生活世俗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6.

张之洞力图从教育内部的诸种因素出发改革湖北教育,培养目标上由传统的科举(政治)人才向多元人才转变;课程建设目标上由 经学为用 转为 西学为用 ;师资上由传统的教官演变为专职教官;教学及考核方式上由中学为主到中西兼顾;教育管理上由经验管理逐渐转向科学管理。张之洞的教育改革(  )

A.推动了湖北教育的近代化B.突破了 中体西用 思想的束缚C.开启了湖北新式教育历程D.满足了清政府选拔人才的需要

7.

下表所示为1891—1900年广东生丝出口(单位:担)统计情况。据此推知,这一时期的广东(  )

18911892

18931894

18951896

18971898

18991900

手缫丝

4659

1951

2474

1933

2375

机制丝

12146

16438

20629

22727

34612

共计

16805

18389

23103

24660

36987

A.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B.农耕经济模式难以维系C.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D.对外贸易政策取得成效

8.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发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实行 三三制 ,宣布自当年始,中共领导下的各边区将采取 三步走 的方式渐次开展参议员选举,召开各级参议会,最后改选政府。这表明(  )

A.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发生改变B.边区政府的组织结构出现调整C.社会各阶层的权益得到保障D.中共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9.

下表所示为1949—1990年我国阐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一系列重要表述摘录。这些表述体现出(  )

时间

重要表述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

1990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各民族之间差别消除D.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10.

在全社会投资中,1978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约占82%,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为5%和13%;1985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比重下降为66%,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上升到12%和21%,即共约占1/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D.国有企业改革趋于停滞

11.

古代雅典为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一是举行阵亡将士遗骨的棺材游行;二是完成祭祀后,雅典人选举最优秀的演说家发表赞美阵亡将士的演说。这一仪式意在(  )

A.推崇厚葬的传统习俗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固化个人英雄主义观D.激发公民的城邦意识

12.

孟德斯鸠认为,在平民政治的国家里,每个公民的自由都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也是人的特质,出卖这个公民的特质,是一种不可想象的行为;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并把自由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也是唯一值得保卫的幸福。这一论述(  )

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B.强调了个人自由的价值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

13.

下图所示为1750—1901年英国城镇化率变化情况。英国城镇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  )

A.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B.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C.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

14.

1907年,亚洲多国革命者在日本成立了 亚洲和亲会 ,明确提出: 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 并约定: 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 这说明(  )

A.日本政府支持民族独立斗争B.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目标一致C.亚洲民族解放意识开始觉醒D.暴力革命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15.

1932年,苏联共组建2446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同时要求农庄用农产品向机器拖拉机站支付劳动报酬。由此可知,当时苏联(  )

A.调整了国家经济建设重心B.旨在追求城乡经济均衡发展C.扩大了集体农庄经营权利D.积极探索国家工业建设道路

16.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合作领域逐渐拓展,已在数十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的全方位、多层次架构。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说明金砖国家(  )

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使新型国际秩序得以形成C.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D.加剧了全球资本迅速扩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宋代为了提高盐业的收入,对盐业实行买扑。买扑,即由官府核计应征税收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此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宋代的盐业买扑至少在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就已经开始了,而大规模的盐业买扑是在宋神宗熙宁变法以后才出现的。盐业买扑在宋代的川陕路、两浙路和江南西路存在。其中川陕路的盐为井盐,该地区的盐业买扑囊括了产、运、销三个环节,且持续时间最长,贯穿了宋代。两浙路和江南西路的盐为海盐,其盐业买扑仅存在于宋神宗熙丰年间,且只涉及销售这一个环节。

——摘编自杨永兵《宋代的买扑盐业》等

材料二

时间

盐业政策

内容

明洪武年间至明弘治初年

开中制

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米上仓,以获得政府颁发的盐引食盐贩卖凭证

明弘治初年至明万历末年

开中折色制

商人向朝廷纳银,以获得盐引

明万历末年至清中叶

纲盐制

政府根据每年食盐产区的产盐量和销区的销盐量,确定所发之引数,订为纲册。然后,招商认引,额满而止

——摘编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盐业买扑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变化。(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不断扩张的沙俄轻易攫取了我国东北大片领土,促使清廷改封禁为弛禁,移民实边放垦。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首先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翌年又开放了吉林西北平原。最初政府开放的禁地范围有限,但是禁令一开,放垦一事如脱缰之马,关内成千上万的农民蜂拥而至,不论是开禁之地,还是封禁之区都涌入了大批的移民,规模愈来愈大。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开放蒙地,还设立押荒局、 务总局,督导开垦事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巡抚奏准《沿边招垦章程》。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乾隆以来汉人出关垦殖的禁令,第二年又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并相应地在招民垦荒的地区设置了一些新的府县,使移民逐年增加。

——摘编自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

材料二
东北地区1949年人口不满3900万,而到1982年全区人口已达9000多万,33年间人口增长2倍多,从而使东北地区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7.11%提高到1982年的8.98%。此时东北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大量人口迁入并带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上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方面, 孔雀东南飞 现象严重,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涌入东南沿海地区。1985—2010年,东北三省人口是净迁出的,这时期东北共迁出298万人。

——摘编自刘含若《东北人口史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大规模向东北移民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东北移民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英国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改造传统城镇,使之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政府就开始为民众提供如公园、图书馆等 合理的娱乐 设施。有些城市从19世纪40年代起就着手处理居民住宅的狭窄问题,并出台条例对居民的住宅建筑提出一些基本要求。1835年,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城市自治机关法》,试图在民主的基础上改造自治城市政府;在地方上,新建立的市政府的权力和职能日渐扩大,社会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加强。市议会的会议允许市民旁听,市政厅建筑选址、预算、招标等都在公开的原则下进行。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材料二
1910年,美国城市人口的数量由1790年的20.1万增加到9190万,大约有46%的人生活在城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犯罪率上升很快,而大多数案件发生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城市对饮水进行过滤或消毒。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宅居住5.45人,而纽约却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市的贫民窟住宅由1879年的2.1万个增至4.3万个,容纳居民人数高达150万。19世纪末以前,美国联邦政府对城市事务疏于过问,于是形成了一种权力真空,使一些职业政客乘虚而入,操纵选举、把持市政。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场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倡导者希望达到的目的——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各阶层和有尊严的、合作的公民都能穿行于美丽的风景中。

——摘编自陈恒、鲍红信《城市美化与美化城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为考察中心》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英国城市改造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发生的原因,并指出其对现代城市化的启示。(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不同的国家意志、集团利益、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念等,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历史解释。如中西史学界关于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还是通商战争的争论,同理,日本侵华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都存在类似的解释分歧。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解释标准和侧重点也会随之变化。如不同的时代对辛亥革命的关注点有所差异:过去关注革命,想从辛亥革命中寻求合法依据;现在关注民主法治进程,想从辛亥革命中寻求历史资源。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伦理观念往往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心理和历史惯性,长时间顽固地左右人们的历史认知。如中国古代植根于中央集权、农耕为本、儒家伦理的深厚传统而形成的天朝上国心态不仅衍生出对外交往的朝贡理念、闭关锁国政策,更是近代长期屈辱落后的祸源。即便一次次面临列强的武力侵逼,这种可笑的对外认知的残余仍迟迟不愿消失于历史舞台。

——摘编自张俊田《认识不同历史解释的途径及建构意义》

请根据材料中的某一视角,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