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32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主张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其共同思想内涵在于(  )

A.主张敬天保民B.倡导人性本善C.推崇厚德载物D.崇尚天人合一

2.

下表依据《汉书》整理。这可以说明,当时(  )

姓名

经历

王吉

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

冯逡

通《易》,太常察孝廉为郎

师丹

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

A.官员选拔与儒学密切相关B.科举考试以四书为主要内容C.举孝廉突出强调个人品行D.尊崇儒术观念受到民众推崇

3.

魏晋时期,造籍单位由乡上移至县;奴婢开始被作为家口计入口数;编户被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让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这些做法(  )

A.保障了国家政权的稳定B.体现了基层组织的完善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求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4.

玄武门之变 后不久,唐太祖李渊颁布《禅位皇太子诏》,自称 英华已竭 深求闲逸 ,又称赞(李世民) 功格穹苍,德孚宇宙,雄才宏略,振古莫俦 ,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这次 禅让 (  )

A.维护了儒学的伦理秩序B.体现了贵族的权力博弈C.反映了政府的尚贤观念D.保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5.

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最终实现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基本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

A.户籍管理的加强B.赋税制度的变革C.高产作物的引进D.人地矛盾的缓和

6.

晚清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原本主要来自田赋。1853年,为了筹集饷需,清政府创造出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称为厘金。厘金横空出世后,其占比在财政收入中迅速扩大,并逐渐跟田赋齐平。厘金的创造与发展反映出(  )

A.小农经济的瓦解B.中外贸易结构的变迁C.华夷观念的崩溃D.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小日报》是巴黎最流行的通俗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该报曾派遣一批画家和记者到中国采访,用写实手法记录当时的晚清政坛与民间百态。右侧是1900年7月14日刊登在该报的一幅名为《清朝太后殿下》的漫画。该漫画意在(  )

A.反映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入B.彰显中国官民的反抗精神C.表达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D.讽刺晚清政府的野蛮残暴

8.

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 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时代需求D.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9.

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东北日报》。下图是从创刊之日至1949年9月30日该报文章中词频位居前20位的关键词。由此可知,《东北日报》(  )

图1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报道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A.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C.采用了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D.旨在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

10.

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62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1961年减少56.16亿元。全年累计施工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1961年缩减406个。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61年的17.5%上升到23.6%。这反映了当时(  )

A.国际形势影响国内建设B.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D.三线建设改善工业布局

11.

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一世统治埃及时,将当时盛行于埃及的三位一体神(即奥西里斯、伊西丝和荷鲁斯)创造为新的三位一体神(即赛拉比斯、伊西丝和荷鲁斯),供全体居民崇拜。其中,赛拉比斯神的形象酷似希腊主神宙斯,后两位神的形象没有多大变化。这一做法(  )

A.中断了埃及的传统文明B.扩大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D.实现了帝国内的民族融合

12.

下为古代世界四个帝国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属于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是(  )
 

13.

下表是1500—1900年间葡萄牙、英格兰和威尔士、德意志、意大利四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率表。据此推测,其中属于意大利城市化率的是(  )

国家或地区

城市化率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A

3.20%

4.10%

4.80%

5.50%

28.20%

B

14.90%

16.80%

14.70%

18.30%

21.20%

C

3.10%

5.80%

13.30%

20.30%

61.90%

D

3.00%

14.10%

11.50%

8.70%

12.70%

14.

1935年夏天,在工党、自由党和 国际联盟协会 会员的赞助下,英国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这一投票结果(  )

观点

投赞成票人数

占总投票人数

赞成全面裁军

1050

91.30%

赞成用国际协定来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

950多万

82.60%

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赢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

1048

91.10%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

1096

95.30%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683

59.30%

A.反映了绥靖政策具备社会基础B.体现了英国的孤立主义政策C.纵容了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D.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

15.

当今德国的黑红金国旗可追溯到19世纪初德国反抗拿破仑的战争;1848年革命首次将其确定为代表整个德国的旗帜;1919年魏玛共和国继续沿用其作为国旗。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宣布以黑红金旗为国旗。这反映了两国(  )

A.意识形态的对抗B.社会制度尖锐对立C.国家利益的一致D.政权合法性的竞争

16.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它的铝矾土、铁矿石、煤等工业原料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下表为1955—1984年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的地区构成(单位:%)。影响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地区构成发生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西欧、北美国家

东亚国家和地区

其它国家和地区

总计

1955

69.75

8.98

21.27

100

1965

67.82

19.17

23.48

100

1975

41.71

34.05

24.24

100

1984

36.18

39.20

24.62

100

A.两极格局的不对称性B.澳大利亚经济对外依赖性强C.欧美国家经济的衰退D.东亚与澳大利亚的经济互补

二、材料阅读

17.

荒政是指政府为应对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蝗为害,又募民扑捕,易以钱粟,蝗子一升至易菽粟三州,或五升。民之流亡者,可归业者,计日并给遣归。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诏州郡长吏优恤其民,间遣内侍存问,戒监司俾察官吏之老疾、罢懦不任职者。

——摘编自《宋史·食货》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出处

洪武二十一年(1388

朱元璋令天下置预备仓

《明太祖实录》

永乐元年1403

令吏部行文……春初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绝……若布、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达捕者,亦罪之……永为定制

《明史》

正统五年(1440)

四月振沙州治所在今敦煌。六月振湖广、贵州蛮饥

《续文献通考》

天顺元年(1457

山东民饥,发太仓银三万两赈之

《古今图书集成》

弘治十一年(1498

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报灾过期或匿灾不报,均予惩处

《续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荒政。(6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朝荒政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昭公十三年,叔向对韩宣子问曰)……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

——《左传》

材料二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

材料三
国民 一词在近代中国刊物上出现的频次颇高。有学者将 国民 中华民族 进行对比,发现1921到1949年间这两个词在红色报刊中的出现频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表:

图2 1921年—1949年国民中华民族检索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次)

——摘编自陈庆涛《红色报刊中国民中华民族表述的二重变奏(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时期 国民 一词的不同内涵,并简析产生不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 国民 相比, 中华民族 一词在红色报刊中出现频次的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趋势的历史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的种子,和它的本身一样,不是刻板的,乃是能因地因势而改变它所开之花的。下表是表示这个种子传入西欧各国后所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

示例

德意志

宗教哲学

宗教改革

/

——摘编自陈衡哲《欧洲文明史二十讲西洋史》

根据材料要求并参照示例,任选一个西欧国家,在表格中填写文艺复兴在该国开 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 的相应空格中各填写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且不得重复填写表格中已有的示例)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开放对中国贸易的公告……大批美商申请参加1971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和标准石油等企业多次表示愿同中国开展贸易。

——摘编自邓力群等《当代中国对外贸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全球的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达到7671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增加至8000亿美元。

——摘编自《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

材料三
中国大陆与美国和东亚地区的贸易差额(节选)单元:亿美元

年份

1993

1998

2003

2008

对美贸易差额

62.7

210.1

586

1708.6

对日贸易差额

75

-13.7

-147.3

-345.2

对韩贸易差额

-25

87.3

-230.4

-382.1

对东盟贸易差额

-12.8

-15.7

-164

-28.3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1)结合材料一,分析1971年美国改变对华贸易政策的背景。(6分)
(2)美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中国拒绝遵守人权、劳工权和环保领域的国际标准等。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观点。(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