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54

一、单选题

1.

据史书记载:在西周的朝服制度中,皮弁服是天子朝服,代表着最高的王朝政权。孔子曾言西周 诸侯视朝,君臣同服朝服缁衣素裳 ,清儒王夫之亦说: 古之天子虽极尊也,而与公侯卿大夫士受秩于天者均。固车服礼秩有所增加,而无殊异。 据此可知(  )

A.在朝同服的原则说明周礼崩坏B.西周服制体现了君臣平等共治的理念C.孔王言论与史书记载皆不可信D.西周服制彰显王朝重治理的人文精神

2.

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

A.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C.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唐朝喜好舞蹈成为社会风气。唐太宗曾自作《破阵舞图》,由乐工128人披甲执戟而舞。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奔放健朗的胡旋舞、胡腾舞、拓枝舞。唐代敦煌壁画经常有此类场景的刻画:舞伎手指和脚趾用力屈张,身后的飘带因舞动的节奏快、力度大而卷出花朵。由此可见,唐朝(  )

A.尚武崇侠风气浓厚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

4.

如表为文献中有关宋代史事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宋代(  )

记载

文献出处

侬智高叛乱平定后,岭南邕州物价翔贵,朝廷下诏其下户,令转运司户贷米一石,以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熙宁、元丰川茶惟以博马,不将他用。盖欲因羌人必用之物,使之中卖,不至艰阻国马,不乏骑兵之用。

《宋会要辑稿》

马湖蛮犯嘉州笼鸠堡,……第谨边备,绝岁赐,禁互市以困之。蛮悔过,尽归所虏,具所当偿以请命……余蛮俱贴服。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A.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B.茶叶成为农牧文明主要贸易商品C.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疆地区治理D.宋朝政府掌控民族交流的主动权

5.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报: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买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 据此可知(  )

A.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江南地区是丝绸外贸的集散中心C.丝货手工产品具有一定市场优势D.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6.

下图所示,19世纪50年代安徽一个普通农家在茶叶贸易、土地开发、生产粮食方面的开支占全部开支的比重变化状况,该图反映了(  )

A.茶叶贸易受列强商品输出影响大B.粮食生产的产量增长的速度最快C.土地开发占据家庭开支主导地位D.晚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7.

1905年,孙中山在伦敦和严复会谈。会谈中严复认为, 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为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 孙中山则说: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由此可知,双方都认为(  )

A.社会变革是救时良方B.须批判儒家伦理纲常C.行教育提升国人觉悟D.应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8.

近代,中国共产党某报告中指出: 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实行人民的统一……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和平、独立、民主的外交。 该报告(  )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B.增强了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C.兼具建国纲领和临时宪法的作用D.为革命前景设计了光明的蓝图

9.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表明新中国初期(  )

A.暂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B.深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C.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D.延续新民主主义经济路线

10.

中共二十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用实践证明了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一认识可用来说明(  )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根本突破B.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C.中国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D.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11.

学者杜波伊斯评价非洲某帝国文明仅次于埃及文明,该帝国在16世纪达于极盛,奴隶制十分发达,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后来成为西非文化的中心。该帝国(  )

A.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B.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C.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规模D.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12.

卢梭认为:通过参加劳动,学会一种手艺, 一切的困难都不存在,……遇到大人物,你用不着那样畏缩不前地说一遍谎话……你用不着那样卑鄙地去奉迎什么人了 。这说明卢梭的劳动观(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蕴含了天赋人权的内涵C.体现了劳动是奠定人的自由和独立的基础D.主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13.

1829年成立的 联合王国工厂纺纱工总工会 是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组织,也是工厂工人组建工会的最早尝试。1833—1834年又建立起建筑工人工会、纺织工人工会、陶器工人工会等大批工会。1834年,由欧文出面组织了 全国大团结工会联合会 ,它支持各地的罢工活动,一时间罢工活动遍及全国。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工人待遇得到了显著改善B.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C.工人的阶级意识有所提高D.工人为建立自身政权而斗争

14.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从印度教的经典中选择了《薄伽梵歌》作为他的理论依据,他宣称《薄伽梵歌》不仅是印度 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 ,而且蕴含了 东西方一切形而上学和伦理的原则 。提拉克意在(  )

A.推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B.唤起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抨击印度种族歧视制度D.谋求国大党的执政地位

15.

当今,实现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自主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需要解决的工业化和就业问题,因为它对高重复、低创造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有很强的替代作用。由此可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导致了社会治理的复杂化B.违背世界工业化发展潮流C.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D.削减了各国整体就业机会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5年(1916年)高等小学堂一年级授课计划表

科目

内容

每周节数

修身

道德之要旨

2

诗经

讲授论语

3

国文

日用文字及普通文章之读法、书法、作法

10

算术

整数、小数、及诸等之四则运算

4

中国历史

本国历史之要略

1

地理

本国地理之要略

1

理科

植物、动物、矿物及自然之现象

2

手工

简易手工

21

唱歌

单音唱歌

2

图画

简单形体

21

体操

普通体操、游戏男生:兵式体操

3

农业

农事大要

1

家事

缝纫

2

外语

字母、发音、单词

1

每周总课时致

36

说明

女生34

材料二

19世纪柏林工艺学院发展概况

时间

1821

1827

1828

1850

18511860

1861

1866

1867

1879

学校名称

技术学校

工艺学校

工艺学校

工艺学校

工艺学院

办学层次

中等学校层次

高等学校层次

课程设置

包括一年初级课程和一年高级课程

包括公共理论课与机械、化学和建筑三类专业方向课程

包括公共技术系和专业技术系。学生先在公共技术系学习一年半理论知识,再进入专业技术系,并从机械、化学与冶全、造船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进行一年半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包括机械工程系、化学系、冶金系和造船系,分专业设置不同课程

——摘编自韩雪原《德国工业大学的历史起源与升格之路》

(1)根据表1及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表2,归纳19世纪柏林工艺学院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山东布政司辖六府,分东三府(青州、莱州、登州)和西三府(东昌、济南、兖州)。东三府多丘陵山地,土地贫瘠盐碱,交通不便;西三府处平原,土地肥沃,且大运河穿过。元末明初战乱,山东人口流失、土地荒芜,西三府因地处要道破坏更重。为恢复西部经济,明政府从洪武二十一年起,从山西等地组织三次大规模移民迁入西三府,同时山东地方政府也从东三府往西三府移民。如洪武二十五年,登、莱二府贫民被迁至东昌。永乐后,因移民垦荒及大运河浚通,西三府经济恢复并领先东三府。为扶持东部,政府对东三府赋役政策和投资政策倾斜,免除东三府民养官马差役,还改善东部基础设施。

——成淑君《明代政府调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山东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政府对山东东西部经济政策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政府对山东东西部的经济政策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德、比、法、英、意、波、捷等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是:
(1)根据《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双方不得彼此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2)根据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的仲裁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对今后发生的一切争端,如不能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时,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常设法院解决。但在德波,德捷条约中未对它们之间的边界规定任何保证的办法。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3)根据法波、法捷相互保证条約,规定如缔约国一方受到德国侵略,彼此立即给予援助和支持。
《洛迦诺公约》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首相张伯伦表达了那时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他宣称,公约标志着 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之间的真正的分界线 。同样,法国外长白里安也发表了有关 洛迦诺精神 的动人演说: 洛迦诺精神 禁止了战争,用 调解、仲裁与和平 代替了战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洛迦诺公约》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八省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分析表


——摘编自郑长德《伟大的跨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70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生活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请提取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进行解释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