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76

一、单选题

1.

学者许倬云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分封制在族群衍裂以组成新族群上的意义,大于裂土封疆的意义。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一个政治单位。学者意在说明分封制(  )

A.促进了早期国家形成B.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C.结束了血缘部落关系D.推动了国家结构转型

2.

汉初,贾谊建议仿照西周 制礼作乐 ,建立一套儒家制度以约束百姓的行为;武帝时,董仲舒则主张 教化 必须由 圣人 主持,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 王者 ,由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推行教化。二者关于教化的差异折射出(  )

A.儒家的官方正统地位确立B.君主集权加强的政治现实C.国家对百姓控制不断加强D.社会变迁推动儒学新发展

3.

唐代,几乎所有见诸文献记载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都曾以政府的名义与唐王朝贡奉方物,大批外国使臣、商人来到中国,并与中国人共同生活;不少僧人抱着求法取经或弘扬佛法的目的走出了国门,民间商人也积极到国外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据此可知,唐朝的对外交往(  )

A.双向交流、开放包容B.范围广泛、远及欧美C.官方主导、政治性强D.海陆并举、交通发达

4.

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 取士不问家世 、士人还能在赶考途中以 贩盐为事 。上述现象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经济繁荣推动观念改变C.社会环境宽松流动性强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5.

明清之际,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政治上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家庭伦理领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 敬且和 。唐甄的思想(  )

A.猛烈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C.与儒家的意识形态相违背D.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6.

图1、图2是鸦片战争后广州和上海部分年份的外贸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外贸格局逐渐发生改变 ②广州对外贸易竞争力逐渐削弱
③上海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④茶叶出口差异受国际市场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

甲午战后,由爱国知识分子组织的新型社团纷纷涌现,1898年即建立了30多个,但如昙花一现迅速归于沉寂,1901年后,社团组织又开始增多,在1908年达到高潮。社团制定了专门的章程和宗旨,如务实际、行变法、尚平等、求富强等。据此可知,清末的社团(  )

A.组织形式和章程宗旨具有多样性B.推动了政治变革和政治近代化C.体现了维新派的爱国性和进步性D.反映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需求

8.

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并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形式向民众普及教育。课程设定除常识、文化课外,还有体操、劳动实习、基本军事能力训练等。党在鄂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措施(  )

A.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的政权B.兼具人民性和革命性的特征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D.有效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9.

如表为1954—1956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表(单位:元),导致表格中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4

1955

1956

全年纯收入

88.04

115.45

86.25

从集体得到的收入

1.08

12.49

49.63

家庭副业纯收入

74.26

88.48

19.80

其他非借贷性收入

12.70

14.48

16.82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社会主义改造改变农村生产关系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D.八字方针贯彻落实取得良好效果

10.

从百年前孤身参奥、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到1984年中国奥运健儿获得首金,再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 双奥之城 ,如今人才济济、豪杰并起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我国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这些变化(  )

A.表明了中国的体育事业领先世界B.体现了体育健儿自强不息的精神C.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D.反映中国体育强国形象得到认可

11.

在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中,宙斯虽是众神之父、宇宙的主宰,但却无法行使专制暴君的特权,女神可以拒绝他的求爱,普罗米修斯可以违背他的禁令偷盗天火传给人类,埃斯库罗斯更是让普罗米修斯发出 宙斯的主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没有止境 的呼喊。这些反映了古希腊文化(  )

A.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B.具有悲剧性和宏伟性C.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追求人文和理性精神

12.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发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标注。随着技术进步,地图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下降趋势。以上现象说明(  )

A.技术革新推动地图制作业发展B.欧洲国家的民族疆域意识增强C.地图制作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D.荷兰处于世界商业贸易的中心

13.

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

A.拉美的社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B.拉美呈现出多种文化融合的特点C.经济结构单一是拉美发展的隐患D.英美加紧了对拉美的控制和渗透

14.

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关税法案,征收平均为42%的高关税;1828年,平均税率飙升至61.7%。为此,南部各州强烈反对如此极端的关税,于是1833年通过了妥协关税法,规定关税率的最高限额为20%。此后,从40—60年代初,经历反复斗争,关税几次升降。从关税的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威遭受挑战B.南北双方矛盾逐渐激化C.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D.自由贸易政策已经确立

15.

在1957—1958年举办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中,包括美苏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此次科技合作。苏联称,地球物理是特别 适合国际合作和值得竞争的研究 ;美国则利用此次国际科技合作维持美国在南极管理中的领导地位。据此可知,此次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  )

A.淡化意识形态缓和了冷战局势B.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了科技发展C.是美苏关系在科技领域的投射D.加剧美苏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

二、材料阅读

16.

【古代经济与社会】(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前期)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许多城市渡过鼎革之际的萧条,恢复往日的繁盛。南京、广州、佛山、厦门等地得到新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在市场上零售和批发的有各地区、各民族的工艺品与土特产。当时,边远的西北地区也出现众多商业城市,如张家口、呼和浩特、西宁、打箭炉(今四川康定)、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乌鲁木齐城内 字号、店铺,鳞次栉比 ;打箭炉 商旅满关,茶船遍河 。宋元以来就以繁华热闹闻名的商业都市,商品贸易的兴盛发达更是令人惊叹。如乾隆年间的苏州, 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图4,说明图5中的经济现象反映出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商业繁荣产生的影响。(8分)

17.

【近代中国的图书馆】(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近代新式图书馆在中国逐渐产生。与旧式藏书楼不同,其大门向全社会开放,人人都可以去借书、读书。新式图书馆不仅重收藏,而且更注重使用,它从一诞生就把教育人、提高人的道德、文化和科学素质等放于工作首位,其职能由藏书楼的藏,扩大到除藏之外的传递知识、为大众服务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全面地体现其开放服务的宗旨。旧式藏书楼图书目录和排架仍采用传统经、史、子、集四分法,新式图书馆则全面学习、借鉴了西方图书馆收集、整理和推介图书的方法,如使用西方的图书分类及编目方法,编制、使用卡片目录。中国传统的图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内容,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新式印刷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输入,图书的种别与数量相较于前则大大增加。中国的传统书籍多为线装书,用纸为手工制作的连史纸和毛边纸,随着新式机器铅印渐渐取代手工雕版印刷,原先手工制作的各种软纸逐渐被洋纸所取代,中国纸是对折单面印刷而洋纸是单页双面印刷,因纸的变化,装订技术也由折页齐栏线钉变为大张连折的铁丝装订,开始了精装和平装的装订方式。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西方新式图书馆观念逐渐引入国内,有力冲击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在我国的影响,同时引进的还有西方新式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使中国藏书楼的管理方法得以转变,逐步转为近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国先进人士看到西方图书馆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认为图书馆可以承担教育救国的重任,所以迫切要求创立图书馆,以启发人们的思想,官方政府中的开明人士极为拥护这一主张,因此政府创办的公共图书馆得以出现。

——摘编自刘毅力《中西图书馆文化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图书馆与传统藏书楼相比的发展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原因。(6分)

18.

【欧洲的民族主义】(15分)
材料一
《马赛曲》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的革命队伍在进军巴黎时高唱这首歌曲,使其迅速传播开来,并最终成为法国的国歌。拿破仑时期,《马赛曲》的国歌地位被取消,但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再次被提起,并于1879年被重新确定为法国国歌。
前进!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们,光荣的日子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你可看见那凶狠的士兵,到处在残杀人民……公民武装起来,公民决一死战。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尽!

——《马赛曲》节选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面对分裂的现实和法国文化的入侵,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一批知识分子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入手重新审视德意志民族,旨在思想文化上实现德意志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到19世纪前期和中期,面对分裂的现实和外交的软弱,德意志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德意志人民的强烈要求表现在政治领域,即对外的独立和对内的统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期间,给德意志带来了自由、平等、民主等启蒙思想,也带来了政治、国家、权利、战争等观念,加速了政治民族主义的觉醒。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号经济大国,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促使德意志民族主义肆意发展。外交上,不管是 大陆政策 ,还是 世界政策 ,都是霸权主义政策,尤其是 世界政策 把德意志侵略扩张的企图推广到全世界。德皇威廉二世是政策的推动者和集大成者,在他的影响下,1894年成立的 东部边疆协会 专门对外煽动东欧各民族对波兰的仇视和对内宣传对所有异族的残酷统治和压迫。20世纪,这种民族主义继续发展,最终在希特勒之手达到巅峰。

——摘编自阮芬《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赛曲》对法国民族主义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德意志的民族主义。(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英国的竞选纲领】(12分)
材料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宣布投降,战火在欧洲熄灭。不久,英国全民大选拉开帷幕,各党派之间尤其是长期执政的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和实力不凡的以艾德礼为首的工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以下是他们各自的竞选纲领:
材料一
1945年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的宣言议题与顺序(节选)
 2.英国和世界
 3.英帝国和联邦
 4.国防
 5.四年计划
 14.工业效率(正如我们反对国有化和国家干预的倡议一样,我们支持给全国各个阶层的自主活力以充分的机会。这是英国人民天才的一部分,他们想自主地使用他们的判断力而不想成为国家的农奴,也不必总是在他们行动之前总是要等着官方的命令。)
 15.垄断(反对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材料二
1945年艾德礼领导的工党竞选宣言《让我们面向未来——供全国考虑的工党政策声明》(节选)
 1.战争中的胜利必须伴随着繁荣的和平(回顾一战后少数大企业对全国经济的控制,造成了两次大战之间20年的大萧条。那时只有极少的公共控制,而大企业为其自身利益,这么少的企业给那么多的企业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2.这次大选将意味着什么(工党的目标是:英国不仅需要食物、工作和家庭,而且需要有大量的好食物,每人都做有用的工作,需要舒适的、有省力设备的房屋,这些房屋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与生产工业的资源条件。)
 3.充分就业:工党将要做些什么(全国国家资源要充分利用;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以促进生产;国家银行等必须国有化。)
 6.应对不时之需的社会保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如果你是一位英国普通民众,你会把选票投给谁,请说明理由。(要求:选择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