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58

一、单选题

1.

《管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其学派言行事迹的著作。其中引述了儒家 布王道、施仁政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和法家 民引之而来,推之而往,使之而成,禁之而止 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当时(  )

A.治国策略呈现儒法融合趋势B.儒法两家出现了合流倾向C.儒法的政治选择走向趋同D.齐国引领百家争鸣的发展

2.

秦朝档案图书、计簿皆集中于御史府。御史大夫下属中,御史中丞掌管宫殿中兰台图籍文书,侍御史负责接受公卿奏事及举报弹劾之事,御史和其他部门的仆射主要负责撰写整理文书,并主管符、玺。由此可见,秦朝(  )

A.监察体系已经臻于完善B.文书档案管理体系严密C.御史大夫专权现象严重D.中枢机构职责分工混乱

3.

隋朝在丝绸之路所经西域地区路段设置郡县州府,先是在西域南道和吐谷浑故地建置鄯善郡、且末郡、河源郡、西海郡。此后,隋朝继续在西域北道行使行政权,命大将薛世雄修筑伊吾城,并逐次推广。隋朝政府的这些举措(  )

A.结束了西域地区分裂割据现状B.开了直接管理西域地区先河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旨在保障丝路贸易稳定运行

4.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类。其中生徒多为贵族及官员子弟,他们在京师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学校中学习。地方都督府、州、县也都设有学校招收生徒。据统计,京师国子监的生徒数量曾一度高达八千余人,而地方州县学校的生徒人数达六万余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  )

A.贵族势力的膨胀B.教育资源汇聚京师C.官学教育的发展D.科举制度趋于成熟

5.

宋高宗认为王安石变法开启了边境争端,使得蔡京、童贯长期用兵,严重扰乱了祖宗的和戎之法,最终导致靖康之难。于是,在绍兴四年(1134年),宋高宗令史官重新编修《神宗实录》,强调 惟是直书安石之罪 。这有助于说明,王安石变法(  )

A.违背了北宋治国之策B.在军事改革方面成效有限C.直接引发了靖康之难D.影响了南宋初期政策取向

6.

在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时,南方沿海各省官员多表示支持,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推行效果较好;北方官员大多反对,推行效果相对欠佳。崇祯年间翰林院编修黄景昉对此评论道: 一条鞭赋法,庞尚鹏首倡,远近皆称便利,然葛端肃却极力反对,指责其让富人得利、穷人受累,且徒增官吏舞弊之弊。 据此可推知,一条鞭法的推行(  )

A.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瓦解B.加大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C.受到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7.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际上能够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上的和地缘性的,这是一种多层次、多元、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传统基层社会的管理效率高于政府层面B.乡族势力在古代基层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C.古代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居主导地位D.血缘关系是构成传统基层社会的重要纽带

8.

孙中山在1911年指出,中国的新政权更适合联邦制。1912年,袁世凯与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商定以后,以四人名义向全国发布通告宣称: 所建立的新国家将施行统一制度,在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等方面,皆采取中央集权主义。 这可用于说明(  )

A.袁世凯确立了个人独裁统治B.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复杂性C.资产阶级革命方向发生变化D.革命党人内部出现严重分歧

9.

图1所示为漫画作品《保护伞》。这可用于说明(  )

图1

A.依法治国观念的普及B.中华法系的鲜明特色C.新时代法制建设成果D.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

10.

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贵族和富人通过强占、购买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这些土地被转化为私人所有,形成了大庄园,这些庄园主要依靠奴隶劳动进行农业生产。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保障了罗马帝国粮食供应稳定B.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C.提升了罗马帝国农业生产效率D.加速了小农经济破产

11.

在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中,一些法学家将罗马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于当时的法律实践,并在实践中将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城市法相协调。同时,他们依照经院哲学方法,将个案较为混乱的《学说汇纂》抽象化和体系化。这些做法(  )

A.促成了大陆法系的最终形成B.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C.推动了欧洲法律体系的统一D.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马丁·路德在1517年把他的宗教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门上后,这些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出来,并在15天之内就已经 传遍全国 。从1520年到1540年的20年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1500年到1520年间所出版的三倍之多。这(  )

A.说明文化教育得到普及B.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推动德意志的快速统一D.便利了天主教广泛传播

13.

1829年至1883年,美国政府各个层级的官员任命与支配权皆被选举获胜的政党领袖所掌控。以林肯总统为例,在他就职之后,其有权任命的1639个职位中就有1457个职位人员被更换。林肯此举(  )

A.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体现了政党分肥制特征C.保证了官员对政府忠诚D.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14.

1864年10月,英国《矿工和工人辩护士报》发表文章称: 一个对工人阶级采取敌对态度的资本家的议会,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压迫工人阶级……一个由富有的雇主组成的议会也永远不可能公平对待工人团体。 该论述强调了当时英国(  )

A.议会政治鲜明的阶级性B.工人运动趋向和平方式C.议会职能发生巨大变化D.无产阶级斗争理论成熟

15.

从1883年开始,德国政府陆续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及残疾保险法》,这些法律规定保险资金由政府和雇主共同承担。这些举措(  )

A.减轻了日益严峻的政府财政负担B.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C.利于缓解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刺激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

16.

美、英两国自1941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终达成了一致,并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行协定》。这说明(  )

A.二战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B.英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C.美英对世界经济控制进一步加强D.冷战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后,需要将周族和商族以及其他部族结合在一起,希望形成以周族为主体的稳定的统治秩序,为此西周 封建亲戚 封建 是指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如鲁、齐、燕等国之封立。诸侯对周天子负有朝觐、纳贡、军役等义务,他们于其封国内有相当之权力,可再行分封卿大夫等。 亲戚 多以同姓亲族为主,以此为基础构建起 天子 诸侯 卿大夫一士 之层级统治秩序。 封建亲戚 旨在 以蕃屏周 。同时,周公制礼作乐,用以规范各阶层之行为。西周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整合,构筑起了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 封建 国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从国王至大小贵族、骑士,以服军役为主要条件,将土地依效忠仪式和双边契约层层分封。封君需保护、帮助、尊重封臣及其家人和财产。封臣要对封君效忠、服从,服兵役并缴纳 帮助金 ,由此形成以领主附庸关系为主导的 封建制度 。若领主未尽保护之责或侵犯附庸权利,附庸原则上可拒绝履行义务甚至解除关系。附庸对隔层领主是独立的,且附庸可同时为多个领主的附庸,这种复杂分封使附庸在领主侵权时有向更强领主申诉的可能,领主与附庸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出现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的现象。

——摘编自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 封建国家 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 与中国西周时期 封建制度 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1 1862—1880年清政府创设的部分教育机构

创设时间

名称

创设者

性质

1862

京师同文馆

奕䜣、文祥

外语

1863

上海同文馆

李鸿章

外语

1866

福建船政学堂

左宗棠、沈葆桢

军事

1876

福州电报学堂

丁日昌

技术

1880

天津水师学堂

李鸿章

军事

——摘编自王卫《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
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令民七岁以上皆入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立专门高等学大学,各量其力皆立图书仪器馆,京师议立大学数年矣,宜督促早成之,以建首善而观万国。……若其设师范、分科学、撰课本、定章程,其事至繁,非专立学部,妙选人才,不能致效也。

——摘编自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三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他阐述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的教育体制逐步建立,各类专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涌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该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教育改革主张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外交成就综述》

结合材料,围绕 新中国外交 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开启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之旅。在其第二次航行时,他特意携带了满满一船的新物种前往美洲。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追随他脚步的人为美洲带来了更多样的物种。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将这一现象命名为 哥伦布交流 哥伦布交流 一方面使得美洲印第安人获得了大量新的动植物,另一方面也将黄热病和疟疾等致命疾病带到了美洲。1500年至1650年,这些传染病在美洲疯狂肆虐,导致当地50%—90%的人口死亡。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关于地图绘制出现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进行说明。(6分)
(2)就材料二中关于 哥伦布交流 的某一视角进行论述。(要求:视角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