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省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08

一、选择题

1.

观察下边这幅《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指出农耕遗址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202412081138309957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A.满天星斗较为广泛B.都属于旧石器时代C.北京人遗址内涵丰富D.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2.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④对应的朝代是(  )
202412081138309957

A.秦朝灭亡B.西汉建立C.秦统一全国D.大泽乡起义

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论中国古代 某一制度 时说: 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下列文物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赵秉忠的状元卷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阎立本的《步辇图》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4.

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某一主题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你认为这一主题应是(  )

A.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C.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

诗史互证 乃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独特方法。以下诗句能够佐证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B.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D.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6.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写道: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 城下之盟 ,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2100万银元;……。 材料中 城下之盟 是指(  )

A.中法《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中俄《瑷珲条约》

7.

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 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对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理解正确的是(  )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8.

小邮票见证大历史,这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B.人民解放战争C.一五计划D.抗美援朝战争

9.

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道: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翻身农奴把歌唱,本福的歌声传四方。 那么,西藏人民 驱散乌云见太阳 开始于(  )

A.渡江战役取得胜利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

10.

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如图是陶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202412081138309957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D.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1.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表明国家(  )

A.关注少数民族的工业发展B.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C.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12.

《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指出: 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 该条款的目的是(  )

A.强调保护私人物权B.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13.

巴黎大学,这座法国的学术殿堂,其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末,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到了1209年,巴黎见证了教师行会组织的诞生。随后,在1215年,这一教师行会与学生会共同获得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认可。时间推进至1231年,罗马教皇颁布敕令,确认了大学的自治权。自此,大学的管理权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则由教会任命,并享有相应的薪酬。上述史实说明早期巴黎大学(  )

A.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C.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D.学术研究氛围较浓厚

14.

在研究世界古代历史的旅程中,掌握历史地图的关键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古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边界,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九年级(1)班学生们所绘制的古代帝国在其辉煌时期的疆域图。请根据历史时间线,对以下地图进行排序 (  )
202412081138309957 202412081138309957 202412081138309957

①                                                 ②                                                    ③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15.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欧洲人就如同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充满好奇,有着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强烈欲望和冲动,他们不再盲目地崇拜古代权威,而是主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了解这个世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思潮的盛行B.理性主义的兴起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综合题

16.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篇】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苏州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改革篇】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稿》

【发展篇】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混战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 取得大的成功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某校同学开展了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主题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设置了以下探究环节,请你来参与。
【英雄模范】
202412081138309957
(1)上图为建国后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请从图一、二、三中任选一人物,简要介绍他的姓名和其赞誉。
【伟大转折】
材料一 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2)材料一中的 指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政治路线做出了什么样的调整?
【对外窗口】
材料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 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3)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 窗口 城市名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举旗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未……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5)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哪些努力?

三、材料题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以下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指皇帝)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之核心思想 的体现,请概括回答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引用的唐诗中,描绘了唐朝哪些社会现象?
(3)据材料三,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 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请你就此试举一例说明。
(4)20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山河诗长安》节目让人无比震撼。跟着 诗仙 李白的步伐,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将中国人的浪漫具象化,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 树立文化自信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