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年代
契约数
契约内容分类
使用通货分类
卖田
卖地
卖山
其他
宝钞
银
谷物
绢布
洪武
49
12
17
20
1
37
6
5
正统
54
19
14
3
35
7
成化
90
8
42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4年1月
中法建交
从30年代开始,议会执法机关和多种民间组织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
1833年,议会颁布《工厂法》,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限制童工和女工的使用
1848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
二、开放性试题
人口变化与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三、材料阅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图1西汉形势图
图2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
图3元朝疆域图
——摘编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
——张帆《元朝开启“大中国”时代》
四、开放性试题
时代的记忆·一幅宣传画
图3 《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1952年)
五、材料阅读
部分学者关于国际法的论述
学者
论述
德国国际法学者李斯特
分为六个阶段:第一、古代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第二、1648年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第三、1815年至1856年巴黎会议;第四、1856年至1878年克里米亚战争;第五、1878年至1900年海牙和会;第六,1900年至今。
奥地利国际法学者菲德罗斯
分为九个部分:西亚(近东);地中海地区;欧洲的基督教国际社会;阿拉伯哈里发、伊斯兰国际社会和土耳其帝国;欧洲的列国体制和“古典国际法”;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的国际法;印度的列国体制;东亚(中国和日本);世界的列国体制和普遍国际法。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泽伟
分为四个时期:国际法萌芽期(远古至1648年);近代国际法(1648—1914年);现代国际法(1914—1945年);当代国际法(1945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