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 浏览数:126

一、材料阅读

1.

官员选拔与管理(26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前提。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结构示意图。(6分)(  )
        A.科举 B.九品正中 C.察举

①:(  ); ②:(  ); ③:(  )。
(2)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官员的管理。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有(双选,4分)(  )
        A.秦汉推行 上计 制度 B.唐朝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C.宋朝 取士不问家世 D.明朝设立都察院和六科
(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

(3)根据材料,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共性之处有(双选,4分)(  )
        A.考试录用 B.注重才能 C.治理高效 D.稳定政权
(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逐步走向公平科学。
(4)请将下列事件与意义一一对应。(单选,6分)(  )

标志事件

①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

②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历史意义

A.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B.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C.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对于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有学者指出:
我国历史上形式多样的选贤任能方式,自战国秦汉以后推动了阶级、阶层的流动,囊括了许多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任能中的循名责实、严格考核与问责制,是管理人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用人不公、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用人体制涣散以至国家用人权力的丧失也是王朝不治而乱的历史教训。

——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5)综上,从国家治理的视角谈谈你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认识。(6分)

2.

移民与文化(24分)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
(1)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请把下列名称与图中序号一一匹配。(8分)
        A.雅利安人 B.赫梯人 C.波斯人 D.希腊人
① (  );② (  );③ (  );④ (  )。
(2)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与3至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先后两次大迁徙。其带来的区域文化影响有(双选,4分)(  )
        A.改变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B.形成了 希腊化世界
        C.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D.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
(3)下图为世界人口大迁徙流动方向示意图,导致这一历史变化的因素有(三选,6分)(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经济全球化 D.物种外传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交流的视角,谈谈你对移民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6分)

3.

叙述与治史(22分)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在不同的教科书中有着各自的表述。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①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在②民国初年政治黑暗、群众思想蒙昧落后的状况下,新文化运动③起了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新文化运动④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很快传播到许多地方,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

——沈起炜主编:《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1)材料一的历史叙述中,属于史实陈述的是(单选,2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场文化革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第三册》(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的历史叙述中提供了哪些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新视角?(6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了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余伟民主编:《高中历史》(高中三年级实验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相较于材料二,材料三的历史叙述中提供了哪些新解释?(4分)
材料四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张海鹏、徐蓝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

(4)相较于上述三则材料,材料四中的历史叙述发生了怎样的转向?(4分)
(5) 综合上述材料中不同教科书对新文化运动的叙述,谈谈你对历史叙述的认识。(6分)

4.

技术与生活 (28分)

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材料一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与劳作方式主要是(双选,4分)(  )
        A.集体劳作 B.青铜农具 C.男耕女织 D.铁制工具
材料二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风俗之陋,靡不尽除。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政论集》(1898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技术变革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3)结合所学,概述你对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3分)
材料四

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1216

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

——《中外历史纲要》)(2023年版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技术与生活?(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