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40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距今5300—4800年的郑州西山城遗址平面略近圆形,城内原面积2.5万余平方米,若将城墙城壕计入,则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城墙采用方块版筑法,墙外有壕沟。城内发现地面式房基200余座,其北侧有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广场。这说明当时该地(  )

A.建筑技术世界领先B.氏族之间联系紧密C.贫富分化较为严重D.文明曙光已经显现

2.

据下表可知,战国时期(  )

文献记述

出处

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足始耕

《吕氏春秋·审时》

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

《荀子·王制》

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韩非子·解老》

A.儒家更为重视精耕细作B.经济发展的史料十分丰富C.生产经验有一定的积累D.诸子百家文献能相互印证

3.

下表为三国时期部分书札与论序作品。据此可知,当时(  )

题目

作者

内容

存佚

出处

备注

《与朝歌令吴质书》

曹丕

博戏

《全三国文》

弹棋闲设,终以六博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

曹魏中散大夫

闲钓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

《典论·自序》

曹丕

游猎

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

A.国家文化政策相对宽松B.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士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市民阶层价值多元

4.

宋初,进奏院由各州、郡自行设置和管辖,朝廷主要依靠各地驻京机构和其所辖的进奏官来完成中央和地方的信息交流。981年以后,宋太宗将原来各州驻京城的进奏官改由朝廷统一任命,并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该变化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C.中枢机构的异变D.内部动乱因素的消除

5.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交换的媒介,继而出现了 商品——白银——商品 的流通方式,借贷关系中也出现了 白银——增值后的白银 的现象。同时,白银跨地区流通的限制减少,流通费用降低,甚至出现了借助汇兑实现白银流通的现象。材料所述现象(  )

A.彰显了商品生产的区域性分工B.推动了自由雇佣劳动的普及C.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

6.

鸦片战争后,清朝某些官员对建造战船提出建议: 此时如讲求最为得力之船,必须仿照夷船式样作法,庶堪与该夷对敌。惟最大夷船,炮位三层,可安大炮七十余位,船身长十七八丈,亦觉制造维艰,兹拟就其中等兵船式样如法制造。 该建议(  )

A.反映出清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B.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根深蒂固C.正确反思了鸦片战争战败原因D.是对西方国家侵略挑战的应对

7.

《随感录四十》是1919年1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 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蕴含着自由民主的时代精神B.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C.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D.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转型

8.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和宗教, 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 。这反映出苏维埃政权(  )

A.注重巩固革命成果B.致力扩大统治基础C.保障全体国民权益D.得到了各界的拥护

9.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期,淮北抗日根据地运用 无声的文字 有声的表演 等方式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无声的文字 ,就是以文学形式揭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有声的表演 ,就是通过表演剧目,向基层民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这些做法旨在(  )

A.巩固全民族抗战的局面B.提高抗日军民文化修养C.突出敌后战场的重要性D.创新民族文化宣传形式

10.

1956年,陈云向越南介绍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时指出:中国办的日用消费品工厂,一般一至两年内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办这样的工业,既可以为办重工业积累资金,又可以满足农民购买力提高后的需要,进一步解决城市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

A.社会主义改造有序开展B.城乡一体化的实现C.经济调整工作顺利完成D.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百万人口从东部迁移到西部,形成 三线建设移民 。据有关统计,1965年至1980年,三线地区职工人数增长了2.46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由14.21万增加到33.95万,增长了1.38倍。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提升了西部人民生活水平B.推动了国民经济重心的转移C.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D.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12.

1978年以来,河北省先后成功研制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马铃薯播种机等新机具,大面积推广了小麦联合收、夏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机械化旱作农业等农机化新技术。这在当时(  )

A.践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C.揭开了科技与生产结合序幕D.为对外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北宋《鸡肋编》记载:洞庭山农户 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 。这表明(  )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已瓦解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农耕经济在北宋不断衰退D.基层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

14.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不乏 同一量器,一城之隔,相差十一 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家庭中都备有一杆秤,商人除了有通用的秤外,也有私人的秤。 似乎在任何一个市镇里,不论一斤什么东西的重量,都是随环境而不同的 。这(  )

A.造成了社会民生的凋敝B.源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C.体现出国内市场的割裂D.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15.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 的思想,强调 要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 。他批评了 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 的错误思想。毛泽东这一思想(  )

A.有助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B.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C.适应了建国初期的社会形势D.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6.

1950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同时公布了五项优抚条例。各级政府及厂矿、学校、商行和农业社、互助组等,都把拥军优属列入 爱国公约 。该活动(  )

A.传播了新的社会价值观B.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C.旨在清除列强在华势力D.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7.

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

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加强C.决策事权转移D.科举影响扩大

18.

《人民日报》对海南建省设经济特区三十年来的报道,勾勒出主流媒体对海南记忆的历史图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军队(武警)边防、金融保险、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旅游、生态环保、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报道。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19.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 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 。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

A.结伴而不结盟B.改善南北关系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20.

汉初,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刺激财政收入增长,其中包括严禁商人穿丝织衣服、乘车,并加重他们的赋税。各地仍然坚持经济自由发展,部分税收不作为国家经费,甚至在汉文帝时出现百姓 自铸钱 的情况,这反映了汉初(  )

A.国家政令实施随意B.重农抑商政策废弛C.诸侯王国问题严重D.国家认同有待提升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列国在文化面貌上的接近,从考古学文化角度观察,已达到空前的程度,民族文化的融合已突破原来六大区系的分野,这就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秦的最终统一做好了准备。

——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二
秦汉时代的文明,是在各地区、各族人民不同的文明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而在统一的前提下,又保持着各地、各族间不同程度的差异。秦汉时代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为大规模吸收外来文明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在后来还出现多次,但秦汉时代为首开其端的一次。大规模的吸收和远距离的传播,使中国在 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中华文明格局的演进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代中华文明取得飞跃发展的原因。(8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近代工业布局的时间跨度而言,李鸿章的工业布局行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到80年代后期,大约历经了30年。李鸿章的工业布局区域有 两片 一片 指环渤海地区,这里分布着开平矿务局等企业,另 一片 则指长三角地区,这里集中了轮船招商局等企业。

——摘编自《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材料二
清末民初,在晚清新政的带动下,河北保定经济迅速向近代化过渡。一批官僚政客、富商投资于近代企业,尤其是天津与保定的近代交通的开通和京汉铁路的修建,极大带动了保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保定的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向近代化过渡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摘编自《清末民初保定经济近代化初探》

材料三
为了发展中国的现代食盐生产技术,范旭东于1914年创建了久大公司,到1933年,公司在天津已拥有七家工厂,在浙江还有一家兴业盐厂。久大集团 直接或通过任命者、公司员工以及化名等形式,在几个公司中有数目巨大的利息,如三家销售两淮牌粗盐的公司、天津轮船公司以及渤海化工厂

——摘编自《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阶段概况。(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 上海·缩影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