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普通高中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关于 中国 一词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它不仅指周朝的施政范围,也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下列传世铭文、文献,符合这一含义的是(  )

A.西周 何尊 铭文: 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B.《尚书·梓材》: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C.《诗经·大雅·民劳》: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D.《左传》: 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

2.

关于秦朝的统治,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贾谊的《新书·过秦篇》说: 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出土文物岳麓秦简《奔警律》载: 黔首老弱癃病,不可令奔警(奔警:遇战事出征)”。据此可知(  )

A.暴虐天下导致秦速亡B.秦朝统治者王霸并用C.历史真相需相互印证D.出土文物信息更可信

3.

下表是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测,敦煌地区(  )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A.农业生产关系有待调整B.人地矛盾较为突出C.战乱频繁导致受田不足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4.

寺院题记属于特殊场域空间的类型文章,是唐宋文士为寺院所撰。唐代寺院记文多写实,常有描述寺院历史或表达作者对佛教看法的内容;宋代寺院记文则明显内容驳杂,许多题写虽自佛寺开端,却阐述俗世中事,事关时政、局势等。这一转变(  )

A.反映佛教在唐宋广泛传播B.体现宋代儒佛学说进一步融合C.推动唐宋市民文化的发展D.表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5.

园林是一种大型建设项目,同 关系密切,城市园林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明中后期江南城市园林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城居者数量的扩大令城市造园的潜在需求增加,匠人与雇工的市场化又令这些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此时园林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B.江南地区园林文化底蕴深厚C.源远流长的天人合一理念D.政府彻底放松对人口的控制

6.

1898年,张之洞在戊戌政变前夕推出《劝学篇》,其中认为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指文教、财政、法律和通商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西史为新学 ,主张 新旧兼学,政艺兼学 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同时又强调 五伦之要,百行之原……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 。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对学习西方文明举棋不定B.仍坚持 中体西用 思想C.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一致D.认同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7.

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

《新青年》发展历程重大事件表

时间

《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

1917

编辑部迁往北京,北大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

1918

使用白话文,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1919

开辟马克思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A.《新青年》深受市民喜欢B.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C.民国初期社会的转型加快D.北洋政府开明的政治氛围

8.

1937年8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在《形势判断》中指出,日中已呈现全面抗战状态,为避免全面战争,必须进行华北会战,迅速对中国军队,尤其是给中央军以毁灭性打击,使南京政府在失败感下不得已屈服,由此造成结束战局的机会。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起这一会战。此战役(  )

A.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 的企图B.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中国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在华北的 囚笼政策

9.

如图是画家单应桂在1975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再攀钻井新高峰》,描绘了胜利油田钻井工人向毛主席报喜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B.艺术创作再次走向繁荣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D.双百 方针成效显著

10.

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改革(  )

A.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B.标志中国金融政策的成熟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11.

古罗马法学家保罗在《论解答》与《论告示》之中阐述两种情况:其一,以不符合良俗的书面婚姻协议为由而强制缔结婚姻是不公平的;其二,精神病人由于不具备认识及行为能力,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意思表示,因此不能缔结婚姻。查士丁尼时期还规定,当丈夫缺乏支付能力或挥霍家财时,其妻子可以要求返还嫁妆。据此可知,罗马法(  )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B.蕴含公平公正理念C.理性的色彩较为突出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12.

英国《大宪章》规定, 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大宪章》照顾商人利益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B.人文主义的复兴与传播C.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D.城市发展与市民的崛起

13.

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大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某一时期,神学丧失了它在大学的领导地位,不再是最重要的学科;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了,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哲学院开始要求与其他学科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独立性,甚至要求成为真正的中心学院。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欧洲封建专制受到冲击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动摇C.学校分科教育体系形成D.哲学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

14.

针对某和约,瑞士历史学家埃里希·艾克认为: 公众对 强加 的和约的愤激情绪转向军国主义轨道,从长远来看是最危险的。它不仅威胁世界安宁,也威胁德意志共和国的生存。 丘吉尔也曾称其为 胜利者的蠢事 。该和约(  )

A.有利于美国攫取世界的领导权B.削弱了德日帝国主义的势力C.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D.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15.

下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图,据此可知(  )

A.农业的发展速度减缓B.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提高了政治地位C.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贫富分化加剧缩小了服务业的规模

16.

俄国革命发生后出现了托洛茨基所称谓的 离奇现象 当革命的新政权在胜利之初以神话般的速度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走向巩固的时候,那些当上了苏维埃领导人的社会主义者却惶惶不安地朝自己周围左顾右盼,寻找真正的 主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自知之明,政权应当转交给资产阶级 。由此可知,此时的俄国(  )

A.工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B.未明确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C.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走向成熟D.将构建稳定的中央权力结构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从秦汉到隋唐时期,我国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立国基础的大陆型国家,其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 三河 (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此时的 丝绸之路 以陆路为主,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向亚洲内陆延伸。这就是说,宋以前的历代王朝大都是 头枕三河、面向西北 的内陆国家。但自中唐以降,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对外贸易主要路径逐渐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模式开始表现出海洋发展倾向。在海上丝路贸易的刺激下,东南地区以生产交换价值为己任的商品经济日趋繁盛,以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于是原先 头枕三河、面向西北 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 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这就是说,我国立国态势在唐宋之际发生重大转折,由内陆国家开始向海陆国家的方向前进。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南宋发展道路的经济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从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际立国态势转变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86年1月1日,缅甸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吞并缅甸后,采用 以印治缅 的手法,把缅甸变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并雇佣印度兵对缅甸人民进行统治。1947年8月15日,在蒙巴顿主持下,尼赫鲁宣布印度独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1947年底,英国终结对缅统治的大势已定,英国经过利益评估和权衡,决定以协商和签约的方式保留少量特权,只求有尊严地退出缅甸。自1948年1月4日起,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正式告以终结,缅甸独立终于实现。英国工党政府对缅甸的非殖民化政策,是基于英国实力和整体部署做出的规避风险、维护英国根本利益的务实选择。

——摘编自姜帆《英帝国的崩溃与缅甸模式》

材料二
缅甸在 二战 中遭到严重摧残,战后经济百废待兴,武器流散民间,社会秩序混乱,缅甸形势犹如 休眠火山 。正当英国势力逐渐退出缅甸时,美国正努力设法在缅甸扩大利益和影响。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2月28日与缅甸临时政府签署了《美缅剩余财产协定》。根据协定,美国需要将战时停留在缅甸的吉普车和军用卡车转卖给缅甸,由于缅甸缺乏美元现金,因此杜鲁门政府向缅甸提供了为期20年的价值5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杜鲁门政府还将这500万美元收入全部用于缅甸经济建设,从而提升了美国在缅甸的国际影响力……1950年9月13日杜鲁门政府与吴努政府正式签署《美缅经济合作协定》。根据协定,缅甸获得了美国提供的1000余万美元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安竣谱《美国对缅甸经济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缅甸为什么能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实现民族独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战后对缅甸的经济援助。(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外国

中国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成功升空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非洲,世界被瓜分完毕

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超过了英国、德国、日本工业产量的总和

19147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9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自救

1904年,颁布和施行《癸卯学制》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211日,中华民国成立,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年底,护国战争爆发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同年,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1979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三线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经济效益和调整改造。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

——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材料二
2024年,国家出台了 新三线建设 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 新三线建设 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计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财联社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三线建设相比,概述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释 新三线建设 计划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