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29

一、选择题

1.

如表是小史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02412112028177087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洋务运动

2.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领事裁判权B.航海与贸易主权C.领土主权与完整D.关税自主权

3.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 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 个个都是大恶棍 。美国公使承认: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 庇护 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4.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将领(  )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1月广州沙角、大角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总兵

184110月浙江定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6月上海吴淞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5.

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  )
202412112028177087

A.清朝政府实行禁烟的原因B.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D.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6.

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7.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它虽然失败了,但它先后攻克600余城,席卷了半个中国,建立了政权,并与腐朽的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 材料说明 (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B.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C.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D.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8.

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 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 ,这一时代背景使得 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 。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绞杀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9.

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

A.查禁鸦片走私B.推动洋务运动C.宣传维新变法D.抗击八国联军

10.

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示意图,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202412112028177087

A.救亡图存B.近代化探索C.边疆危机D.反侵略斗争

11.

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 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 法国加尔新记载: 所有(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 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 。据此可知(  )

A.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B.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C.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D.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

12.

下面漫画题目是 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图中日本人已将 赔款二亿两 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 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
202412112028177087

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A.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13.

1891年丁汝昌率舰队访问日本和南洋各国后,曾向清廷建议 中国海军规模粗具,亟宜逐渐扩充。从前所购船舰,经历多年,已成旧式,机器渐滞,运用不灵,比较外洋新式快船,速率悬异,且快炮未备,难资战守,一旦有事,恐难支柱 ,但直到甲午战前清廷仍然 未允所请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败的原因是(  )

A.海军管理混乱、保障措施不力B.海军建设停滞、军队装备落后C.海防战略保守、海权意识缺失D.日本蓄谋已久、装备力量强大

1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 第二次反思 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5.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16.

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写道: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 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振奋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B.促使一大批国人 扶清灭洋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使清政府沦为 洋人的朝廷

17.

光绪二十七年(1875年为光绪元年),为赔洋款,山西共捐二百余万金,凡出捐输金者,皆赏给实职官阶。现在因输而得官职者纷纷,上至道台,知府,下至知县、教官杂职,皆因捐输而得,名器之溢,如此其极,无论至贱之人,亦有官职在身,良可慨也。材料中的 赔洋款 是指(  )

A.《南京条约》中的赔款B.《北京条约》中的赔款C.《马关条约》中的赔款D.《辛丑条约》中的赔款

18.

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终于认识到: 和平之法,无可复施 。同时他也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国家和人民无辜受难。为此,他主张(  )

A.走民主共和之路B.走君主立宪之路C.走君主专制之路D.走社会主义之路

19.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 革命性 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0.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202412112028177087

A.民族交融,思想繁荣B.国家统一,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军阀割据,国家分裂D.疆域辽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1.

1920年,教育部下令在全国所有学校废止文言文教科书。自此以后,白话文教科书进入学校,实现了中文(汉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一致,使国语在全国各地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这主要得益于(  )

A.辛亥革命提倡开办新式学堂B.护法运动中兴办新式学校C.南京临时政府进行教育改革D.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22.

如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依据该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B.《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C.《新青年》重视西方习俗礼仪D.《新青年》是著名的新闻报纸

23.

《吴玉章回忆录》提到: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24.

1921年2月,《东方杂志》感叹: 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仿佛有 雄鸡一鸣天下晓 情景。 这一 情景 的出现(  )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C.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D.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5.

中华民族在百年的抗争和七十多年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下列与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有关的史事是(  )

A.中共一大B.红军长征C.开国大典D.抗美援朝

二、综合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西方侵略势力最早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⑤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材料二 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 贸易战争 ......一纸战败条约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
——《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八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材料三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

933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5.2亿元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四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1)请将材料中5条内容的序号分别填到下面对应的空格内。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英国发动 贸易战争 真正意图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 一纸战败条约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4)材料四中 四点五亿 出自哪个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 上谕 。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 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三 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 富强 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材料四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一纲领性文献制定的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
(2)据材料二列举两个 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的人名?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事业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革命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伟大意义。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推动了救亡,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3)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 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的。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