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5

一、单选题

1.

1999年,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进行第一期考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其形制丰富,部分陶器上刻有似文字的独特符号,还发现有磨制精细的石锄、石斧以及骨针、骨锥等工具,另有两座半地穴式房屋基址与周边防护沟设施。据此推知,该遗址所处时代(  )

A.聚落建筑水平领先中原B.社会分工已有较高水平C.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D.与古蜀文明有较大渊源

2.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夏朝国君太康(禹之孙)荒淫无度,不问国事。他到洛水之南去打猎,一百天不回京城。有穷国的君主羿起兵反叛,太康的五个弟弟架车载着他们的母亲避难,五个弟弟怨恨太康,作歌追述大禹的教导,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此记载反映当时(  )

A.王室推崇德治理念B.君主专制致社会动荡C.已具朴素民本思想D.国家形成了反思机制

3.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设立中朝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而是汉初以来的丞相机制不太适应从无为到有为的政治需要,而改造旧制度牵涉多、压力大、成本高,不如另起炉灶设立中朝。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官僚体制变革复杂艰巨B.制度革新服务于国家战略C.中枢机制在继承中发展D.分化相权有利于强化皇权

4.

至隋朝,由于长期的战乱,关中地区经济衰退,不得不仰仗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物资转运,但运至关中耗费巨大,于是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可见,洛阳地位的提升(  )

A.缘于经济区位优势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源于南方经济开发D.旨在应对关中地区的战乱

5.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到东晋时外戚和宦官专权偃旗息鼓。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权势走向与下列哪幅图更符合(  )

6.

罗新的《黑毡上的皇帝》认为中国游牧民族文化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文化都属于 内亚文化 。他们在最高权力传承时,都有坐在毛毡上祭天的仪式,只不过中国游牧民族采用黑毡,中亚、西亚有的采用白毡而已。作者意在说明 内亚文化 (  )

A.蕴含着游牧文明的同源性B.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C.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共通性D.存在着区域文化的差异性

7.

王安石说: 君臣相与,各欲致其义耳。为君则自欲尽其君道,为臣则自欲尽其臣道,非相为赐也。 南宋人罗大经也说: 至于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可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 宋朝君臣都认为 道理最大 ,而 道理 往往掌握在宗经学古的士大夫手中。材料表明宋朝(  )

A.君主专制弱化B.倡导君臣共治C.政治氛围紧张D.强化君臣伦理

8.

元初政权在江南缺乏自己的户籍档案,不得不借助南宋户籍资料来施政。南宋中后期实施经界法(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措施)时攒造的丁籍、保甲簿、地籍,因大饥荒编制的赈济籍等对元代户籍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反映(  )

A.元朝注重制度传承B.元初在江南的统治艰难C.南宋户籍管理严密D.文书档案利于稳定秩序

9.

钱穆指出:唐代考试一定要考律诗,因为律诗要限字数、定平仄、对工整,阅卷标准容易客观;宋代不考诗赋考经义,阅卷标准不好把控;演变到明代,又在经义中渐渐定出格式来,八股文犹如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政府的目的是录取真人才,然而人才终于为此而消磨了。材料反映(  )

A.科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B.阅卷标准的把控妨碍科举发展C.八股取士选才机制僵化D.考试制度的改革影响人才选拔

10.

乾隆时期,湖北省常平仓仓储额长期保持在50万石以上,最高达200余万石;社仓存谷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经历咸丰年间战乱后,湖北省常平仓仅存谷4万石,社仓基本无存。百余年间,湖北经历了从 湖广熟,天下足 丰年亦不足供本省之食 的巨变。材料反映出清朝(  )

A.救灾备荒体系的崩溃B.中央集权式微C.社会调剂能力的削弱D.经济重心变化

11.

1911年5月,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加强经济管控,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将已商办的川汉、粤汉等铁路收归国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未能妥善处理与民间资本及地方势力的关系,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其中荣县宣布独立,成立革命军政府。材料旨在说明(  )

A.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B.晚清政府应对危局的困境C.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D.铁路国有化导致清朝崩溃

12.

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时主要在知识界传播探讨,为部分学者所研究。厚积薄发,而后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众多革命志士进行社会改造的行动指南。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C.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D.社会矛盾激化与民族危机加深

13.

到193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素质参差不齐。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刻意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给我党造成巨大压力。据此可知,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人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是(  )

A.党的自身建设和深化认识革命的问题B.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思想的问题C.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问题D.政治协商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14.

周恩来向参加北京、天津高校教师学习会的教师做《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鼓励一切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努力站到人民的立场,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肃清封建买办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后来学习运动逐渐扩大到整个知识界。受其影响,知识分子作出的反应是(  )

A.积极地参与过渡时期的建设B.投身上山下乡运动C.反思社会主义建设过快问题D.建设爱国统一战线

15.

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出现的多种宣传画,其反映当时我国(  )

A.意识形态主导内政外交B.国际事件影响国内走向C.人民激情参与民族复兴D.根据形势开展政策宣传

16.

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支持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在 改社建乡 过程中,一位老农说: 这一变,以后的路咋样,心里没底,可眼下的日子确实太苦了。 一位公社干部则表示: 不管咋样,上头有政策,咱就得执行,先走着看。 而一位在城里的知识分子讲: 这是破旧立新的关键一步,农村的希望之光啊! 材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存疑虑B.改革缺乏广泛群众基础C.市场经济体制在当时亟待建立D.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关键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自李鸿章奏请废漕折色(田赋交钱)始,漕运停止,京杭大运河迎来关键性噩梦。从此,贸易路线从内河航道转向海运和铁路沿线,沿海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成为新的贸易中心,运河沿岸淮安、扬州、临清等城市的南北物资转运枢纽地位被铁路沿线城市取代。城市经济机会减少,导致人口外流,城市发展速度放缓,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减弱。传统商业,规模缩小,相关牙行、货栈等行业衰落;造船、纺织、陶瓷等因运输成本增加、市场范围缩小,发展受到抑制,一些手工作坊倒闭,从业者失业;一些以运河生态为基础的产业,如渔业、旅游业等也受到冲击,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

——改编自刘士林等《近代大运河衰落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截至2024年8月中部六省8500亿规划和修建内河航运项目情况

主推省份

名称

投资亿元

全长公里

时间

预规划

湖北

荆汉运河

784

236

前期论证

安徽

江淮运河

950

355

2023.9试运行

广西

平陆运河

727

135

预计2026建成

湖南

湘桂运河

1500

300

前期论证

江西

浙赣粤运河

3200

1988

前期论证

河南

内河航运“11246”工程

1416

推进中

——改编自《金融界》之《6省疯狂开凿运河,中部即将沿海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京杭大运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大运河衰落的原因,概括其衰落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部 沿海化 的意义为方向,结合国家战略,为中部六省运河建设自拟题目写一份宣传稿。(要求:200字左右,文学化用语不超过25%,6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司马错提出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也 的战略。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统一了巴蜀。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从成都出发攻打楚国,在得到楚国黔中郡之后,军队却因粮草兵马补给不足而陷入瘫痪,无法继续深入楚国腹地。这次战争暴露了秦国利用蜀国作为攻楚跳板的缺陷。按照秦国的耕战思想和司马错的战略构想,蜀国郡守李冰利用强大的动员能力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千里沃野。蜀地凭借强大的物资供给能力,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领域

主要成就

工业

冶金、电子、化学、机械、建材等基础工业在全国发展最快,建成300多个工业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213个,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工业产值的比重由46%提高到约70%

交通

改造成渝、宝成、川黔铁路,新建成昆、襄渝铁路,营运里程约2900公里;公路约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位列全国第一。

能源

建成了刘家峡、八盘峡、葛洲坝、乌江渡等水电站。

通讯

电话交换机容量从几千门增长到几十万门,通信电缆长度达数千公里,建成了多条微波通信线路,通信企业数量增加,从业人数达数万人。

城市体系

实行大分散小集中的项目布局,促进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推动其他城市及城镇的发展,进而促进四川城市体系的成型。

——摘编自朱艳林《四川三线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成就回顾》等

(1)请画出中央集权体制、小农经济模式、大型水利工程三者关系的思维导图,并结合材料一中战国时期蜀地战略地位提升的史实简要阐述。(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三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历史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代四川 把握战略机遇,勇于时代担当 的认识。(3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循环,如果进出口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在60%以上是以外循环为主体,在40%以内则是以内循环为主体。我国从1950年到2050年这100年的时间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类型:
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到1980年,我国经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循环。当时每年进出口贸易占GDP不到10%。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是一个以外循环为主,牵引内循环的阶段。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达到71%。
第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展经济的内生动力,我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降到了38%。

——摘编自黄奇帆《中国对外开放的五大新特征和五大新任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以上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或另有观点等皆可),并加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