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六校高二第一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据《尚书》记载,盘庚要迁都于殷,人民不肯,盘庚 命众悉至于庭 ,反复解释。武王灭商后,向箕子(商朝重臣)请教治国之道,箕子认为君主对政事有疑问时要 谋及庶人 。这表明(  )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等级秩序尚未形成C.天下为公 深入人心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

2.

命书 是先秦时期君主下发给臣下或地方的御用文书;秦灭六国后,改为 制书 (制定或颁布制度、法令)和 诏书 ;到了西汉,又分为 策书 (帝王诏令,用于王侯、三公的赐封或撤免)、 制书 诏书 戒书 (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以上变化体现出(  )

A.专制集权趋于强化B.官僚管理制度严密C.国家行政管理日益完善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3.

下表为唐朝某一时期中央掌握的户数、口数、课户数、课口数的变化。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中央掌握的户数

中央掌握的口数

课户数

课口数

天宝十四年(755

8914709

52919309

5349280

8208321

乾元三年(760

1933174

16990386

758582

2370799

A.户籍制度趋于消亡B.赋税制度亟须改革C.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4.

下图是在敦煌榆林窟发现的已知最早的《玄奘取经图》(壁画)。该壁画绘于西夏,画中玄奘是位汉僧,身着襦裤,外套右袒袈裟。胡人着襦裤,脚穿麻鞋,头戴金环,尖嘴猴腮,一副 猴相 。该壁画反映出(  )

A.民族文化交流交融B.宗教影响艺术创作C.游牧民族因俗而治D.中原政权影响加强

5.

1307年,元政府规定州县政务需自下而上逐级申禀,严禁越权行事,尤其是涉及财政事宜必须上报等待批示。行省针对地方政务,亦是 用心参照,须要驳问一切完备 。这表明元代(  )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行省官员有较大自主权C.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基层政府受到中央节制

6.

明代何伦在《何氏家规》中提出: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商工贾之间务执一业,精其器具,薄其利心,为长久之计。 清代安徽潜阳李氏族规告诫子弟,要 以诗书为上,次则农工商贾,医小技艺之属,皆可以治生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国家治理的渐趋完善B.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C.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D.儒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7.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陆续提出在华架建电报。清政府表示: 恐有洋人私设铜线等事,谨遵照条约所属(嘱),随时查阻 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这表明清政府(  )

A.近代外交观念增强B.抵御了列强侵略C.消极对待西方科技D.固守 中体西用 观念

8.

1906年7月13日,《大公报》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 ,因为 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教育的初现B.选官制度的影响C.传统观念的变化D.维新变法的推行

9.

下表为1942年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构成统计。如表体现了(  )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个县

共产党员

2456

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5640

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论联合政府》发表的影响C.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的践行D.苏维埃政府统治基础的扩大

10.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并强调坦赞铁路的主权完全属于赞、坦两国。1971年,长达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修成。这一行动(  )

A.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B.消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限制C.践行 求同存异 方针D.利于扩大新中国外交空间

11.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企业职工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A.旨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利益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D.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2.

在雅典,公职人员尽管是选举产生,但担任所有公职均需具备一定条件,如辩论、年龄、财产资格、群众口碑、是否欠国家的债务等。当选的公职人员都要接受一次特别的审查,只有审查合格的才能任职。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贵族阶层掌握城邦的权力B.权力机构有较高的公信力C.公民的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只具有形式上的民主政治

13.

16世纪30年代,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即位后任命具有新教思想的神职人员为主教,开展教会财产世俗化运动。他还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强化国家议会的政治协商作用。这些举措旨在(  )

A.巩固新教地位B.宣传人文主义C.构建近代民族国家D.发展议会民主制度

14.

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倡议集体安全的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 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 。这表明(  )

A.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B.欧洲反法西斯力量受到削弱C.民族自决原则得到普遍承认D.国联 全体一致 原则失效

15.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一项全国医疗保险改革,由联邦政府为所有工薪阶层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医疗保险,但此建议遭到猛烈抨击,被指 采取过的最社会主义的措施 。1950年,国会没有通过杜鲁门的医保计划。这反映出美国(  )

A.总统意图扩大行政权力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挑战C.社会保障事业曲折发展D.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

16.

21世纪初,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 金砖四国 。2005年,又把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称为 未来十一国 。2007年,日本学者把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列为 展望五国 。以上现象体现了(  )

A.新兴国家崛起态势明显B.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C.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D.区域经济的集团化趋势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于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域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 守中治边 守在四夷 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 专辖之内洋 公共海洋 万国律例 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 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 。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集体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处理国家面临的边疆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开展民族工作,疏通民族关系,解决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社会改革……将完成任务的边疆军队成建制地在当地转业,实行军垦;从内地向边疆移民;安排国家建设项目。

——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边疆观念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新中国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4分)

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对付封建势力的侵犯、防止逃入城市的农奴的竞争,建立了他们的组织,称为行会。行会有会所,供集会之用。行会的首领有行头(行会主席)、监督等,由会员大会选出。行会有严格的行规,规定工场设备、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原料和产品的规格……学徒帮工的待遇等。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的性质。

——摘编自晏绍祥等《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卷)》

材料二
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权贵手中……因工业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地方管理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1832年议会改革为地方政府改革创造了契机……1835年通过《城市自治机关法》:(1)建立地方议会;(2)地方议会由居住满三年的当地纳税人选举产生;(3)地方议会选举市长,任期一年;(4)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19世纪80年代后,英国几次通过《地方政府法》,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现代北欧等国社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处理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务,包括社区服务、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文化与休闲等。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社区政府可以处理法律未作具体规定的事务,即享用 一般权限 原则。除了社区议会和社区政府两大主体外,社区中还有众多的居民理事会。社区除了有政府的服务之外,还有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企业的服务和志愿者的服务。

——摘编自谷中原、朱梅《社区保障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中世纪 行会 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近代英国地方治理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趋势。(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广州南粤先贤馆展示了五十六位在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名人及其事迹。以下是近代部分名人介绍:

洪秀全(18141864)

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人。晚清农民战争领袖、太平天国创建者。

冯子材(18181903)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中法战争爆发后,率部赴中越边境,收复失地,促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史称镇南关大捷

洪仁玕(18221864)

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人。所著《资政新篇》,是中国人首次提出效法西方建设近代国家的方案。

容闳(18281912)

广东香山今珠海人。中国留学教育先驱、社会活动家。

张之洞(18371909)

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在两广总督任上,创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兵工厂,倡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等。

刘永福(18371917)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晚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同盟会。

陈启沅(18391903)

广东南海人。在南海简村创设继昌隆缫丝厂。

张弼士(18411916)

广东大埔人。创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所产白兰地葡萄酒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郑观应(18421922)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改革言论影响甚大,代表作《盛世危言》。

邓世昌(18491894)

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晚清民族英雄。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维新运动领袖。

詹天佑(18611919)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中国铁路之父。

丘逢甲(18641912)

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人。近代抗日保台志士、教育家、诗人。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孙中山(18661925)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创立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制订三民主义政纲。

冯如(18831912)

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飞行家。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陆军飞机长。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时殉职。

提取材料部分或全部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由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或其他行为体,为实现共同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设立的非营利机构,旨在通过成员间的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现代意义的国际组织产生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1909年至2020年全球各类国际组织的数量变化:1909年13个,1956年117个,1990年26656个,2020年73000多个。

——摘编自高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建构完善国家形象的过程。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重点建构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红色中国 的形象;第二阶段(1979—2008年),重点建构的是顺应全球化大潮的 开放中国 的形象;第三阶段是(2009—2019年),重点建构的是负责任大国的 全球中国 的形象。

——摘编自史安斌、张耀钟《新中国形象的再建构》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以来国际组织大幅增加的原因。(4分)
(2)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形象进行论述。(8分,要求:说明所选形象,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