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新八校高二第一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9

一、单选题

1.

下表是有关先秦历史的典籍叙述。据此推断,该时期(  )

史料内容

出处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周本记》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左传·襄公十四年》

A.原始民主传统遗存B.礼崩乐坏政治动荡C.君主权力受到削弱D.权力下移王权衰微

2.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恩施的 吴率夷中郎将 晋蛮夷归义侯 印。据考证,该印的执有者为受招抚而归顺的蛮夷首领。这可以印证(  )

A.社会治理手段更新B.官僚政治发展完善C.改土归流效果显著D.华夏民族多元一体

3.

柳宗元认为 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顾炎武则言 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 。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的恢复的合理性B.地方治理关系王朝盛衰C.郡县制的推行的必然性D.中央集权运行现实困境

4.

明清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广泛结交朝野人士,在语言、装束等方面顺应中国的习惯,重视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同时还翻译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这一现象(  )

A.是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产物B.促进民族融合与华夏认同C.客观上有利于 西学东渐 D.便利了西方殖民主义侵略

5.

1901年1月清廷颁布上谕,新军编练被正式提上议程,从此 扩展为全国行动 。1903年12月又发布上谕,设置练兵处统一练兵;1906年9月再次发布上谕,设置陆军部。这些举措(  )

A.跳出了中体西用的历史窠臼B.缓解了清末内外交困的危局C.反映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D.拉开了晚清军事变革的序幕

6.

1937年6月,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解放》周刊指出, 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的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倘若没有改善,没有从积极方面,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劳动人民感觉到祖国是可爱的,因此必须保卫的话,那么国就 不起来,人民对于政府也只能是冷淡 。这一观点旨在(  )

A.调动普通民众抗战热情B.缩小城乡贫富差距C.争取民众支持土地革命D.扩大工农革命舆论

7.

古埃及第五王朝时期, 阿蒙 是底比斯的地方神;第十一王朝中期,国王重新统一了埃及,上埃及的阿蒙神与下埃及的拉神相结合形成新的国家神 阿蒙—拉 ,第十八王朝时期,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为打击势力过度膨胀的阿蒙神庙祭司,大力削弱阿蒙神影响力。这表明(  )

A.宗教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B.多神崇拜强化了国家观念C.神权与王权始终冲突激烈D.宗教与政治权力联系紧密

8.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正如布罗代尔说: 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下列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形成B.自给自足庄园经济的繁荣C.市民阶层和自治城市兴起D.禁欲苦行宗教伦理的盛行

9.

16—18世纪,俄国的刑罚从基辅罗斯时期的以罚金和命金为主逐渐转向以死刑、体罚、流放和监禁为主,国家在刑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得到逐步加强。据此推断,当时俄国(  )

A.国家治理水准下降B.社会治安状况恶化C.专制集权程度强化D.社会教化功能弱化

10.

18世纪,欧洲大学纷纷建立专门学院,注重传播实用知识。同时强调科学和学术脱离神学和行会精神的羁绊,世俗学科逐步成为大学的主要系科。这主要是由于(  )

A.科学革命的推动B.理性主义的影响C.宗教观念的淡化D.民主政治的建立

11.

19世纪中期,拉美出现了茶话会、书店、杂志社、印刷所、科学院、博物馆、音乐学院等文化传播和交流机构;拉美作家也在作品中大胆使用各国方言词汇,歌颂拉美的自然风光,重视发掘古代印第安人的文化遗产,提出创造一种 美洲的文化 。这表明当时的拉美社会试图(  )

A.重塑拉美文化B.打破殖民枷锁C.传播启蒙思想D.传承文明传统

12.

1921—1924年,苏维埃政府授权国家银行发行名为 切尔文 银行劵,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苏维埃纸币,形成了两种货币平行流通的局面,货币体系焕然一新。这一改革(  )

A.体现了战时经济体制色彩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C.丰富了新经济政策的内涵D.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局面

13.

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在巴黎召开的社会政策大会上明确提出了 福利社会 构想,他认为, 必须采取更有选择性和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包括不同政府机构之间和公共团体与私人团体之间的合作 ,此后, 福利多元主义 混合的福利经济 的概念也陆续提出。这些概念的提出旨在(  )

A.应对福利国家困境B.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D.强调国家和个人责任

14.

下图是题为《抢救》的时政漫画。这可以用来说明(  )
202412131329062207
①军国主义势力罪行滔天 ②和平发展遭遇诸多挑战
③历史遗留问题制约发展 ④世界反恐行动任重道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5.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一股 民主援非 的浪潮,在巨额援助的诱惑下,非洲在四年时间内,先后有42个国家举行了多党选举,迅速完成了修宪、选举和领导人更迭等一系列制度变革。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战略思维固化与偏执B.有利于世界政治新秩序的构建C.旨在促进非洲国家政治变革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材料阅读

16.

【备荒救灾与社会治理】(15分)
材料一
为应对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粮荒,除兴修水利工程外,中国古代仓储体系建设也十分发达,宋元以来,除常平仓外,义仓、社仓在乡村普及。秦汉以来,国家层面还构建了蠲免、赈济与安辑等灾蠲制度,具体包括雨雪粮价奏报制度、报灾检灾制度等,民间往往也积极施粥捐赈。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宋太祖招抚流民返乡,自由耕垦,减免赋税,南方地区圩田、柜田、架田、湖田、涂田、沙田以及梯田大量涌现。除此以外,中国古代还有3次引种域外新作物的高潮: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民众也通过采集野生植物扩大食物来源。

——摘编自杨国安《地尽其力,仓备饥馑——中国古代备荒救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1949年12月,全国七八百万人陷入 无吃缺吃 的严峻境地,1950年2月27日,董必武公布了具体的救灾方针,即 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 。除发展农业生产外,山东等地还开展了100多种副业生产。各级政府动员各阶层捐献钱财、衣物和粮食,不仅涵盖机关、部队工作人员,而且成为一种群众性运动。各地呼吁非灾区节约捐助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城市援助灾区、有粮户支援缺粮户、有劳力者帮助无劳力者,形成范围广、形式多样的互济互助网络。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救灾渡荒,1950年,全国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有些地区的丰收情形,竟为二十年来所未有

——摘编自曹佐燕《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期中共领导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和成效》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备荒救灾的主要举措。(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生产救灾的主要特征,简评新中国初期的备荒救灾。(11分)

17.

【近代中国与全球治理】(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国际联盟盟约》上签字,成为国联的创始会员国并全方位参与了国联事务。中国希望能够摆脱列强对华的不平等特权,致力于自身的国家建设。关税自主运动及法权会议召开,都是此时中国为提升国家地位,改善国际关系所做的努力。193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中国诉诸国联,求助美国,希望制裁日本,阻止日本侵略。利用规则的漏洞,日本否决了国联出台的所有实质性制裁决议。中国以自身的牺牲和抗争,向国际社会证明了国联机制在维护全球和平方面的短板。
材料二
1944年9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中、美、英、苏讨论了战后安全组织的基本草案。鉴于国联的教训,中方建议应建立一个强力有效的国际组织。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及永久性地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体制性地标志着中国跨入大国行列,影响深远。联合国各附属机构及其各专门机构,如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维持着当今世界的运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历程。(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关于如何 完善全球治理 ,谈谈你的看法。(6分)

18.

【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14分)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英国通过不断开拓殖民地市场为其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国际空间。但到20世纪初,德国与美国的钢铁产量开始超过英国。在1873年到1896年间,出现了一轮世界经济萧条。英国没有构建国际贸易体系和规则,面临经济萧条的压力,各国推行的保护性的贸易政策阻止了来自英国钢铁业的竞争,欧洲其他国家的本土制造业迅速成长。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

——摘编自黄琪轩《19世纪末英国技术衰落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材料二
截至1945年,美国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32个双边贸易协定。二战后,美国政府进行了推动主要谈判国家达成共识、牵头确定谈判方案和程序、牵头制定国际贸易组织章程草案等一系列准备工作。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提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也提出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摘编自李明哲等《美国的国际制度领导与多边贸易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权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美国与英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的方式有何共性?并简要分析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梁启超的中国观】(12分)
材料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 中国民族 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 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梁启超的中国观 ,可从整体或局部提炼一个观点,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