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91

一、单选题

1.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300—公元前2600年)的重要城址,在城中发现有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等重要遗迹,在城外发现有公共墓地,其中大、中型墓葬有体量较大的棺木和精美的玉钺、石钺等遗物。据此可推断当时(  )

A.城市营建制度形成B.早期王权国家出现C.多元一体文明产生D.社会组织能力强化

2.

东汉初,光武帝多次下诏释放奴婢,指出 天地之性人为贵 ,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虐待奴婢也要依法惩办,并废除了奴婢射伤人处死刑的规定。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社会经济B.宣扬民本思想C.抑制豪强势力D.整顿朝廷吏治

3.

南朝时,朝廷常以宗室出镇地方,而又多用 典签 (处理文书的小官)以佐之,时人云诸州唯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 少卖葛于山阴市 的戴法兴,在刘宋久任中书通事舍人,参掌 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 ,民间称为 真天子 。上述现象反映了南朝(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寒门势力的崛起C.中央集权的加强D.士族地位的巩固

4.

朝省诗是朝官描写朝廷政事生活的诗,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初盛唐

中晚唐

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沈佺期

寂寞闻宫漏,那堪直夜心——权德舆

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宋之问

闲夜贫还醉,浮名老渐羞——卢纶

鳞翰空为忝,长怀圣主恩——韦元旦

端闱仙阶邃,广陌冻桥滑——杨巨源

A.朝政腐败加剧诗歌式微B.儒学复兴丰富诗歌内容C.科举成熟促进诗歌繁荣D.社会变迁影响诗歌风格

5.

明初,湖广参政陶凯致仕后自称 耐久道人 ,太祖认为他不署朝廷官爵而署别号,是 轻君爵而美山野 ,后来找借口将他下狱处死。这反映了明初(  )

A.道家思想的盛行B.法律条文的严苛C.思想专制的厉行D.官僚体系的僵化

6.

1866年,总理衙门派遣了一个非正式的试探性外交使团前往欧洲。回国后,成员把这次出使记满了三本日记,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社会风俗、高楼、气灯、电梯和机器等新奇事物,对英国的议会和其他政治体制只是一笔带过。这表明清政府(  )

A.外交政策开始近代化B.关注西方科技进步C.中枢机构半殖民地化D.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7.

漫画可说是时代最直白的宣言。著名漫画家马星驰1914年12月13日在《新闻报》上发表《一笔抹杀》。该漫画(  )

一笔将变成

A.揭示日本 二十一条 的罪恶B.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C.揭露日本意图侵略中国的野心D.反映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意图

8.

《红旗》杂志是党中央的理论刊物,但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红旗》一直保持沉默,直至1978年年底第12期才发表谭震林回忆井冈山斗争的文章,谈到 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要敢于纠正。 这反映了(  )

A.传统势力强大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B.《红旗》对时局的变化谨慎乐观的态度
C.破除 倾错误思想束缚的过程艰难D.《红旗》坚定地捍卫毛泽东思想的立场

9.

以下是《1978—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表,据此可知(  )

1978—2020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A.改革开放的深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差距扩大C.加入世贸组织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度缩小了城乡收入比

10.

下表是在埃及希拉康波里的荷鲁斯神庙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它高63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图画。纳尔迈调色板可用于研究埃及(  )

左图: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杖,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注:白冠代表上埃及

下图:调色板反面,纳尔迈头戴红冠巡视战场。他的前面,躺着十具敌人的尸体。下方是两头长颈狮,两颈环绕在一起,象征统一。最下方,象征国王的公牛攻破城市,正在践踏企图逃窜的敌人。注:红冠代表下埃及

①国家统一和王权扩大 ②雕刻技术和象形文字
③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 ④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各王国的建立既将希腊文化广泛传播至北非和亚洲,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原有的文化对希腊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据此可知,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

A.是东西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晶B.已经超出了希腊文化的范畴C.是古典时期希腊文化的延续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12.

据统计,英格兰和爱尔兰人口在1600—1750年间,从500万增至650万,仅增加了150万人。但在1750年以后的50年间,就增加了250万,其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五倍。这种变化(  )

A.推动高产农作物的引种B.改变了和平的时代环境C.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D.激化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政府频繁更换。如果从1920年1月米勒兰组阁算起,到1940年3月达拉第下台,法国共有40届政府。如果算到1929年11月白里安下台,共有17届政府,其中最短的一届政府只维持了3天。法国政府更迭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腐败政局动荡B.责任内阁制的缺陷C.国际经济危机影响D.对外战争频繁失败

14.

1945年8月13日,美国提出: 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库页岛由苏军受降;日本、菲律宾和朝鲜南部由美国受降 ;对此,斯大林提出两点修改意见:(1)千岛群岛由苏联受降;(2)北海道北部归苏联受降。对苏联第(2)点要求,美国坚决反对。美苏分歧(  )

A.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B.是意识形态斗争结果C.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D.改变了日本国际地位

15.

以下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对外国投资占总净资本百分比变化示意表(使用即时价格),据此可以推知(  )

德国

英国

18511861

2.2

18551864

29.1

18611871

12.9

18651874

40.1

18711881

14.1

18751884

28.9

18811891

19.9

18851894

51.2

18911901

9.7

18951904

20.7

19011911

5.7

19051914

52.9

A.英国海外投资增速远超德国B.英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超德国C.德国专注于国内市场的拓展D.英德两国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材料阅读

16.

【地方志书与社会变迁】(14分)
材料一
宋代地方志大致可分为图经、九域志、舆地记、方志四种类型。北宋时以图经为主,如《开宝诸道图经》《祥符州县图经》等。南宋时,各地地方官自行修撰的方志成为主流,如南宋名士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周淙《乾道临安志》等。修志者对修志地区的地理形势、风土人情、典章掌故比较熟悉,他们自己往往也是博学之士,因而所修之志既有功力,又得史法。这些志书至为珍贵,是我们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黄燕生《宋代的地方志》

材料二

宋代各地撰修地方志数量总结


【注】①北宋时的陕西各路,到南宋已成金土,为金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庆原路和临洮路

——摘编自郑利锋《宋代地方志南北修撰异同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两宋地方志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地方志的史料价值。(6分)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与变迁】(15分)
材料一

【注】①1956年的党员构成,从党员的文化水平看,文盲党员由1949年的69%下降到28.4%;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占17%,其中大专以上占1.05%。②1978年,文盲党员占11.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41.57%,其中大专以上占2.89%。③2000年,文盲党员占2.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21.1%,其中研究生占0.64%。

——摘编自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党之初曾积极发展工人党员来壮大自己的队伍。然而,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以及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只注重发展工人党员、忽视农民和其他阶层先进分子入党所遭遇的挫折教训表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能局限于自己的阶级基础。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都应当团结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从而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摘编自2011年《光明日报》《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党员构成变化的趋势。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党员构成变化所反映的时代变迁。(9分)

18.

【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14分)
近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与冲突的增多,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根源于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从天国回到世俗的人间追求人的解放,从而发现自身的价值及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并对共同体的成员产生一种亲近感。民族感情的逐渐增长,拉开了民族主义的序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在政治上他们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和阶级特权。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人们将对国王的忠诚转向对民族共同体(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
材料二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曾不无感慨地写道: 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富有弹性、甚至空洞无物的意识形态,因此它能为极其矛盾的客观目标服务:它既可以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既可以用于建立一种普救学说,又可以用于激发地方主义……它仿佛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瓶。 的确,对民族主义是无法作出抽象的善恶判断的。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背景下,它的作用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摘编自齐涛《世界历史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东西方关系的变化】(12分)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向海外不断扩张,东西方关系也不断调整。
材料
早期来华的西欧传教士,由于他们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有较高深的造诣,得到中国少数学者的尊敬,甚至成功地使他们皈依天主教,如明末学者徐光启,他不但信仰天主教,而且也向这些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但是大多数中国学者拒绝西方科学。
尽管中国人、印度人、土耳其人在这个时期对欧洲人的文明没有什么好感,欧洲人对于他们的印象却很好,他们首先很熟悉奥斯曼帝国,对它很尊敬、称赞和理解。
在17世纪,欧洲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又从土耳其转到中国。在17世纪及18世纪的早期,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当西方人学到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及政治制度时,油然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中国被尊为一切文明的典范。
只有到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才开始减弱,这部分地是由于一些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的种种劣迹受到中国人民的仇视,也是因为欧洲人开始萌生侵略中国的野心。
正如欧洲人的兴趣在17世纪从土耳其转移到中国一样,到18世纪晚期,这个兴趣转移到印度,有少数知识分子埋头于研究印度文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阅读材料,围绕着 东西方关系的变化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