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青桐鸣高一第一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8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5400年的河北石家庄南杨庄文化遗址,出土有石、陶、骨、蚌器等文物。其中,陶器大多为彩绘,纹饰为平行竖条纹、平行斜线纹和网状纹,也有勾状纹和用三角、平行曲线组成的几何纹。另外还出土了2件陶制家蚕蛹。据此可知,该文化遗址(  )
①属于仰韶文化类型 ②人们已经学会养蚕
③数学知识应用广泛 ④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士游学活动较为普遍。孔子及其弟子的游学区域主要集中在周、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孟子、荀子等及其弟子,游历国家主要包括齐、宋、魏、楚、秦等国。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环境宽松利于文化传播C.儒学受到统治阶级推崇D.游学是士人的主要活动

3.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西域各国的使者们相望于道、不绝于途。为此西汉政府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据此推知,西汉(  )

A.重视丝绸之路管理B.国家进入鼎盛时期C.统一局面得到巩固D.边疆治理更加有效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仿南朝在东宫设立 侍书 ,令善书的兖州人沈法会充任,并让其辅导太子学习书法。宣武帝元恪命人撰集字书, 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 。这表明北魏统治者(  )

A.注重吸收先进文化B.意欲促进民族交融C.尤为尊崇儒家学说D.全面进行文字改革

5.

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唐朝政府想出了招安安禄山部将的策略,以节度使的职位承诺他们可以保留土地和军队,致使其 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  )

A.北方经济衰退B.中央集权的弱化C.朝廷趋于腐败D.边防力量的加强

6.

宋代虽承袭唐代三省,但三省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唐代,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即宰相亲掌财政大权;而宋代,则由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专掌全国财权。这种变化反映出宋代(  )

A.权力相互制约B.君主专制加强C.文官地位提高D.中枢权力下移

7.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仁宗景祐三年(1036),太常少卿反映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南宋宁宗时情况更为严重,都城内外,衣服无常,那些仆役小吏也穿戴起高巾大袖,混杂于士流。这表明两宋时期(  )

A.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科举扩大统治基础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

8.

元朝在治理边疆问题时,以俗设 土官 ,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检括户籍、设立驿站、征调土军等职能,正如忽必烈对播州宣抚司的诏谕: 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 这反映出(  )

A.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B.社会阶级矛盾缓和C.边疆内地一体化趋势D.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9.

下列所示为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佐证郑和下西洋(  )

(1)占城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纻丝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淡金一种含银量较高的自然金交易

(2)自郑和下西洋后,旧港国在今印度尼西亚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并用布帛之类

(3)暹罗国上水镇有番人五六百家,诸色香货皆有卖者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

A.坚持公平交易原则B.以宣扬国威为目的C.扭转政府经济困局D.促进中外贸易交流

10.

根据万历《明会典》统计,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国纳税土地8.5亿亩,税粮2944万余石,而苏州一府,就有田地985万亩,实征税粮281万余石。此外,苏州的丝绸、棉布及加工业和书籍刻印等大宗商品生产极为发达,木器制造加工业独步全国,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生产加工中心。这反映出明代(  )

A.江南经济地位重要B.苏州雇佣关系普遍C.弃农经商现象增多D.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11.

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立即设馆编译西文书刊,探求西方的知识。他组织编译的《澳门月报》,有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五辑。这(  )

A.体现出外交近代化趋势B.有助于禁烟运动的开展C.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D.配合了沿海的抗英斗争

12.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时拥有轮船6艘,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1877年,又向社会集资222万两银子买进美商旗昌洋行的旧轮船16艘,及其码头、洋楼等财产,招商局初具规模。由此可见,该局(  )

A.辅助军事工业B.获得良好收益C.经营理念先进D.抵制外来侵略

13.

1898年7月10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令各省书院改为新式学堂,改建或新创学堂的工作迅速铺开,京师、直隶、山西、陕西、两湖、江浙乃至边远的甘肃、贵州等省份都有新学堂的设立。第一批女子学校也在上海等地创设。这表明,维新变法(  )

A.得到了各省督抚的支持B.建立了完整的新学制体系C.开近代妇女解放的先河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14.

1911年10月11日,《时报》发表时评指出: 湘粤不抗路而四川抗路,出人意料之外;成都不失守而武昌失守,尤出人意料之外;广州不失守而武昌失守,更出人意料之外。呜呼,自今以往,出人意料之事,岂第止此哉! 这折射出(  )

A.清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B.各方力求避免局势失控C.辛亥革命潜伏失败危机D.人们对新政仍寄予厚望

15.

1919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当时社会的怪现象:他们用做过《圣谕广训直解》的办法,拿支离的白话来讲古怪的纲常名教。又或仍讲复辟,却叫做 皇帝回任 。这表明当时(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各阶层反对白话文运动C.坚持思想革命的必要性D.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6.

李大钊在五四前夜先后发表《劳动教育问题》《青年与农民》《唐山煤矿的工人生活》《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章,提出: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其意在(  )

A.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B.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C.促进劳苦大众的觉醒D.建立工农联盟的国家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契约关系有了新发展。农业中,土地买卖契约和租佃契约关系空前发展。手工业中,官府与纺织者之间含有雇佣契约关系,如汴京绫锦院女工, 每人月粮二石,米豆又六斗 。矿冶业生产中,召募制和私人承买制日益盛行,募集工匠有时达 十余万人 。商业契约关系也空前发达,类型进一步增多。宋代信用契约大量使用。宋代京城中的服务业相当发达,其制度性基础是雇佣契约关系。在宋代日常生活中,契约关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无论是田宅买卖、商品交易、雇用人力、房屋租赁、典当、借贷,还是寄托、承揽等,都需要订立书面契约,并由保人担保,以确保各方权益。宋代民间订立契约后必须到官府缴税印契,经过缴税印契手续,契约才算合法有效。

——摘编自《论宋代契约关系和契约法》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契约关系的新发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晚清翻译、出版西书的概况。

时间

主体

代表作品

19世纪60年代之前

传教士及其他来华人士和相关机构

《数学启蒙》《重学浅说》《地理全志》《大英国志》《植物学》《西医略论》等

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清政府官办机构

《万国公法》《法国律例》《格物入门》《微积溯源》《化学鉴源》《列国岁计政要》《富国养民策》《列国陆军志》《防海新论》等

甲午战争后

民间知识分子及民办机构

《西政丛书》《政治原论》《社会改良论》《万国政治丛考》等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围绕 晚清西学的传播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据此,临时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为民国首届国会做好了选举准备。1913年4月8日,经过政党之间激烈的选战,首届国会在北京开幕,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会第一大党。此次选举虽然出现了许多弊病,如对选举权的限制、选举准备工作不周、选举乱象等。但也取得了许多实践成果。如全国登记选民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人,是清末新政时期谘议局选民人数的20倍,占当时总人口的1/10,国民对民主第一次有了切实的认识,近代中国第一届国会也得以组建。

——摘编自《民国议会制崩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首次国会选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首次国会选举的意义。(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河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小麦为代表面向市场的商品性粮食作物大量种植。由此河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从唐代粟、麦、稻为主体,转变成明清时期的小麦、稻、豆等为主,高粱、玉米、粟等为补充的更加商品化的种植模式,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注重小麦等商品性粮食作物种植的推动下,明清时期河南地区以粮食交易和运输为重要业务的集镇经济迅速繁荣。

——摘编自《明清河南区域粮食种植结构商品化与集镇城镇化研究》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河南的自然经济初步解体。河南人民大部分还是生活在封建经济方式之下,遭到沉重的封建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部分豫北人民还受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方式的压榨。地权关系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地主阶级依然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吏治的腐败,既加重了河南人民的负担,又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摘编自《论清末河南新政与河南社会经济》

材料三
清末民初,河南经济有所发展,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但是整体上河南轻工业水平特别低下,近代工业仍是寥寥无几,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都是空白,机器制造业几乎为零。由于河南近代工业力量极其微弱,农业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工业化冲击的影响,生产方式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形式上。

——摘编自《近代河南经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河南经济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河南经济衰落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明清至民国初期河南经济发展变化中所得到的启示。(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