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考后强化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5

一、单选题

1.

北京新宫遗址距今约3500~3300年,墓葬中出土了靴形足彩陶尊等彩绘陶器、玉玦、绿松石项链、红玛瑙串珠、扣针形带翼喇叭口金耳环等随葬品(见图1、图2)、据研究,玛瑙串珠、绿松石并非本地所产,靴形器在甘肃临洮寺洼文化中可以见到,彩绘的花纹是中原地区流行的样式。据此可知,新宫遗址时期(  )

A.陶器技术领先其他地区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玛瑙和绿松石普遍流行D.金银饰品制作工艺高超

2.

西周初年,周公要求诸侯 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致力于心怀天下的事业。同时规定 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由官府设工正、贾正进行监督管理,按人户编制,世代为奴,不准迁徙改业。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落实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B.通过社会分工加强国家治理C.周王赢得了 天下共主 地位D.塑造了 学而优则仕 的观念

3.

董仲舒认为,天意由民心映现,君主政当宜民, 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为了确保皇权对天的敬畏之心,他还加上了 灾异 说。于是,天子、天命和民心构成了一个三方制衡体系,天子管天下,天命管天子,民心即天命。据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具有浓厚的民本色彩B.增强了君权的神秘性C.意在延缓君权专制化D.规范了治国理政方式

4.

唐代中后期,形成“ 天下百姓输赋税于府 ,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 ,其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按时运送至规定的地区。如,对于其中要上供到长安和洛阳国库的,规定 本州收获讫发遣,十一月起输,正月三十日内纳毕 。这说明当时(  )
①赋税分配原则明确 ②中央财政收入拮据
③限制赋税上交时间 ④租庸调制依然流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宋代散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在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代散文的上述特色(  )

A.说明社会矛盾尖锐B.表明文人备受推崇C.体现士人价值追求D.具有民本思想色彩

6.

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种植甘蔗的现象较为普遍, 蔗田几与禾田等 ,糖坊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一次最多可以提供五万片糖;福州、漳州、泉州等地蔗糖甚至远销至 日本、罗斛(今泰国)”等地。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  )

A.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传统小农经济遭到破坏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7.

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说: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表明李鸿章(  )

A.率先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优势B.彻底冲破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以改善民生D.忧心于清王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8.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 破二千余年之结习 ,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

A.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B.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C.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D.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9.

民国初年,新型商人超越乡土观念,奉行 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 的理念,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义赈模式,建立起永久性的赈务团体,如红十字会、中国华洋义赈会等,还在全国各省设立分会,建立起网络化、规模化的赈济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B.革命运动改变民生观念C.政府有意提高商人地位D.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10.

观察下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A.近代金融业兴起时期的状况B.国民革命时期的军费筹措方式C.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情况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基本步骤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注意细致、分别地接待外宾。如来自亚非拉的外宾, 要使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看到我国人民团结一致从事和平建设的巨大努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宾要使他们感受到新中国比旧中国进步了。这种做法意在(  )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B.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C.强化我国外交工作的意识形态因素D.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2.

下表所示为2004—2010年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我国(  )

时间

发展

2004

中国高铁还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2008

已经自主研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

2010

京沪高铁新一代动车组时速达到486.1公里,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国高铁管理服务体系

A.侧重提升民众出行效率B.现代交通体系已经完善C.铁路技术跃居世界第一D.自主创新推动交通发展

13.

古埃及人供养的大批祭司每日在神庙里为神祇举行三次献祭仪式,每年大约举办60场节日。节日是一种仪式或仪式集合,仪式展现的是神赋予法老永恒王权、确保法老健康长寿、保障埃及国泰民安。这表明古埃及(  )

A.实行开明宽容的宗教政策B.民众社会生活丰富多彩C.宗教与世俗王权紧密结合D.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互鉴

14.

波斯帝国入侵希腊时,高级将领固然由波斯人担任,各支军队的实际统帅,却是各地自己的统治者。犹太人不仅被波斯国王放归巴勒斯坦,继续保持自己的信仰,而且获得了建立圣殿和城墙的许可。波斯帝国的做法(  )

A.有利于文明多样性的发展B.维系了帝国的长期稳定C.实现了对周边的和平征服D.推动了民族间平等交流

15.

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总序言,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还明文规定了国王即位后要向国民作忠于宪法的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 放弃王位 。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工、电力和汽车等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兴重工业产业登上历史舞台,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能力,使大型重工业工厂集中生产变为可能。小型、专业化、业主经营模式的企业逐渐让位给大型、横纵向一体化、以管理为导向的大中型企业。这表明该时期的工业(  )

A.建立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B.带来人口集中和城市超大型化C.以重工业和规模化经营为导向D.经营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体系

二、材料阅读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孙承宗(1563年—1638年)直隶保定人,明代杰出军事家。孙承宗年轻时曾在边境教书,喜欢和低级军官和老兵们谈边境情况和山川险要等兵要地志。万历年间他中进士,步入仕途。天启初年升任兵部尚书。当时辽西局势危急,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原职前往辽东督师山海关、蓟、辽等地军务。到任后,即着手定军制,建营寨,练火器,治军储,缮甲仗,筑炮台,买马、采木。修筑城堡数十处,练兵十一万,开屯五千顷。还拯救难民,增练骑兵,招募兵员,充实军队。在孙承宗的领导下,明军在辽西建立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它以山海关为根本,在关外层层设防。其中以辽宁的宁远和锦州为重点,凭 坚城与大炮 屡次击败后金军的大举进攻,并拓地二百余里,几乎恢复了辽西全部失地。直到吴三桂降清前,清军一直未能攻占山海关。虽曾几次绕道入关,铁骑闯入冀鲁平原,但终因山海关未下,后方感受威胁而不得不撤出关外。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承宗在辽西备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孙承宗构建辽西防御体系的作用。(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31年)8月,国民党政府截获关东军将在东北寻衅起事的情报,蒋介石即严令张学良: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9月初……蒋介石再次严令张学良 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都对 九·一八 事变和东北沦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后果。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6年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张学良等人的陪同下会见蒋介石。周恩来表示非抗日无以图存,只有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才是唯一出路。蒋介石表示 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摘编自黄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
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可变成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蒋介石对日本态度的变化。(6分)
(2)结合历史背景,简述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人物,自拟论题,根据所选人物的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