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西南名校联盟高三“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西河讲学,授徒三百。下表是其一些弟子的个人成就,这一现象(  )

思想家

个人成就

李悝

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

吴起

成为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

禽滑厘

成为墨家巨子

公羊高、谷梁赤

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

A.说明了诸子思想内核相同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C.反映出士阶层的矛盾突出D.标志着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2.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2)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于是,中央政府设 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晚期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 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这一变化(  )

A.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B.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C.埋下分裂动荡的隐患D.有效澄清了东汉吏治

3.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3)唐文宗时期,政府官员上奏:“(市)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这说明唐代(  )

A.商业经营导致坊市制度瓦解B.商品经济导致社会治安恶化C.城市主要职能发生根本变化D.市的管理难以适应商业发展

4.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4)下表是南宋时期两位儒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他们的观点(  )

人物

地区

思想主张

陈亮

今浙江永康

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陈傅良

今浙江温州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A.崇尚实际功利的价值B.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C.深受商品经济的影响D.扩大了心学的影响力

5.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5)1723年爆发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 下沉 到(青海)河湟乡村地区。 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令催收赋科,久则化番为汉……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 。清朝对该地区的治理(  )

A.消除了民族隔阂B.健全了基层管理制度C.增加了财政收入D.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

6.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6)下表为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武昌兴办的近代工业概况。这折射出(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湖北织布官局

1891

铜币局

1902

湖北缫丝官局

1894

武昌制革厂

1903

湖北纺纱官局

1894

模范大工厂

1907

湖北官钱局

1897

湖北毡呢厂

1908

湖北制麻官局

1897

湖北针钉厂

1908

A.近代工业居于主导地位B.工业管理近代化水平提高C.晚清困局得到一定缓解D.实业救国的思想成为共识

7.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7)1912年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在《临时政府公报》上刊出一份征集国歌的广告: 国歌所以代表国家之性质,发扬人民之精神,其关系至大。今者民国成立,尚未有完善之国歌以供国民讽咏……”不久,教育部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名为《五旗共和歌》的国歌拟稿,流传甚广。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政权建设日益完善C.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增强D.新文化运动已初见成效

8.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8)1927年,八七会议接受了共产国际提出的 应把土地国有化作为无产阶级土地纲领基本要求 的指示。1931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根据毛泽东一封题为《民权革命中的土地私有制度》的来信精神,发布通告明确宣布 土地分配后即归农民所有 。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苏维埃人民政权B.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是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D.标志我党实现独立自主

9.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9)如图为1949—199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促成三次建交高潮的共同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强大B.外部环境的缓和C.国际形势的变化D.经贸联系的加强

10.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0)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奖金、奖状来鼓励发明创造的做法。截至2008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累计受理国内外3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4741555件。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  )

A.实现了科技自主创新B.助推了经济体制转型C.贯彻了制造强国战略D.提升了文化教育水平

11.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1)关于汉籍初传日本有三种说法,主要有徐福赴日初传、神功皇后从新罗带回、王仁上贡献书等三种说法。日本南北朝人北畠亲房在《神皇正统记》中记载: 秦始皇即位……日本乃求五帝三王之遗书于彼国,始皇悉送之 ,此乃后人根据徐福东渡民间传说之猜测和记录。这说明(  )

A.历史真实无法考证B.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C.史料需要辨别考证D.历史主体决定历史叙事

12.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2)从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激增至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飙升至2140万公斤;同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物价平均上涨超过2倍。这缘于(  )

A.价格革命的影响B.西欧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C.工业革命的驱动D.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13.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3)20世纪以来,文官队伍随政府职能转变而扩大。不仅如此,文官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执行者的次要角色,而是逐渐演变为 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 ,以至于每位总统都需致力于防止职业文官过度影响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文官对总统权力有一定制衡作用B.文官摆脱政治中立原则C.文官集团成为政府实权的掌控者D.分权制衡机制发展完善

14.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4)如图为苏联工农业发展指数(1913年为100)图,这可以用于说明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C.工业化水平遥遥领先D.公有制经济地位强化

15.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5)圣诞老人的原型是罗马帝国时代象征仁慈善良的 圣徒 圣尼古拉,经过美国的商业化包装,1931年起圣诞老人成为可口可乐品牌固有的形象,一个基督教改革者、异教神祇和商业形象的混合物摇身变成全球大众消费的标志。圣诞老人形象的变化(  )

圣尼古拉的圣人画像和可口可乐广告上的圣诞老人

A.成为战争环境中人们心灵寄托B.折射出美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C.说明基督教的全球传播和普及D.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化

16.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6)在2003年后的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倾向支持亲美拥核的伊朗,不仅设立 虚拟大使馆 帮助伊朗人前往美国学习和工作,且未放弃武力更迭政权的意图。而中国秉持和平理念,主张维护核不扩散体系,推动伊核六方机制沟通,保障中东国家自主权。中美伊朗政策(  )

A.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紧张对立B.需在合作与原则间寻求平衡C.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折射出中西文明根性的差异

二、材料阅读

17.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唐代,一个行业在同城中分别归于各市管理。到宋代时,由于官府的约制与商业的独占都发生了困难,行业组织的作用需要加强。于是,一个城市同一行业就只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行(或称团、团行), 行制 从此代替了 市制 。行既是某一批发单位的名称,又是某类商品行业组织的名称,分散在城内各处的零售铺户和批发商人都加入这个行。各行各业都有显著的传统服饰、贩卖形式和习用的行话。行的首领——行老、行头,由官府批准,应付官府的 行户祗应 (以低价向官府供应物品,在行户之间分担),同时,还有权掌握买卖的价格,检查商品的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等。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行会是中世纪欧洲城市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分为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两种。商人行会可追溯到11世纪,主要职能是为它的成员维持对当地市场的垄断,保持一个稳定、没有竞争的经济制度。稍晚的手工业行会要求产品的价格和工资一致;禁止下班后继续工作;详细规定生产的方法和原材料质量;甚至禁止任何新的发明创造,除非同行都能采纳并使用。另外,行会还担负着宗教协会、慈善团体和社交俱乐部的作用。受基督教影响,行会的经济理论甚至还带有某些禁欲主义的色彩,认为财富是对灵魂得福的一种阻碍。但随着中世纪后期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与发展,行会制度连同它的理念最终走向消解。

——摘编自【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 行制 形成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行会制度进行简要评价。(7分)

18.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下西洋期间,郑和不畏海道险阻肃清海盗,开拓了众多的远洋航线,而且作为代表天朝大国的和平使者,有时还利用他是一个穆斯林的身份,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外交斡旋活动。各国仰慕中国的强盛,年年朝贡,不少国王还托葬中华。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由麻林地横渡印度洋回国时,随郑和到中国来访的就有16个国家的使臣,共1200多人,他们向天朝赠送麒麟、驼鸡、花福鹿、狮子、骆驼等名贵礼物。法国弗郎索瓦·德勃雷在其所著《海外华人》的序言中说: 皇帝(指永乐皇帝)的旗帜飘扬在南洋各处,从菲律宾到印度,从爪哇到阿拉伯,甚至非洲的摩加迪沙,中国的商业得到巨大的发展……变成持久和均衡的贸易往来。正是在这一时期,印度的港口开始巨大的繁荣。

——摘编自辛元欧《气势恢宏的世界蓝色文明的探索与实践——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他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发现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切导致大商业的产生和所谓世界市场的建立,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与美洲的发现联系着的,是机器的出现,从而开始了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不可避免的斗争——无产者反对有产者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71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对南洋各国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哥伦布发现美洲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19.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历史角度来看,华夏民族最初是在历经 炎黄部落 与周围其他族群的互动和冲突中逐渐形成,并在战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融中日益壮大的。秦以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得 华夷 一统的思想观念得以强化。同时,人口迁徙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杂居相处的居住模式使得各民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模式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明清以后,为了统治的合法性与民族关系的和谐,统治者采取一系列的强化主流文化认同的措施,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各民族人民众志成城、携手御侮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

——摘编自《从夷夏之辨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材料二
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共产党存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程。党的二大宣言中最早使用了 中华民族 这一词汇,但其内涵却是变动和模糊的,有时指中国这一政治共同体,有时指汉族,有时指与少数民族并列的某一民族。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我们对于民族统一纲领的意见》中开始承认了 中华民国范围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在党的正式文件中, 中华民族 就被赋予了更为明确的多民族共同体内涵,也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全民族动员的重要资源。伴随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集体权利的阐述,逐渐由自决向自治过渡。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省县政府的一部门,管理和他们有关的事务。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三、开放性试题

20.

(2025·贵州西南名校联盟 3+3+3”联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该著作选取了24个切入点研究丝绸之路。

信仰之路

基督之路

变革之路

和睦之路

皮毛之路

奴隶之路

天堂之路

铁蹄之路

重生之路

黄金之路

白银之路

西欧之路

帝国之路

危机之路

战争之路

黑金之路

妥协之路

小麦之路

纳粹之路

冷战之路

美国之路

霸权之路

中东之路

伊战之路

根据材料,从中选出至少3个切入点,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古代史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写出切入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