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齐鲁名校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95

一、单选题

1.

出奔 指统治集团成员在政治压力下脱离原有权力基础,前往他地避难的政治行为。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 出奔 次数多达201例, 出奔 者多为上层贵族;战国时期仅84例,且士占主导地位。这表明(  )

A.早期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B.国家结构和权力体系发生变化C.传统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D.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

2.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西汉时期,出现了新词 耦犁 耦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转地 熟耕 等有关耕作的词语。农业词汇的变化体现了(  )

A.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B.金属冶铁业不断进步C.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D.粮食产量的逐渐增加

3.

在唐代,士人科举及第若要取得官资,还要经过吏部的关试。关试通常回答试判两道,合格者才能参加吏部铨选,获得铨选资格还需要经过守选年限,一般是三年。由此可推知,唐代(  )

A.冗长的选拔流程缩小了取士范围B.传统的封建观念制约了阶层流动C.严格的选拔机制利于选拔高素质官员D.权贵和门阀士族依然掌控着人才选拔

4.

元代,汉族散曲家杨朝英编写的散曲集《阳春白雪》和钟嗣成编写的戏曲论著《录鬼簿》等,对各民族出身的散曲作家和戏剧作家都能一视同仁。而且畏兀儿族作家贯云石还为《阳春白雪》作序。这反映了元代(  )

A.民族平等成为共识B.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C.民族隔阂逐渐消解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

5.

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以宝钞与铜钱作为主币,明令 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 。到了嘉靖初年,白银不仅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而且成为政府实际认可的主币定型状态。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是(  )

A.赋役征收制度调整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国内外市场联系的加强D.政府货币政策出现转变

6.

19世纪90年代中期,无锡、常州、江阴等地的农户已开始用机纱织布。1896年,无锡第一家近代纱厂——业勤纱厂开工,机纱供销常州、江阴、镇江及本县其他乡镇,产品 随出随销 ,都供给附近农村织户使用。这说明当时(  )

A.农村生产方式出现重大变革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传统经济助益民族工业发展D.外国经济侵略受到强烈抵制

7.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人发起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图1是4月3日该团的讲演题目。据此可知,该讲演团致力于(  )

如何求幸福;勤劳与知识;大家都受教育;赌博之害;做一件事当一件事;勤劳;改良家庭;公德;念书的利益;人生之要素;空气;我和大家的关系。

图1

A.学习西方科技B.提升国民素养C.宣传马克思主义D.收回国家利权

8.

图2是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该作品旨在(  )

图2

A.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9.

表1为1999—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外在服饰所占比例(单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服装类型

19992004

20052010

职业装

15.6

29.6

时尚休闲装

34.3

38.6

农民装

31.3

18.2

家居服

9.4

13.6

无法识别

9.4

0

A.对外开放的深入B.女性独立意识日益增强C.经济社会的发展D.社会审美观念渐趋多元

10.

公元前367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与绥克斯图听取平民限制贵族土地占有的诉求,通过元老院颁布了《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公元前133年,出身贵族的格拉古出任平民保民官,颁布了《塞姆普罗尼亚土地法》,将大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分散的、碎片化的个人土地所有制。这表明罗马法在当时有利于(  )

A.保障罗马贵族的等级特权B.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C.结束平民与贵族间的斗争D.促进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

11.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 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 的皇家学会。学会设立了若干专业委员会,其中机械委员会研习机械发明,贸易委员会研习工业技术原理,另外还有天文学、解剖学和化学等专业委员会。这表明学会组织者认识到(  )

A.科学共同体建设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手段B.自由主义思潮是社会革新的推动因素C.实验发明和实用技术研究推动社会发展D.文艺复兴运动削弱了封建王权的力量

12.

19世纪40年代,勃兴的英国布拉德福德市市民惋惜当地 在公共建筑的数量和美观方面并不出众 ,于是率先发动公众募集资金兴建一座 伟大的公共建筑(新市政建筑)”。新市政建筑带有一个供商人住宿的饭店和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型厅堂和画廊。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各地人口大规模流动B.落实了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物质诉求D.适应了工业化城市发展需要

13.

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制茶业中机械的推广和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由于资本的差异,手工揉制、半机械化、全机械化曾长期并存,中小生产者多将半机械和机械化制茶机组合使用,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这表明(  )

A.私人资本决定技术发展B.新技术推广具有渐进性C.日本制茶业领先于世界D.日本政府重视民族工业

14.

1956年初,法国内政部颁布法令,支持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市镇国际交流的委员会。1957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主要由非官方组织主持的友好城市运动在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以及阿尔及利亚陆续开展了起来。这些举措(  )

A.意在维护欧洲大陆均势B.是应对两极格局的产物C.实质是法国殖民策略的调整D.旨在改善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15.

德国历史课程标准对 二战 历史进行了深刻反省,认为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政体是 没有民主主义者的民主制度 ,纳粹主义宣扬的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扩张主义是战争爆发的主因。据此可知,战后德国(  )

A.重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建设B.对战争的反省受军国主义干扰C.从外部寻找战争爆发的原因D.认为爱国主义高于人道主义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夜间经济

材料
现今不少学者把中国古代夜市的起源追溯至汉代,有的甚至追溯到殷周之际,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具有现代夜间经济诸特征的夜市大致只存在于两宋时期,这是因为汉唐有严格的市籍制、市制的束缚,坊市隔离和贱民制度。同时,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颁布敕令,宵禁时间延长至三更。宋真宗以后夜间营业,不关坊门,警示坊门的街鼓之声已不再敲响。宋徽宗时期,随着侵街建筑的合法化,夜市的范围更加扩大。从此,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 夜市 早市 ,居民生活更加丰富了。
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南宋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宋朝州县城、镇市等的夜市规模也很可观。

——摘编自李华瑞《宋代的财经政策与社会经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宋代夜间经济 现象加以阐释。(13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

材料一
桐油在植物干性油中,优居首位,制成油漆、油墨备用,在短时间内有自干之特点,轮船、火车、飞机、汽车等交通用具,门窗屋宇等家用器物以及工业机械印刷等件之涂料,莫不以干性油制成者之能迅速而美观……我国桐油出口,20年前不过三四百万两,今则增至三千万两矣,外人垂涎我国之独占富源……大肆提倡种桐,力图抵制之野心……回顾我国之桐油事业,无论种植、制炼诸端,均墨守成法,运输贸易等项,亦不加讲求,坐视丝茶之覆辙再来而不自觉,盖亦危矣。

——摘编自赵国壮《资源调查与对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资料研究》

材料二

表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的相关文章

时间

作者或单位

文章

1935

屈子健

《四川桐油之生产与改进》

1935

行政院经济调查部

《万县之桐油业》

1939

徐震东

《一株桐树,要抵过一枝机关枪!》

1941

蒋君章

《战时西南桐油问题》

1942

孙文都

金陵大学农学院

《四川桐油之生产与运销》

1943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外销农产品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据赵国壮《资源调查与对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资料研究》整理

结合材料,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兰花开》

材料

图3 《马兰花开》剧照

《马兰花开》于1956年上映,讲述了筑路工人家属马兰的成长故事。家庭妇女马兰要学开推土机,这一破天荒的事件引起了筑路工人及其家属们的议论和嘲讽,但马兰坚定不移,她说服了母亲和丈夫,刻苦学习,掌握了技术,学会了驾驶推土机。在丈夫去支援兄弟建设工地时,马兰被分配到老工人胡阿根名下,跟他学习开铲运机。思想顽固的胡阿根十分轻视妇女,有一次,他因为马兰开的铲运机的钢丝绳断了而对马兰大发雷霆。马兰受到挫折,思想有些动摇。徐教导员鼓励她,给了她新的力量。后来,胡阿根也被马兰的行为和决心所感动,他将技术传授给了马兰。最终,马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推土机手。

——据朴婕《走进工业的娜拉——论电影<马兰花开>中的女一工人》等

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兰花开》塑造的女性形象加以评述。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战

材料一
频繁的贸易战是19世纪晚期的一个重要特色,主要有法国——西班牙贸易战、法国——意大利贸易战、法国——瑞士贸易战、德国——俄国贸易战、德国——西班牙贸易摩擦等。这一时期,基本上表现为贸易小国对大国输出农产品、低端产品,从大国进口工业制成品、机器等,而大国则相反……关税是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保护的基本手段和贸易战的主要制裁工具,而方兴未艾的非关税措施展现了制裁措施的非对称性。有着 欧洲银行家 美誉的法国,是意大利最大的资本投资来源国,法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优势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制裁,将大量资金从意大利银行和企业界抽离,开展抵制意大利信贷运动。相反,贸易小国难以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反击。

——摘编自朱华进《非对称性: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战的一个特质》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经济民族主义泛滥,对外贸易成为高度政治化的领域,特别是贸易战,相当一部分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大国政府的外交工具,国际经济关系明显受制于政治关系。国家间贸易冲突骤增,甚至是贸易战,一旦在其中渗入大国政治外交元素,往往能将这一元素放大,以多种形式对其外交关系形成冲击,影响大国关系的重塑。

——摘编自朱华进《贸易战与19世纪晚期欧洲大国关系——以1888—1898年法意贸易战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战的主要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说明。(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