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豫皖赣三省G20示范高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34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佩玉之风日渐盛行,周王室和各路诸侯纷纷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仁人君子,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孔子更是赋予了玉十一项美德,论述了玉和君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家思想最能体现时代精神B.德政 思想逐渐成为诸侯的共识C.周朝礼制文化逐渐走向成熟D.政治利益诉求影响玉器文化的内涵

2.

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出现了受封赏之人有列侯、封君之名,享 衣食租税 之权,无领地、领民之权,且不得世袭的现象。如商鞅被封商于之地十五邑,而他在被人告罪后,其封地和少量 品兵 根本不足以托身,只能逃向国外。可见,变法后的秦国封赏之举(  )

A.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B.奠定了郡县制的实施基础C.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带有中央集权制度的色彩

3.

唐朝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居住区与购物区严格分开。武则天时代,诸多李唐皇室成员在兴庆坊内集中居住。整个唐代,长安城内先后出现过 五王同坊、十王同坊、十六王同坊 的现象。材料表明唐朝长安城(  )

A.城市生活方便贵族群体B.坊市制度具有严格等级C.城市管理体现君权意志D.政治功能决定城市布局

4.

澶渊之盟订立后,名臣富弼指出 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 。由此推断澶渊之盟(  )

A.促使宋朝确立重文轻武国策B.未能实现宋辽之间长期和平C.助推宋室偏安江南不思进取D.间接加剧了宋朝的军事弱势

5.

康熙皇帝频发访书、求书之令, 今搜访藏书善本,惟以经学史乘,实有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方为有用,其他异端稗说,概不准录 。乾隆皇帝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年的四年间,共集得书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一种。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

A.旨在传承优秀文化B.表明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实现了政府对文化的绝对控制

6.

下图是1857年11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广州全景速写》。英国记者不仅画出了城北要塞和遭到炮轰的内城督府衙门位置,还做出如下报道: 这种公开决裂是由于中国官员扣押本国罪犯而引起的……中方没有就违反英中条约,侵犯英方条约权利和对英国国旗的侮辱做出道歉 对以上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202412211106294484

A.图像史料无法反映真相B.文字史料价值高于绘画C.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解释D.职业修养决定新闻内容

7.

洋务运动期间,开平矿务局的招商章程规定,每股100两的股银可以和别人搭股,也可以先付10两, 即给第一期收票 ,半年后再收40两, 即发第二期收票 ,其余50两一年以后收齐, 换发股票 。这主要说明开平矿务局(  )

A.企业经营方式具有灵活性B.开近代中国股份制先河C.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投资D.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

8.

下表为1913—1919年中国进口部分产品情况统计。该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

产品

1913

1919

鸦片

18137

156

棉纱千两

72947

79134

小麦

2064

20

煤油千两

26443

53156

机器需用器具海关两

50454

491196

其他类机器及零件海关

7086596

41803375

铁路客、货车海关

1193823

12633386

汽车海关

606651

7741650

①一战促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②工业制造能力仍然凸显薄弱
③中国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④近代文明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9.

抗战期间,日伪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的同时,还抛出大量假钞流入根据地。为此,当时的晋察冀边区设立了边币对照所,广发票样到处张贴,还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反假钞的训练,造成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的形势。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战(  )

A.回击了日伪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B.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有力地支援了根据地的军事斗争D.有利于维护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10.

1972年至1976年底,我国陆续向法、英、意、瑞士、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日本、西德等西方国家派出了留学生。而接收的留学生中,其来源包括日本、瑞典、芬兰、法国、意大利、冰岛、英国、加拿大、西德等国。我国还派出教育代表团访问英法美等国。这表明(  )

A.中国对外关系逐渐摆脱苏联的影响B.外交环境的变化影响留学教育C.留学教育为国家建设储备大量人才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11.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不仅为平民免费提供战车表演、角斗表演、戏剧演出和运动会等,而且还经常现场观看角斗表演,给予前来观看表演的罗马民众直接面对最高统治者表达心声的机会。这表明罗马帝国(  )

A.角斗表演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意义B.重视巩固帝国对外扩张的成果C.平民在政治生活中起到关键作用D.君主制度下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12.

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人、银行家、房地产主成为城市贵族行会成员、小商人成为市民,帮工、学徒、小贩则成为平民。城市反对封建主以争取自治的斗争依靠民众,但胜利后手工业者又发动了反对城市贵族压迫的斗争。这主要反映了城市的兴起(  )

A.加剧了欧洲社会局势动荡B.推动欧洲社会关系的复杂化C.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基D.促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3.

传统观点认为 圈地运动 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新史学研究表明领主圈地的通常方式是契约圈地、法庭圈地以及协议圈地, 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 ;为了改良土壤、修建灌溉设备,农民自愿交换土地,领主将土地连成一片。这说明(  )

A.史学新发现不断拓宽了研究领域B.不同类型史料可以进行相互印证C.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形成客观认知D.历史研究不断追求史实的客观性

14.

1881年7月初,在主张 政党分赃制 者的支持下成为总统的加菲尔德,被党内求职未就者刺杀。在公众舆论和文官改革倡导者的压力下,国会于1882年12月通过了文官改革法案。时任总统为了在选举中争取民众,于次年1月签署了法案。这说明,美国文官改革(  )

A.取决于社会舆论发展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C.避免了腐败现象滋生D.渗透了鲜明的利益纷争

15.

赫鲁晓夫执政前期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被西方称之为 和平攻势 的措施。1954年,苏联同美英法三国举行了柏林外长会议,讨论保障欧洲安全等问题。1955年8月,苏联决定单方面裁军64万人,同年9月,苏联同西德建立外交关系。这些举措(  )

A.表明美苏冷战对峙具有隐蔽性B.避免了冷战局势的进一步升级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对苏联国内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6.

下表是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在2008年和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前后的份额和投票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别

份额

投票权

2008年改革生效前

2008年改革生效后

2010年改革生效后

2008年改革生效前

2008年改革生效后

2010年改革生效后

美国

17.071

17.670

17.398

16.732

16.727

16.470

日本

6.118

6.556

6.461

6.000

6.225

6.135

德国

5.978

6.110

5.583

5.863

5.803

5.305

法国

4.935

4.505

4.225

4.842

4.286

4.002

英国

4.935

4.505

4.225

4.842

4.286

4.022

中国

3.718

3.996

6.390

3.651

3.806

6.068

俄罗斯

2.732

2.494

2.705

2.686

2.386

2.585

印度

1.911

2.442

2.749

1.882

2.337

2.627

A.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B.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C.欧美长期垄断IMF的话语权被打破D.全球化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呈现新的模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如何治理新开拓的边缘地区(边疆),成为王朝的要务。秦汉王朝一统伊始,根据同根同祖的文化本源,建立德治四夷的边疆治理之策,将中原与边疆视同为一体,是为 腹边互动 是指文化、制度、生产力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 是指相对落后于中原的边缘地带。 腹边 主要互动方式是设置郡县、移民、屯垦。表面而言, 腹边互动 是中原的输出为主,但是其深层次所蕴含的却是民族的互动。这种过程是无法用行政的命令完成的。

——摘编自王世红《腹边互动视野下秦汉时期边疆农业开发研究》

材料二
秦始皇出身秦人,其得混一华夏,夷夏观念较此前已有明显的淡化。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王者当爱及四夷、夷夏一统,为汉武帝 王者无外 边疆思想提供了基础。与此相应,新莽时代重新强调夷夏之防,边疆治理随之重新陷入纷乱局面。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腹边互动 民族的互动 的内涵,并指出 腹边互动 的影响。(1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 乡村建设运动 ,建构了多种理论与实践的乡村建设实验模式。比较著名的有梁漱溟的邹平实验区等。1933年,邹平县开展以乡村自治为中心,设立村学、乡学代替原来的行政机关进行乡村实验,在农业技术、作物品种、饲养动物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实验性探索颇具成效,通过乡农学校和合作社向全国各地出售优良品种。实验县重视社会风俗改良,利用乡学、村学宣传复兴良好礼俗。

——摘编自李善峰《民国乡村建设实验的邹平方案

材料二
英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主要奉行 规划先行、法制管理 的核心理念,通过中央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为振兴乡村提供制度保障。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 保护性治理 的乡村振兴理念,通过设置 国家公园 乡村公园 和划定 自然美景区 等机制,在产业、生态、乡风、生活等方面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与城乡有序治理。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一体化共生的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邹平县 乡村建设运动 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 乡村振兴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英国发展的历史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我国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

单位

1978年绝对量

2017年绝对量

平均增速(%)

城镇人口

万人

17245

81347

4.1

乡镇人口

万人

79014

57661

-0.8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万张

204

794

3.5

卫生技术人员数

万人

246

899

3.4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91548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11768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39

25974

8.1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世纪后期,全世界各民族都在经历现代化的历程,它有许多形式,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飞机、超级市场、电脑技术的出现和城市人口的稠密……结果之一,是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新的全球一致性。现在已不再是 西化 的问题,如过去日本和俄国经历的那种情况……这是一个过程,美国人和欧洲人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但它的产生毕竟是由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医学、运输以及电子通信工具所形成的结果;哪里采用这一切,哪里便出现这种过程。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 西化 的主要措施,说明日本和俄国 西化 的共同结果。(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作者关于 现代化 的观点。(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