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130

一、选择题

1.

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查禁鸦片,豪言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是(  )

A.林则徐B.陈化成C.左宗棠D.关天培

2.

曾经是中国宝物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都流散到国外,目前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不过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导致这些宝物被迫离开故土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3.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4.

邓世昌对部下说: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5.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 贸易+特权 ,甲午战后则变为 投资+特权 。《马关条约》内容中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赔给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割台湾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

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粮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扶清灭洋

7.

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B.民主与科学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8.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9.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②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③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④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

A.救亡图存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军队建设

10.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三国决定: 德国前在胶州及山东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 。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的背景B.新文化运动的原因C.辛亥革命的影响D.洋务运动的影响

11.

中共一大的代表中, 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中共一大上 这些年轻人 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B.打倒军阀C.组织工人运动D.实现共产主义

12.

下图反映的是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

13.

邓小平曾说: 在历史上,这次会议之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材料中的 这次会议 是指(  )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4.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种暴行发生在(  )

A.济南B.上海C.广州D.南京

15.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会战大都以失败告终,但有一次会战获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是(  )

A.淞沪会战B.第三次长沙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

16.

《吕正操回忆录》记载: 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它)为我们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今后的斗争指出了前进的光明道路。 文中的 大会 (  )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

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D.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8.

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9.

一战期间,荣氏兄弟建立起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企业虽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这说明(  )

A.民族工业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C.二十世纪中国民族工业总体发展缓慢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20.

如图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涌现的优秀作品的代表。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
202412211109554744

《狂人日记》      《愚公移山》(局部)     《黄河大合唱》

A.符合娱乐风向B.因循传统文化C.反映时代需求D.注重媒体宣传

二、综合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愤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说过: 我们在 暴乱 (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陈旭麓引【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场战争 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是因为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甲午败于日本 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 各国租港湾之事 有什么联系?
(3)请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赞同莫里循的观点吗?请列举史实证明。
(4)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 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 的根源在哪里?

22.

中国人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探索中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运动,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违背了倡导者的本意,走向了他们预期的反面,这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的很多人亲身参加了洋务运动的实践。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后,他们认为洋务运动仅将 制器 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 运动 的口号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场运动 走向了他们预期的反面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这场变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

2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华民国 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 中华 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二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于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午一时半,来自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聚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 还我青岛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第二天,北京各大学校罢课……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178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5000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 中华民族观念 广泛流传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 新知识分子 掀起的这场 社会变革 指哪一运动?该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来 唤醒国家及人民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 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 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2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我们共同解读家书,感悟抗战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材料二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材料三 国民革命军第二OO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材料一中 东北抗日联军 是在哪一侵华事件后组建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信中提到的 百团大战 的指挥者是谁?
(3)材料三中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25.

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指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 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教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气势汹汹地叫嚣着 三个月消灭共军 。可是,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却在三年内消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究其原因,国民党内部矛盾是其不可调和的硬伤……最终导致政府权威的极度虚弱和人心离散,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毛蕾《从国民党内部矛盾看解放战争的胜利》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毛泽东指挥的 暴动 是指哪一历史件事?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请根据材料三回答, 陕变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陕变 的解决对时局有何影响?
(4)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军队能在三年内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原因有哪些?(任意两点即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