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第一学期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3

一、单选题

1.

贾谊认为汉高祖 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乃安 。司马迁则云: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这可用于说明,汉初(  )

A.政治稳定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血缘政治仍具有一定现实价值C.体制变革推动了强干弱枝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维护了国家长治久安

2.

德国学者韦伯在《经济与社会》(1921年首次出版)中指出: 行政人员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的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 这一主张(  )

A.表明分权与制衡机制失效B.可规避政党间的争权夺利C.契合了政府职能扩张需要D.意在强化政治精英的权力

3.

《大清律》载: 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者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如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叙,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若 有违者,笞五十 。这一法律规定(  )

A.反映出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遵循了严格的礼乐制度要求C.推动了地方行政体制的成熟D.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下表所示为1996~2006年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外交关系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

中国与印度

1996年,共同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与日本

1998年,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与合作关系

2006年,共同努力构建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

2005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菲律宾

2005年,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2005年,将中哈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B.重视推进国际社会的互信合作C.主导构建了区域政治经济新秩序D.将外交重心转向第三世界国家

5.

下表所示为唐朝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唐朝(  )

户主邯寿寿,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已受田四十四亩,未授田八十七亩,每年须足额缴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粟二石

《武周大足元年户籍》

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无课口者为不课户。诸视流内九品以上官及男年二十以下、老男、废疾、妻妾、部曲、客女、奴碑,皆为不课户

杜佑《通典》卷七《丁中》引开元二十五年(737户令

A.租庸调制的推行面临困境B.政府减轻对农民人身控制C.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抑制D.地丁税合并征收得以实现

6.

1976年,瑞典政府推行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私人化,并引入竞争机制。1998年,引入 名义账户 制,使公民的福利待遇更多地与个人及其雇主缴费挂钩,将待遇确定型变成了缴费确定型。2000年,出台《国民养老基金法案》,保持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平衡。瑞典的这些举措(  )

A.致力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B.重构了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C.基于缓解财政负担的需要D.印证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

7.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新石器文化遗存,在已发现的植物遗存中,炭化稻米773个,占42.3%;葫芦种子507颗,占27.7%;桃核275个,占15%;山楂果核65个,占3.6%;芡实24枚,占1.4%。在可鉴定的动物遗存中,哺乳动物占45%;两栖和爬行动物占24%;鱼类标本、鸟类标本和虾蟹标本次之。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

A.南稻北麦的农业格局已形成B.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C.粮食贮备技术得到有效改善D.社会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

8.

17世纪70年代后,非洲阿散蒂王国开始进行扩张,因玉米易保存和携带便利,其先头部队以此为食。1782年,法国植物学家拉巴特指出,玉米是沿塞内加尔河奴隶们的主食,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商业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现实需求有助于新物种的传播B.新物种的营养价值受到社会推崇C.殖民活动加快了非洲地区开发D.物种交流改变了旧大陆族群分布

9.

下图为2004~2018年间中国平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图(单位:%)这表明中国(  )

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所有投入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的产出效率,同时考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因素。

A.传统农业已完成了升级换代B.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C.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显著提高D.多因素综合作用解决了粮食供给的问题

10.

明朝,民间出现了系统介绍生产技术经验的各种工艺教本,如《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各种生产技术的具体工序,对每道工序都做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甚至有精确的定量规范,形成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技术范式。据此可知,明朝(  )

A.生产革新缺乏足量的市场需求推动B.技术创新缘于格物致知精神的普及C.技术传播与传承具备一定有利条件D.政府强化传统手工业技术保护力度

11.

英国于1562年颁布了《工匠学徒法》,1601年颁布《济贫法》,规定了 教区学徒制 。19世纪,学校教育进入正规学校系统,如1823年创立的伦敦机械学院,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了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经费和机会。英国教育的这一变化(  )

A.表明工人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B.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C.标志着教育开始向世俗化转变D.基本满足了民众的教育诉求

12.

近年来,我国利用航天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研发制造的大型民用飞机碳刹车盘,有效地降低了民航飞机的成本;依托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与信息传输功能,研制灾害环境下应急救援系统,被应用于灾害救援、野外地质勘探、海洋石油勘测等领域;利用遥感卫星的监测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农情信息。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国防产业B.现代科技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C.高科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D.空间技术竞争能力成为立国之本

13.

《宋刑统》注释疏义载:签订契约时,若 取之不和,谓恐吓、诈欺、强市有剩利、强率敛之类 从取与不和以下,并征还主。 这一规定(  )

A.利于营造诚信公平交易环境B.强化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有效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权益D.反映了平等正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14.

郑观应曾指出: 今中国察呈大宪开办之公司,皆商民集股者亦为之局,其总办或由股份人公举,或由大宪札饬,皆二、三品大员,颁给关防,要以札副,全以官派行之。位尊而权重者,得以专擅其事;位卑而权轻者,相率而听命……试问外洋公司有此法乎? 这一言论折射出(  )

A.早期现代化转型的艰巨B.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流C.商业改制成为新政重心D.经济自强得到了广泛认可

15.

1921年7月,斯大林指出: 我们在经济上又被工业比较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所包围,因此不得不采用租让制,不得不同一些资产阶级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并同一些资本家集团订立租让合同,我们在这方面(经济方面)也是孤立无援的,不得不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这一观点(  )

A.为苏联模式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B.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精神的继承C.说明新经济政策出台具有必然性D.强调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

16.

下列图片反映了古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住宅样式的变化。古罗马住宅的变化(  )

A.深受政治民主化影响B.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C.孕育了工业文明理念D.源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朝从立国开始,即屡下农桑相关诏令。乾德四年(966年),太祖下诏, 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淳化二年(991年),诏鄂州 自今民贩鬻斛斗及买官盐出门,并免收税 。至道元年(995年), 诏以官仓菽数十万石贷京畿及内郡民为种 。咸平三年(1000年),诏令 桂州(今桂林)以北勿禁人商贩粮斛,仍蠲其征算 。景德三年(1006年),诏:除沿边州郡外,于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路, 量留上供钱 ,设常平仓。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下诏调拨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江南地区的农民栽种;天禧四年(1020年),诏 淄州民饥,贷以牛粮 。庆历四年(1044年),诏: 陂塘、圩田之类,及逐处陡堰、河渠可备水患者,或能创置开决,或久远废坏埋塞却能兴复,或前人已兴功未成后来接续了毕者,仰逐处勘会功料大小、所利广狭以闻。

——摘编自杨芳《宋朝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

材料二
1044~1053年前后,西北欧洲爆发了巨大的饥荒。据学者推测,公元1000年,地球上最后一次寒冷的 小冰期 即将来临。而当时的西北欧洲是一个复杂、分散、多层次的综合体,如在英格兰和德意志,广大自由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英国12世纪以后才完成农奴化的过程,确立了封建庄园制度。德国14、15世纪才基本完成封建化转型。法国则是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但在土地的层层分封下,土地的管理人、耕种者不一定是土地的所有者。劳动大众以耕种土地为生,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着传统的两轮或三轮耕作制度,轮种制度使土地不能充分利用。直到11世纪末,三圃制甚至四圃制、五圃制才逐渐流行起来,重犁和马在12世纪以后也得到广泛使用。

——摘编自朱立《试论十一世纪西北欧洲大饥荒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1世纪西北欧洲大饥荒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初,今汉口一带尚无人烟,而武昌为 四方商贾所集 ,汉阳 市场日扩而设置汉口巡检于其地 。直至汉水改道,汉口才逐渐发展起来。河南的棉植、江西的制瓷、江淮的采盐、江浙的纺织、云贵的伐木、四川的粮食生产等各地各行业都通过贩运商的中介作用成为汉口市场的商品源,甚至 湖广等省各官,或自置货物,售于属下,或巨舸连樯,装载他方市易,行同商贾 ,公然 恃势贸易,与人争利 。当时的 汉口一镇,五方杂处,商贾辐转,俱以贸易为业,故多盛服饰侈饮食。 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 ,而商人 慷慨捐款前后凡二万金,发粥糜全活无算 。甚至富商之子中举, 汉阳太守,本镇抚民厅皆踵门致贺

——摘编自陶建平《明清时期汉口商业网络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汉口集中的茶叶、生丝及其他商品(如19世纪70年代后增加的大豆、芝麻、牛皮、猪鬃,桐油、羊毛)大批从湖南经湘潭转运广州,而从广州运回的洋货和手工业品也在汉口集散,但这条商路没有发展起来,而汉口经长江下游通往江南的商路逐渐成为具有决定性支配地位的商路。汉口商路的多元辐射结构开始变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元辐射结构,汉口也从华中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变成上海进口洋货转运集散中心和内地土货汇集转运上海出口的枢纽。

——摘编自王永年《晚清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商业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汉口商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汉口传统商业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促进当今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在1949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轻工业产值基本仅略低于重工业产值。到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87年的25%上升到47%。1952年,中国有9个市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6.0%。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增加到53个,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为21.8%。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迁移成为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是中国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两类主要群体,而其中以进城务工人员占大多数,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中没有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达64.9%,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84%。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2359元和2806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则分别为16021元和13328元。
材料二
印度独立以后即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以后,印度工业仍然主要是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依靠技术驱动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国内有限的资源、资金和技术人力潜力。印度的城市化率也从1987年的约25%增为2008年的30%。1951年,印度只有5个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占印度城镇人口的比重为15.2%。2011年,印度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增加到46个,占印度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0.8%。2012年,城市地区约有33510个贫民窟,约有10.9%的家庭居住在贫民窟里,但城市地区家庭每月人均支出为2399.24卢比,而此时农村地区家庭则每月人均支出为1278.94卢比。2012年在印度非农总就业人口中,非正规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74.8%。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放《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和印度城市化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印两国城市化差异的因素,并谈谈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启示。(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趋势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注:主权信用货币是指由某一主权国家发行,并在国际上作为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使用的货币。

——摘编自刘元春刘凯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五十年:美元本位评估与未来体系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国际货币体系 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