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多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16+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62

一、单选题

1.

图1为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据此推知,该文化时期(  )
 

图1

A.火被发现和使用B.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C.原始农业已出现D.唯以采集与狩猎为生

2.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当博士淳于越以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劝告秦始皇要 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时,丞相李斯以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 来反对,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推行于全国。 推行于全国 的是(  )

A.分封制度B.皇帝制度C.宰相制度D.郡县制度

3.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王)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 董仲舒如此强调的目的是(  )

A.赋予君主统治的合法性B.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奉劝君主实行法家思想D.希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

《南史·文学传》中有言: 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 这一记述说明南北朝时期(  )

A.南方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北方B.北人南迁促进南方文化发展C.政局混乱使得文化重心南移D.南北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5.

史学家研究发现,西晋、南朝和隋代最高级官员出自大族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接近74%,北魏、西魏和北周汉人高官出自大族的比例超过75%,到唐朝后期为62.3%。导致唐朝高官中大族比例下降的原因是(  )

A.政权更迭频繁B.科举制的推行C.南方经济发展D.士族阶层衰落

6.

据史书记载,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共243年时间,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就达23次之多(表1)。这一做法(  )

表1

突厥

契丹

吐谷浑

吐蕃

回纥

宁远

于阗

南诏

3

2

6

A.扩大了唐朝政权的统治疆域B.消除了地方分裂的隐患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解决了民族之间的纠纷

7.

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宋太宗诏令 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并且 遂著为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 。这一 定制 (  )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体现了民主设计C.提高了行政效率D.防止了政治腐败

8.

《元史·刑法志三》曰: 诸谋反事觉……行省不得擅行诛杀,结案待报。 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五月,元廷下令: 诸行省非奉旨毋擅调军。 这反映了元代(  )

A.地方司法与军事决策权的独立B.厘清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C.行省设置不利于中央政府统治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行省的控制

9.

图2是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局部),画中喜鹊一动一静,极为传神。如果画家未对喜鹊进行深入的观察探究,是不可能将画中形象勾勒得如此生动传神。据此可知,该画(  )

图2

A.属现实主义画作B.体现了盛世景象C.受到理学的影响D.宗教气息较浓厚

10.

明朝郑和船队的随行人员费信,在回国后所著的《星槎胜览》中说: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贡献臣服……夫王者无外,王德之体,以不治治之,王道之用若然,将见治化之效。 这说明郑和下西洋的意图是(  )

A.扩大明朝对外影响力B.建立中外间友好关系C.解决明朝的财政困境D.发展明朝的海外贸易

11.

王夫之说: 夫古之天子,未尝任独断也。 他同时指出,人不可易天地,不可易父母,但是可以易不合格的君主。这表明,王夫之(  )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认清社会发展规律C.主张废除君主制度D.提出以民为本思想

12.

清雍正年间,具折奏事官员达1000人以上。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少则几件,多则几十件,经常需要秉烛达旦。鉴于此,雍正帝(  )

A.设转运使B.强化宰相制C.设立内阁D.借助军机处

13.

图3是1840—1855年英国的对华出口额变化情况(单位:英镑)。图中现象可用于说明(  )

图3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B.英国独占了中国的整个市场C.传统小农经济在中国已经瓦解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4.

咸丰帝以前,清朝军权由皇帝独揽。咸丰时,湘、淮军都成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军队,并不绝对听命于中央,兵额实缺亦不遵制向兵部报告。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

15.

有学者认为, 自今之后……若复有觊觎王位、专窃政权之举,则固为我国民族之所决不能容者也 。据此可推知,该学者(  )

A.揭露清朝的预备立宪B.肯定辛亥革命的功绩C.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D.强烈地反对列强侵华

16.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由此可见,陈独秀(  )

A.对中国传统文化以猛烈抨击B.认清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前途C.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振兴结合D.呼吁青年为民族解放而努力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从公元前475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中原各国正沿着封建化大道突飞猛进。然而,在这种时代大潮面前,和中原各国相比,战国初期的秦国犹如一辆破旧的牛车,载着奴隶制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蹒跚而行。后来通过商鞅变法,最终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秦国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各诸侯国面前。但也就在这片凯歌声中,这位领导改革的英雄悲壮地走上了刑场,成为前程似锦的封建制度的英勇的殉道者。
一个民族如不兴利除弊,就没有发展前途。中国历史上没有绝对保守不变的时代,只不过改革有大有小、变法有对有错而已。

——摘编自孟祥才主编《历史风云在改革中激荡》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 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任一改革(商鞅变法除外),就 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 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结论明确)(12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朝封建统治者看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虽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但也不想把它的统治推翻,相反可以利用、依靠西方列强的力量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时,加给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罪名,就是 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 。但是,地主阶级的开明派却坚决主张抵抗西方侵略。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清朝统治者逐步变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之日起,中国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统治,开始了两方面的英勇斗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这一主题是近代中国人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否有利于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即是促进、推动还是阻碍、延误民族独立与现代化问题的解决,是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点,也是评判社会各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根本标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面对列强侵略时清政府与地主阶级开明派态度的差异,并列举地主阶级开明派采取的主要举措。(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的 神圣历史使命 ,并以近代前期的具体史实说明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为这一 使命 作出的贡献。(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一自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扩筑姑苏城以来(特别是自唐代以来),苏州城墙长度变化不大。但如果把城厢附郭包括在内,情况则大不一样。据樊树志统计,苏州郊区市镇从正德时14个增至乾隆时的26个。康熙时人所见, 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 。明代后期苏州的织机总数可能在1500部,清代中期则增至12000部以上。徽州纸商在江南较活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苏州修建徽郡会馆时,皮纸帮是参与发起的三大帮之一。康熙时,据说苏州一地戏班就多达千计。乾隆中后期,苏州集中了70多个戏班,来自全国10多个省。明清时期的江南,如苏州等地谱写了灿烂的江南文化。

——摘编自李伯重、周生春等《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1850)》

材料二
自1896年到1919年,列强各国在苏州设立了工商、交通、保险等企业33家。苏州城乡,洋货充斥。仅据1919年统计,各国通过苏州海关输入的舶来品达数百种,从棉纱、火油、卷烟、火柴到仁丹、味精、缝衣针等滚滚而来。火油、卷烟等商品,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以棉纱为例,1898年至1903年,仅日纱就占了中国市场的50%以上,国产纱受到排挤,苏纶纱厂在此期间亏损白银31万两。尚在襁褓中的民族工业奄奄一息,濒于夭折。

——摘编自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中共苏州地方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文化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6—1919年舶来品能基本垄断苏州市场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对苏州经济的影响。(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