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35+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7 浏览数:33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中,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众多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二者差异巨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2.

秦统一全国的当年,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就将全国各地的豪富之家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 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 。这些做法旨在(  )

A.促进人口的地区平衡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C.增强关中的经济活力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3.

在他看来,人天生具有的只是身体的欲望和能力,并不存在生而具有的善性,唯一的出路就是赋予礼义法度以强制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重礼的同时,非常强调法的重要性。 材料中 最有可能属于(  )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4.

有学者指出: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对旧王室念念不忘,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感到不满,平民百姓多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徭役负担。该学者的这一言论反映出秦朝(  )

A.政权速亡的原因具有复杂性B.统一六国缺乏民意支持C.不施仁政改变了王朝的命运D.国家治理模式较为落后

5.

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 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通大运河B.实行宦官专权C.颁布 推恩令 D.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6.

东汉时期,外戚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被称为 跋扈将军 。后来汉桓帝利用宦官单超等人的力量诛除了梁冀,单超因功封侯, 恃宠骄纵,多行不法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专制皇权强化B.外戚实力雄厚C.宦官权力失控D.政治腐败黑暗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以永嘉之乱、淝水之战等事件为契机大规模南下,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后,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民南迁(  )
①受到重大政治事件推动 ②加强了南方的集权统治
③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④有利于士族势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  )

A.推动了北魏政治制度变革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

9.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 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陆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顺利完成

10.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这体现了唐代(  )

A.实行灵活务实民族政策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C.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D.导致藩镇问题威胁中央

11.

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体现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C.世卿世禄制度D.科举制度

12.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原有的均田制基础上,制订了租庸调赋税制(如图)这一制度的实施(  )

每丁歳纳粟二石

每丁服役20不應役者,每日折捐三尺

調

每户歳纳綾、絹、絁各二丈,棉三两

A.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B.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税制D.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3.

唐朝时期,日本留学生在长安学习多年后回国,不仅带回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书籍,还将唐朝的建筑风格、绘画技艺等介绍到日本。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唐文化对日本发展的多元影响B.唐朝政府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C.文化交流以留学生为主要途径D.唐朝文化对外传播以儒学为主

14.

佛教初传入中国,尚保留佛教的原始教义,可不尊父母、不礼世俗,后佛教开始融入孝文化、重等级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儒佛融合成为主流意识B.佛教传播渐趋中国本土化C.三教合一局面已经形成D.儒家与佛家相互吸收融合

15.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游、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集先秦至东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该书是(  )

A.《神农本草经》B.《农政全书》C.《农书》D.《齐民要术》

16.

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能佐证 相权衰落 的是(  )

A.设诸路转运司管地方财政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D.实行重文抑武提倡文治

17.

《元史·地理志》记载: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说明(  )

A.元朝之疆域比唐更加辽阔B.元朝统治下百姓赋役繁重C.元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政策D.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18.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9.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些宋词中的 意难平 凸显了(  )

A.文学作品的风格转换B.作者人生的跌宕起伏C.盛世时代的豪迈风采D.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20.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火药

21.

巡洋会哨是明统治者探索出的一项重要的海防制度,其建制过程大致经历了洪武及永乐、正统、嘉靖三个阶段,与固海岸、严城守、守内河共同构成明朝多层次、有纵深的海疆防务体制,而巡哨尤为 紧关第一要义 。明朝巡哨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A.主要是防御西方殖民势力扩张B.根源于南方地区吏治的腐败C.侧面反映出东南海防形势严峻D.使明朝社会逐渐落后于西方

22.

雍正即位之初,曾感慨 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宜达下情,洞悉庶务? 因此他钦定了一套规章,自缯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不允紊乱。以下关于该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C.推动了中枢秘书机构变革D.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23.

乾隆中期逐渐形成督抚制度,总督一省一设或数省一设,负责辖区内的军事事务;巡抚一省一设,负责省内的民政和财政事务,形成军、民(财)分立的格局。但事实上,总督往往 厘治军民,综制文武 ,而巡抚又加 提督军务 衔。这主要是为了(  )

A.彰显最高统治者的权威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依照山川形便进行划分D.便于不同地区间的交往

24.

如下表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距扩大B.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C.中国社会在繁荣中面临危机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25.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指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据此推断,黄宗羲(  )

A.冲破了儒家思想禁锢B.主张变革经济政策C.强调重农抑商的思想D.抨击君主专制理论

26.

鸦片战争后,魏源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兵工,主张师夷兵工以筹海,可谓睁眼看世界之 近谋 ;徐继 则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赖以产生的制度基础,提出师法泰西文明以自强,可谓睁眼看世界之 远略 。这反映了(  )

A.传统华夷观念得以彻底转变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C.民族危机下救国方案的探索D.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27.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遇到诉讼,英人 归英国自理,华民由中国讯究 这反映出列强攫取的在华特权是(  )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五口通商权D.内河航行权

28.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使得清朝的赋税要地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地主掌握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可推出太平天国运动(  )

A.顺应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B.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与地主互相勾结剥削农民D.旨在实现 有田同耕 的理想社会

29.

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 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 此商人意在(  )

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

30.

下图为1898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时政画《时文鬼》。画中作者配文: 国家以制艺取士,历二百余年,一旦忽改为策论,士子半生学历尽付东流,不免同深扼腕……士习之陋,大率如此,可笑也夫。 这反映了(  )

A.守旧士子反对废除科举B.改革断送士人政治前途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D.东西文化产生激烈碰撞

31.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要求精简机构,多名地方巡抚大员遭到裁汰,于是 流言纷纭 京朝震动,外省悚惊 。同时维新派还要求设立中央制度局,先是总署迟迟不呈递,在光绪催促下,军机大臣曰: 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 由此可推知(  )

A.晚清近代化转型的艰难B.机构改革损害顽固派的根基C.清政府统治已濒临崩溃D.维新变法具备一定的妥协性

32.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一条款体现了列强(  )

A.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B.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C.对义和团涉及地域的报复D.对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失望

33.

如下图所示为《醒俗画报》刊登的清廷立宪画报。这说明(  )

A.清廷预备立宪的虚假性B.清政府废除传统的选官制度C.立宪的政治目标已实现D.传统观念制约新体制的完善

34.

1915年2月初,中日开始就 二十一条 秘密谈判。上海市民致电袁世凯:“(二月)十八日开会张园,到者三万人,皆愿毁家捐躯,以纾(消除)国难。恳中止谈判,宣示条件,筹备武事。 上海市民的举动(  )

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本质B.宣传了革命派的救国主张C.体现了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D.声援了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35.

某学者认为,民国时期,军人群体从传统的边缘角色进入了政治中心的地位,无论是谁,只要拥有军队,就可以左右政局,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民国成立,军烟熏天 。该学者此说的主要依据是(  )

A.袁世凯掀起复辟帝制逆流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C.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二、材料阅读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农业生产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分析明清时期阻碍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10分)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欲图根本之变革 ,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意义。(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