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39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在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还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B.是研究旧石器时代的一手史料C.利于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礼乐制度D.表明该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

2.

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下面属于商朝都城遗址的是(  )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3.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代,楚不贡苞茅,鲁不入贡赋,秦晋陈兵河上,延不勤王。郑人执王使伯服,晋人围郑,祝冉射王中肩。这反映出(  )

A.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周王丧失天下大宗地位C.传统政治体制全面崩溃D.诸侯之间争霸战争频繁

4.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5.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6.

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错金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说明秦朝(  )

A.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B.延续秦国的军功爵制度C.存在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设立郡县两级地方机构

7.

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并峙形势图,当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此时南方的政权(  )

图2

A.吴国B.东晋C.陈朝D.南宋

8.

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9.

东晋时期 王与马,共天下 反映的政治本质是(  )

A.王导势力膨胀B.门阀士族专权C.皇权受到制约D.地方割据加剧

10.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科举制(  )

A.选拔了优秀人才B.扩大了统治基础C.打击了贵族政治D.实现了社会公平

11.

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的示意图,关于三省及其职能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中书省,其职能为草拟诏令B.②为门下省,其职能为审核诏令C.②为中书省,其职能为草拟诏令D.③为尚书省,其职能为执行诏令

12.

如下表所示,根据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均田制下受田对象年龄在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户籍年代

受田对象年龄

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

1570

《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

1859

《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

2159

《隋书·食货志》

唐朝中期

2555

《唐会要》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C.土地兼并现象消失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13.

如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

天宝元年(742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14.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 字,宋代的象棋中 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A.宋代时期发明了火药B.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C.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D.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

15.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6.

元朝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对西南部分地区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理。这些措施体现了元朝在边疆管理上(  )

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B.运用羁縻之策加强管理C.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逐渐免征边疆地区赋税

17.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金朝以 猛安谋克 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制度B.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C.以增强军事实力为主要目的D.推行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18.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折射出当时(  )

A.文学开始世俗化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19.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制度初现端倪。但直到万历朝(1573—1619)修订的《明会典》中,内阁职掌仍附于翰林院条目之下。内阁公文来往盖的是翰林院之印,而各衙门送内阁的则称 行翰林院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行政效率不高B.未取得法定的地位C.服务于翰林院D.与司礼监相互牵制

20.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汉武帝)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 变更制度 的三项具体举措。(6分)
(2)结合秦汉之际政治制度变迁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释。(8分)(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三、开放性试题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

评价

范文澜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陈寅恪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日本内藤湖南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美国孙隆基

在我们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例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法国埃狄纳.巴拉兹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请提取以上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方向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