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18

一、单选题

1.

孟子主张 仁民而爱物 ,庄子提出 天人合一 ,管子提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上述言论可以说明(  )

A.完整的生态伦理学说的构建B.生态伦理植根优秀传统文化C.诸子百家思想相互融合碰撞D.民本思想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2.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睡虎地秦简中的《徭律》规定征发的徭役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受到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罚缴纳一副盾牌的钱财);过旬,赀一甲(罚缴纳一副铠甲的钱财)……水雨,除兴(免除徭役)”。由此可知(  )

A.文献与考古可相互印证B.年代久远影响历史事实C.历史解释依赖一手史料D.史料辨析利于历史研究

3.

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 秀骨清像 一派的画风。云冈第二期石窟的飞天带有典型的 秀骨清像 的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上述现象反映当时(  )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C.北方经济已经恢复D.南北之间取长补短

4.

贡院是科举的专用考场。唐开元二十四年,在礼部南院始设贡院。北宋初期,沿用唐五代之制,在京城设立贡院。元祐五年(1090年),各地开始建设贡院。南宋时期,贡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也增大。贡院的发展(  )

A.保证了科举制的公平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C.适应了集权统治需要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5.

根据考古实物,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 亚洲棉 从南路入广东,后至华中棉区; 草棉 从西路入新疆到甘肃,后传到华北棉区。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基本推广到全国。这一过程(  )

A.缘于新航路的开辟B.助推商品经济发展C.导致白银逐渐外流D.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6.

明朝初年推行匠籍制,规定工匠每三年到京城服役一次,称之为轮班匠。由于到京城的路途遥远,常出现轮班匠逃役的状况,于是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朝廷下令轮班匠可缴交银两折抵役期,称为 匠班银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 匠班银 四钱五分,从而废除轮班制。材料中的变化(  )

A.表明人身控制逐渐加强B.源于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动C.开启了白银货币化进程D.有助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7.

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 诗界革命 的口号,认为想要挽救中国诗歌日益衰落的命运,必须使诗歌创造出全新的境界来,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梁启超的观点(  )

A.推动诗歌形式变革B.彻底否定传统文化C.适应救亡图存需要D.推动变法运动兴起

8.

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29年《湘鄂赣边革命委员会革命政纲》规定: 保护不反动的小资产阶级及商人自由贸易。 1930年《暂行湘鄂赣边境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组织法》规定: 准许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小商人、教职员及一切自由职业者自由经营。 这些规定(  )

A.推动了民族经济发展B.体现新民主主义特征C.助力民族革命的胜利D.粉碎了国民政府围剿

9.

下图是美国盟军总部为表彰滇缅公路总设计师李温平在打通物资运输线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而授予的奖旗(英文),可以说明(  )

A.中国世界大国地位得以奠定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合作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即将建立D.中国反法西斯贡献受到肯定

10.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立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实现了人民币 进城下乡 。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风格统一,易于辨认,体现了人民政权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特色,巩固完善的国家货币最终形成。国家货币的形成(  )

A.利于构建国家认同观念B.体现政治与艺术的统一C.满足了恢复经济的需要D.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1.

从1951年至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国际博览会以及多次大型国际展览会,以下为中国这一时期参加重要国际展览活动的概况。建国初期的这些活动(  )

时间

国际博览会地点

概况

1951

布拉格

捷克作家联盟机关报《人民报》: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国家,是我们的和平阵营中的同志。

1953

印度尼西亚

参观中国馆的人数达到五十万以上,是博览会举办过程中观众参观最多的展馆。

1956

巴黎

有八十万观众参观了中国馆。最后两天,平均每分钟有一百八十人涌入中国馆。

1957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人报》:中国馆……展示了五千年来的文明和生产方面现代化装备的光辉进步。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B.加深了与资本主义国家联系C.有助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表明新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12.

2011年,中国政府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动用海陆空力量,帮助同胞撤离利比亚,当1.2万名中国人撤离到希腊克里特岛时,美国派出一艘船仅救出600名美国人。据此可知,撤侨行动(  )

A.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主导作用B.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C.彰显中国的强大与责任担当D.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外交

13.

斯瓦希里文化大体形成于公元7、8世纪左右,它借助古代横跨印度洋的亚非地区贸易力量的推动,由来自非洲大陆本土的黑人居民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区的移民,在东非沿岸地区逐渐形成的一种混合型的 亚非文化 。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成说明(  )

A.贸易是文化形成的决定因素B.非洲早期文明具有开放性C.古代强大帝国主导文化内容D.发达的交通推动人口流动

14.

有历史记载,1514年3月,征服古巴的西班牙殖民者奎利亚尔,专门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报告说他带到古巴的猪,已经繁殖到3万头了,这足以保证肉食供应。以至于后来西班牙人写征服美洲的历史,说猪是贡献巨大的三种生物之一。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

A.改变了美洲的饮食结构B.以动物物种的交流为主C.推动了美洲人口的激增D.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15.

佛罗伦萨的艺术赞助人马提奥·帕尔米耶里(1406—1475)曾说: 我们遥远的先祖的光辉成就被遗忘……在乔托缓缓地将其复活之前,画家的技艺魂归何处?……但在我们自己的时代,人们胆敢说他们看到了美好事物的曙光。 美好事物的曙光 (  )

A.否定了基督教会和教义B.使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潮C.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

16.

1787年9月费城会议结束后,会议起草的宪法随即交与各州去批准。到1788年7月,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宪法得到了除北卡罗来纳州和罗得岛州之外的11个州的批准,尽管存在着 地方偏见、利益对立、民众抗议,甚至大胆和绝望者的威胁 。宪法得到迅速批准表明(  )

A.宪法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B.联邦制的确立顺应历史潮流C.妥协是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D.共和政体得到各州普遍认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朝统一西域后,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统治策略。新疆东部地区因与内地相似,实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东疆以外的天山南北和中亚北部实行羁縻府州制,并设立最高管理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总揽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为有效维护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统治,唐朝的统治者不仅在西域设有文武百官,而且在西域驻有重兵。为解决西域官员和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唐中央建立兵府系统,推行兵农合一。面对西域地区多民族的特点,唐政府一方面推行民族平等和宗教平等政策,另一方面采取以招抚怀柔为主的方针,只要部落首领和民族政权服从中央政府即可得到册封。

——摘编自冯贞《中国古代治理新疆国策简析》

材料二
西北移民是晚清 移民实边 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推行于新疆地区。1877年,光绪帝在谕令中说: 自来足食而后可以足兵,乌垣附近沃壤居多,著英翰即行广为招徕,设法开垦,俾失业穷民各安生计,不致流而为匪。 从那时起,清朝在新疆采取了人口流动的三种形式:一是遣归流散的民户返回原籍,恢复旧业;二是鼓励内地民户出关承垦;三是允许省内人口合理流动。1887年,清朝制定《新疆屯垦章程》,推动了移民新疆的浪潮。此外,清朝还采取发遣人犯实边的方式移民新疆。各省罪犯发配到新疆后,改为屯垦耕种,安置办法依照现行的民屯章程办理。晚清新疆移民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新疆人口迅速上升。19世纪60年代,新疆人口一直徘徊在90—110万之间;而1898年,全疆人口增至167万。

——摘编自陈永清《中国近代西北移民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为了开发建设新疆,新中国有计划地从内地动员各类人员进疆。1949年,新疆人口433.34万人,耕地面积1814万亩,粮食总产只有84.7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195.6公斤。1965年,新疆人口增加到789万人,耕地面积达4747万亩,粮食总产261.74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31.7公斤。1949年,新疆只有363个小型工业企业;到1965年,新疆已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石油、建材等种类齐全、初具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姚勇、张磊《建国初至文革前新疆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治理新疆地区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北地区移民的特点及其影响。(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移民新疆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移民政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地区同时处在几大文明的交汇点上,二者共同构成了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场域。早期交流阶段,拜占庭文化直接影响了东地中海的阿拉伯地区。7世纪中期到11世纪末是两者文化交流的高潮期,双方文化发展势均力敌。当阿拉伯军队占领了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尚存的那些希腊文化中心后,与被征服地区各民族进行广泛的碰撞融合。在公元8世纪的和平时期,拜占庭统治者把文化交往作为重要的外交工具,阿拉伯人再一次积极地吸收其先进文化的因子。他们从征服的拜占庭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大量的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等地收买古希腊手稿。哈里发鼓励并组织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把这些著作从希腊语翻译为阿拉伯语,在翻译整理中还加进了大量的阿拉伯人的理解和注释——这其实已经成了新的文本。据说,当时古典文献的翻译稿酬是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的。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与阿拉伯文化关系的文学视角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能与拜占庭文化势均力敌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交流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社会转型是人类自觉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社会转型是包括器物层面、制度规范层面、思想文化层面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方位的变革。社会转型的基础是经济领域的转型。社会转型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与重建。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社会基本矛盾演化的必然结果,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摘编自范燕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社会转型 ,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