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0

一、单选题

1.

经考古发现,位于大堡子山上的西垂陵园总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已发掘清理墓葬坑14座,车马坑2座,出土青铜器、金器和玉器文物300多件。有学者又依据《史记·秦本纪》中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 襄公……葬西垂 的记载,认为礼县大堡子山周围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

A.考古发掘比文献研究更能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研究必须从实物证据方面分析C.史学研究离不开历史学家的思考和推断D.探究历史要重视同类史料间的联系

2.

西汉文景以来,平民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观也。 广大乡民不断追捧和效仿城市的音乐、饮食、装扮、服饰等,以致 农夫辍耒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这说明当时(  )

A.城市生活引领社会风尚B.末业发展冲击本业生产C.农民阶层渴望身份转变D.文化交流促进风俗变迁

3.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盗窃小功亲属之财物的,比照一般人犯罪减一等处罚;盗窃大功亲属之财物的,减二等处罚;盗窃期亲亲属之财物的,则要减三等处罚。这反映出(  )

A.法律的严酷性遭到弱化B.财产犯罪得到有效遏制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家庭伦理影响法律制定

4.

靖康之难后,大批军器手工业工匠随宋皇室南迁临安。南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御前军器所。绍兴元年(1131年)以后,南宋每年制造的军器有300多万件。这可用于说明南宋(  )

A.抗击金军的实力有所增强B.军事防御体系更加完善C.统治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D.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5.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为探究明朝中晚期文人艺术创作而收集整理的相关素材。据此可知,该同学关注的重点是(  )

领域

人物

素材

绘画

徐渭

独创大写意的画风,即不刻意追求形似,重在表现作者心中之意绪意境

戏曲

汤显祖

在《牡丹亭》中,托借杜丽娘之口道出: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文学

冯梦龙

整理民歌集《挂枝儿》《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A.文人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B.教化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C.明末艺术创作的风格多样D.个性自由在创作中的体现

6.

晚清时期,很多西式补药都采用中国化的名称,如用 等汉字,使人难以简单地从名称上辨别出中西补药的区别。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影响深远B.西药推广受到阻碍C.民众消费心理趋向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7.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明显地表现出了时代特征。在以争取男女平等、改良社会习俗为宗旨的各种妇女组织(团体)竞相涌现的历史时期,中国妇女运动(  )

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B.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C.与民族解放紧密结合D.展现了解放区新风尚

8.

1937年11月13日,国民党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此战不仅打乱了日军的侵华计划与部署,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谴责和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这说明 此战 (  )

A.为持久抗战创造了一定条件B.得到全国民众的大力支持C.促进了持久抗战理念的宣传D.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9.

1950年6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国家积极组织土地改革工作队,土地改革得以深入农村。下图所示为土地改革过程中湖南省岳阳县策口乡农民烧毁旧地契的场景。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有助于(  )
202412231650067101

A.改变农村土地私有状况B.改变农民传统政治认同C.提升农民劳动致富意识D.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0.

下图所示是2003—2017年中国(大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A.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B.经济结构转型对科技依赖加深C.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D.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增强

11.

古巴比伦有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的女儿,造成此女妊娠意外,那他应付十舍客勒银子。如果那个女人死亡,那应把他的女儿处死。……如果他打了别人的女仆,造成此女仆妊娠意外,那他应付两舍客勒银子。该规定(  )

A.反映了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B.导致了司法执行程序复杂化C.凸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D.展现了同态复仇的等级差异

12.

1492年前后,英国人持续向西探航;1497年,卡伯特开始了发现北美的进程;1500年,卡伯拉尔在去印度的途中,开始了发现南美的进程。有学者认为,他们的发现与哥伦布的发现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另辟蹊径。其意在强调当时(  )

A.航海探索的局限性和被动性B.航海活动的多元性和独立性C.航海行为的重复性和跟风性D.航海进程的缓慢性和滞后性

13.

下表所示为1833—1918年英国法律的相关条文。这些规定(  )

时间

法律

条文

1833

《工厂法》

童工除周日外每天必须去学校学习2个小时

1844

《工厂法》

813岁的儿童可将一天中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或者隔日工作,并在三个工作日里每天学习5小时

1901

《工厂及工场法》

儿童雇佣年龄的上限提高至12

1918

《教育法》

将义务教育年龄定至14岁,所有处于学龄期的孩子不得被雇用至工厂或矿井工作

A.解决了工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B.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C.顺应了工厂技术革新的需求D.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节奏

14.

19世纪20—50年代,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高潮,其中包括爪哇人民大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及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它们都是借用宗教的旗帜号召和组织群众的。马克思评论道: 这是一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 这实际上反映出,当时亚洲(  )

A.民众普遍信仰本土宗教B.革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C.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落后D.各国在革命中相互支持

15.

1923年,国际联盟大会通过的《互助条约草案》宣布 侵略战争为国际罪行 ;1924年,国际联盟大会通过的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日内瓦议定书》宣称 深信侵略战争永远不能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谴责侵略战争是 一种国际犯罪行为 。这表明国际联盟(  )

A.试图借助国际法规范国家行为B.建立盟国集体防御对抗侵略C.依靠大国的武力威慑防止战争D.通过国际舆论约束侵略行为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在中东地区策动 颜色革命 ,以确保该地区的油气供应和通道安全。俄罗斯亦保持与土耳其的能源合作关系,与美国在战略上进行博弈。此外,欧盟也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这主要反映了(  )

A.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的关注B.大国对能源资源的激烈争夺C.能源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D.中东各国政治独立任重道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历史作用的、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有人认为,卓越工艺品及精粹制度文化不应被排除在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外,它们实则由特定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指导决定,蕴含精神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文化的范畴,并从该层面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不为过。……(它们)都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有着正能量的中华民族价值观。今天我们所要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要建设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正是从精神内涵的层面切入,以思想文化为主导的那些内容和范围。

——摘编自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一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出于传教的目的,他们翻译了 四书 五经 等中国传统儒家经典。耶稣会士来华传教本来是为了宣扬基督教文化,却将儒家思想传播到了欧洲,并掀起了热潮。18世纪,伏尔泰将中国的《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借此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多次赞扬中国皇帝,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热爱科学、艺术、自然,提倡传统道德,关心人民疾苦,在宗教方面主张宽容,还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中国悠久的民本主义的社会和政治文化传统中,包含比较深厚的社会均平存续的诉求,国内万民生存是社会理性的目标和尺度,因而中华文明传统并不特别崇尚内部竞争。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基于其历史基础,主要通过资本主义体系来展开。……资本主义体制和现代国际资本主义体系毕竟不是在中国历史基础上形成的,当其被安置在中国社会土壤之中时,中国历史悠久的社会与资本主义体制的财富支配力耦合,形成了比在西方更严重的少数人支配社会的局面。所以,中国社会发展即使遭遇许多艰难的问题,仍然需要选择富庶、和谐、平等的基本目标,既要充分学习利用资本、市场、竞争带来的社会推动机制,也要适当节制资本对全社会的支配力。这作为人类的一种探索,有超过中国本身实现发展目的的意义。

——摘编自苗长虹《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所认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8分)
(2)综合三则材料,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3年,毛泽东首次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正式将其表述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 倾或 倾的错误 。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 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的大型工业骨干企业。为此,国家有必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前三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对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公路,发展邮电通信和水利事业。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中 一化 三改 之间的关系。(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并探讨其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时,在 只知有教有侯而不知有国 的民族国家中,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或法兰西人,或德意志人。

——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材料二
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

——摘编自《至尊法案》(英国1534年)

朕即国家!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

材料三
(政权)它在本质上只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并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摘编自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摘编自《人权宣言》(法国1789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人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份,其反映了怎样的国家观?(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任何具体的历史或历史过程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由于社会运动的参与因素极多,并且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各种偶然性。但在参与社会运动的众多因素中,总是存在着基本的、主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使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即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通常是指在各种历史偶然性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

——摘编自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明教程》

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中外历史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