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县调查时看到一乡、二乡、四乡受到水旱灾困扰,原因是那一带的山都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久不下雨又成旱灾。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
“在目前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
”同时强调:
“应当发起植树运动,号召农村中每人植树十株
”。
——摘编自李建华《森林的培养:中央苏区时期植树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61年9月27日,陈云在主持中共中央工业支援农业小组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造林是国家百年大计。它既与农业增产有关,又与工业建设有关,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它。小组会议时,他又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一是吃饭,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同时还要在山上打主意。山上资源是丰富的,既可以出产木本油料,又可以出产木本粮食,而且面积大。
——摘编自吴超《陈云与新中国林业建设》
材料三
1979年6月,中共徽州地委确定
“以林茶为主,多种经营,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粮则粮,宜桑则桑,宜牧则牧
”的山区生产方针,并特别强调:
“凡是山区,工作重点都要转到以林茶为主的轨道上来。
”1980年,中共安徽省委提出
“要坚决贯彻落实林区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
”。中央和省级党委、政府不再一刀切要求各地以农业为主,而是对山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提出了多种经济并举的思路与政策。休宁县作为中共安徽省委确定的林区县后,山林经济成分得到进一步强化,林业和茶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1978—1985年封山育林676580亩,至1985年当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且山林业收入逐渐占总收入的90%以上。
——摘编自张燕华《改革开放初期皖南山区乡村经济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述两个不同时期领导植树造林活动的主要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休宁县农民山林收入不断增长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现代中国共产党林业政策制定实施的原则。(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