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卷(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2003年在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逨盘,被称为 中华第一盘 。铭文上先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12位周王征战、理政和管治林泽的政绩,又记载了单氏家族世系。这是我国关于家族史最早的真实记载。这说明(  )

A.家谱文化博大精深B.封建家长制盛行C.宗法观念源远流长D.分封制影响深远

2.

汉武帝时,中央和地方中高级官员需定期定额向朝廷推荐孝子、廉吏等各类人才。在此规定下,请托行为时有发生但尚不普遍。到东汉时,随着权豪势力增加,请托风气日益泛滥。这一变化(  )

A.根源于行政体制的调整B.不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D.助推了外戚与宦官专权

3.

梁启超曾言: 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隋炀浚运河以连贯之,而两河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 由此可知,大运河(  )

A.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B.成为航运的主要方式C.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

4.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主要缘于(  )

A.世俗文化的发展B.崇文抑武的盛行C.体育活动的普及D.理学思想的影响

5.

图1为清朝前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这反映了(  )

图1

A.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B.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C.农业生产衰退的现象D.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松动

6.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费开支平均每年是2464.8万两,其中海军军费一年不过200多万两,剩下的都是陆军军费。而且这还没包括八旗兵的军费,算上的话,那么清政府一年在陆军方面的开销大约有2400万两到2500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军事近代化进程艰难B.政府财政负担沉重C.塞防重要性远超海防D.国家军事体制落后

7.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一文中指出: 我以为解决先生所说的三个问题(妇女、青年、劳动),非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来改革社会制度不可。……在国内外两重资本主义压迫之下,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 材料反映了陈独秀(  )

A.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C.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D.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问题

8.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工商业政策》的指示,指出应将消灭地主富农的封建剥削和保护地主富农经营的工商业严格地加以区别,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确方针同实际上破坏工商业的、损害人民革命事业的所谓拥护工人福利的救济方针严格地加以区别。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B.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C.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D.对民族资本家的妥协退让

9.

表1是1964—1980年间,中国各地高校迁出与迁入情况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高校的布局调整(  )

迁出地区

高校数量

迁入省份

高校数量

北京

22

四川

10

哈尔滨

5

甘肃

7

沈阳

5

河北

7

上海

5

河南

7

广州

4

陕西

6

合肥

3

辽宁

6

表1

A.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B.给高校办学带来了诸多便利C.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D.适应了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

10.

1979—2022年期间,中国邮政共发行1161套邮票,其中以风景名胜为内容的146套占9%;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的205套占17.7%;以历史文化为内容的322套占27.7%。40余年间,中国邮票受众群体遍布海内外。这反映了(  )

A.邮票呈现多元性设计风貌B.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C.大众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D.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11.

《非洲史》记载: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这说明(  )

A.非洲文明具有区域性特征B.非洲手工业生产的相对滞后C.古代文明呈现多源的特点D.人口迁徙促进生产方式传播

12.

拜占庭帝国早期的皇帝们,经历了从最初的漠视和默许,到逐渐颁布法律和法令限制和禁止遗弃子女行为,再到通过基督教会介入提供帮助和保护,逐渐构筑起一面阻止弃养行为的高墙。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伦理观念与法制精神的进步B.基督教的广泛传播C.女性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D.注重家庭伦理关系

13.

图2是创作于1433年的独立式自画像《戴红头巾的男子肖像》。画中人物衣着华丽、面部严肃、目光锐利,是一种富裕的中产阶级形象。画框上方用希腊字母写着 如我所能 ,画框底部有题词 扬·凡·艾克在33年10月21日创作了我 。该画像(  )

图2

A.展现了科学革命的内涵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壮大C.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D.凸显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14.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城市街道上出现了大量生活贫困、无家可归的贫民窟孩子。狄更斯在其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中就描写了他们的生存现状:贫民窟里许多街头儿童受费金的控制,形成专业的儿童扒窃团伙。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B.父母疏于照顾管教孩子C.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D.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15.

表2展示了1930—1940年世界某些大国的行动,据表可知(  )

1930

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

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表2

A.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经济危机的重创B.美国的行动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恶化C.英法的行动反映其继续主导着世界D.德国的行动助推其走上法西斯道路

16.

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战争赔偿成为德国政府和企业因二战历史罪责向国际社会和受害者群体 赎罪 的主要经济手段,也是世界历史上战败国首次对战争受害者这一弱势群体进行大规模赔偿。联邦德国这一做法旨在(  )

A.开辟战争赔偿的新领域B.弥补受害者的损失C.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保障西德战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3所示为中国古代(商周—明清)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图3

——摘编自祝慈寿《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出现了早期工业化。江南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在江南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甚至超过农业。明中叶以来 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可见江南农家的经营重心正由纯农业转移到桑蚕丝织业,即由农业转移到工业,而把农业作副业。从乌泥泾镇起步的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使松江地区的农家经营发生革命性变化,嘉定、太仓、上海等地 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 ,以及对棉花的深加工——纺纱织布,为农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工业成为主业,农业成为副业,而农家纺织业又带动染布业、踹布业的发展,使江南形成由市镇辐射、工业带动的区域经济系统。

——摘编自张尔升、刘长江《区域政策与李约瑟之谜——基于明清时期江南政策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至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 早期工业化 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长期以来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其根深蒂固的社会痼疾之一。美国的白人意识由来已久,它并不是在接触黑人后才产生的,而是英国文化中早已沉淀下来的自我认同心理。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人来说,白色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上的含义,它成为人们特别是女性美丽的代表物。奴隶制度曾作为一个合法体制存在下来,其影响力不可能会随着制度的清除而消失。美国黑人不仅面临着白人从理智上和自觉意识上对他们实施压迫的决心,而且还面临着 基本上已经化为下意识习惯和非理性冲动的旷日持久的变态心理

——摘编自张晓云《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 自由世界领袖 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抵制午餐柜台的种族隔离。该运动迅速发展到其他南部州,把斗争目标扩大到所有的公共场所。其发展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席卷城市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远超之前的民权斗争。入座运动吸引了广大黑人和白人大学生,他们取代职业民权活动家,成为民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并把被捕入狱的斗争经历看作是一种荣誉。入座运动推动民权运动从法庭斗争转向大规模非暴力直接行动。它重塑了民权运动,标志着民权运动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谢国荣《冷战视野下1960年美国黑人入座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种族歧视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0年美国黑人入座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01年贵州留日总人数只有2人,且是通过考取四川官费生赴日;1902年贵州籍留日学生人数为7人;1903年贵州留日学生的注册人数为7人;1904年贵州留日学生为38人。可以看出,贵州在林绍年就任巡抚以前留学教育仍处萌芽阶段,人数较少且未成规模。在此背景下,为振兴庶务、培养新式人才与新学师资,林绍年在1905年共向清廷呈送《选派学生出洋折》《黔省秋冬两季资送学生出洋折》和《高等学堂设立预科并派员出洋考察折》。通过三道奏折所陈情况进行统计,在1905年全年贵州选送赴日本的学生中,习速成师范者约68人,占45.03%;习完全师范者约8人,约占5.30%;习专门科学者约34人,占22.52%。
贵州赴日学生入学后,不仅能接触传播先进文化、探讨时务政论的报刊,还可以参与到社团、集会、演说等活动中,甚至加入社会政治变革活动,爱国热情与革命斗志相继被点燃。杨兆麟、张鸿藻等人即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参与救亡强国运动。归国回黔后的留日精英,已然浸润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知识,把政治思想、男女平等、进化论、民主观念、革命思潮等思想带回黔省,大胆开拓创新,将自身西学新知投入到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变革完善中。而自我的身份也由旧时士绅逐步转变为新型的精英群体,构成黔地高等教育近代化初期的重要师资力量来源。

——摘编自杨微、姚红《从三份奏折看贵州近代教育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贵州发展留学教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贵州发展留学教育的历史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为1979年中国重要新闻摘编。

类别

重要新闻

政治类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停止炮轰金门;平反冤假错案;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邓小平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大会,指出为实现四化和祖国统一大业同奋斗;基诺族成为第55个少数民族。

经济类

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提高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实行职工物价补贴;首都钢铁公司等企业成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外合资企业出现;中国第一家信托机构成立;《凤阳县在农村实行大包干》一文发表;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

文化体育类

《丝路花雨》轰动海内外,文艺舞台迎来春天;恢复研究生制度;恢复植树节;上海《文汇报》刊登第一条外商广告——雷达表;聂卫平获首届世界业余围棋冠军;第四届全运会在京举行;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鲁迅研究学会在京成立。

外交类

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邓颖超率团访问日本;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葡建交;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表3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结合)(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