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8

一、单选题

1.

陕西鱼化寨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由早及晚可细分为北首岭期、半坡期和史家期。考古研究发现,北首岭期该地已经开始种植粟和黍,但通过采集获得的菱角、藜科植物种子仍然是重要食物资源。到史家期,通过采集野生植物获取食物资源的必要性已经微不足道了。这说明当时(  )

A.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B.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黄河流域经济在全国领先D.农业生产逐渐取代采集渔猎

2.

春秋后期,许多贵族子弟逐渐丧失贵族身份,降为平民,作为低级贵族的士更是如此;与此同时,随着平民接受教育,士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生变化,士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这体现出当时(  )

A.宗族关系已彻底瓦解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士阶层成为社会主体D.官僚政治得到确立

3.

魏晋时期,儒家学者纷纷用无为解释儒家的中庸之德,提出理想人格为 圣人 ,即圣人一切顺任内心本性而为。由此可推知,魏晋时期(  )

A.三教合归儒 局面形成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玄学影响了儒者的思维D.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增强

4.

尚书省长官在唐初为宰相,而到了唐睿宗景云年间正式被排挤出宰相之列。中书省长官和门下省长官虽然一直可以参议政事,但自唐高宗永淳年间以后也逐渐被皇帝疏远。这体现出当时(  )

A.中枢运行机制调整B.政事堂地位抬升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5.

下表为郑和及其船队的部分活动。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时间

活动

1413

前往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吊唁其国王之丧,封授新王

1414

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霍尔木兹岛,赐给国王及诸臣锦绮彩帛等物

1415

归国途中,经苏门答剌,该国国王向明朝申诉,部落贵族苏斡刺领兵

A.维护了睦邻友好关系B.巩固了朝贡体系C.抑制了西方殖民扩张D.开辟了海上丝路

6.

下图为1892年《点石斋画报》刊发的报道插图,描绘了广州博济医院医生对妇女实施医疗的场景。该史料可用于说明(  )

A.通商口岸成为西学东渐窗口B.医学救国成为社会共识C.清末新政推动社会文明开化D.西医成为列强侵略手段

7.

1919年1月,北大教授李大钊帮助全国学生救国会出版了《国民》杂志,并积极撰文传播新文化。在他的影响下,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该演讲团在4月前后曾围绕山东问题作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巡行讲演活动。这体现出(  )

A.中共成立条件已经具备B.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C.思想启蒙引导社会运动D.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8.

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利用农民冬闲时间开设冬学。冬学的时政课本以白话文编写,多使用地方方言,像 雇农 贫农 这类专业词汇,用 扛活的、卖工夫的、打闲的 等加以解释。时政课本的这一编写方式有利于(  )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农业生产因时制宜C.增强农民对革命的认同D.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9.

1948年6月,东北地区开始大规模推行通行证制,即本地人出门一律向保长领取通行证,现役适龄男子外出,需携带乡镇公所签发的现役适龄男子外出证明书,无此证明书者,可扣解原籍县市政府法办。这反映出当时(  )

A.基层保甲制濒临崩溃B.土地改革运动顺利推进C.国民党开始推动训政D.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变化

10.

20世纪80年代初,供销社与农村生产队、专业组、专业户、重点户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加工、贮藏、购销等多种形式的农商联营;及时向农民提供城市市场信息,指导和调节商品生产项目;努力为农民推销多余产品。这一时期供销社的活动(  )

A.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B.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制C.满足了城乡社会产销需求D.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11.

古印度佛经记载, 住舍卫城一婆罗门,于阿致罗伐底河岸,为作耕田而拓伐森林 ;在一个婆罗门村中, 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轭(套在牲畜脖子上用来连接套绳的器具)”。由此可知,该时期(  )

A.种姓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B.种姓内部已经分化C.婆罗门种姓社会地位提高D.佛教反对种姓制度

12.

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本有一群被称为 御家人 的人,凭借抵御 夜袭 、追捕 强盗 的警察权,率领武士管理土地、维持庄园治安、征收租税和军粮,武力镇压抗交租税和军粮者。由此可知,当时日本(  )

A.幕府对地方加强管控B.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C.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天皇的权威有所增强

13.

1528年,热那亚与西班牙政府达成协议。热那亚银行家向西班牙政府提供贷款,西班牙则将秘鲁白银的部分销售权赐给热那亚。随着西班牙国王的开支不断增多,热那亚商人承担的西班牙财政任务一年比一年重,利润也不断增加。至1570年,热那亚已成为美洲白银集散中心。由此可知,热那亚金融集团的发展主要受益于(  )

A.城市自治斗争的开展B.欧亚丝绸贸易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早期殖民扩张

14.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玻利瓦尔一方面支持独立,同时却对战后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革命深感恐惧,因此更希望出现铁腕人物能够掌控时局。这可用于说明拉丁美洲(  )

A.共和制建立的政治基础B.未能实现统一的根源C.考迪罗政治形成的原因D.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

15.

1934年4月,法国向英国提出照会,声称今后将 通过自己的手段保障自己的安全 ,3月,法国围绕着缔结《东方条约》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并得到苏联的支持,但最终因没有争取到英国、德国的支持而流产。这反映出(  )

A.凡尔赛体系正式解体B.法国放弃了对德的绥靖政策C.英国仍主导世界政治D.法国寻求集体安全遭遇挫折

16.

下表是1971—1974年苏联、美国的对外贸易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年份

苏联贸易总额亿美元

苏联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1971

263

3.7

12.5

1972

314

3.7

12

1973

426

3.7

12.2

1974

523

3.1

11.9

A.在经互会中的影响削弱B.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度有限C.新经济体制 陷入困境D.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太祖通过著名的 杯酒释兵权 之举,剥夺了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等人的禁军帅职。他利用一些旧藩镇年老、生病、故去以及犯法等机会,解除他们的节度使之衔,并终止其后嗣继任。在宋太祖的压制下,军功将帅及其家族享受到优厚的经济待遇,其子弟也享有恩荫入仕的权利。宋太祖、宋太宗竭力恢复并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观念,向天下传递尊儒的信息。当时,大将曹彬在街市上与士大夫相遇也要做出退避让路的姿态。时人认为,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宋朝大规模实行募兵制度,特别是实施 荒年募兵 ,士兵被视作 贱隶 ,极大地削弱了军人的社会地位。由此,武人不仅远离了朝政的中心,而且军功集团也趋于瓦解。宋太宗表示: 且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 宋朝君臣安于现状,回避边患问题,南宋时期虽然长期处于外患的巨大压力下,要求抗金的呼声不断,但在长期惯性思维与制度的推动下,主和仍然成为朝廷的主流意识。

——摘编自陈峰《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的消亡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抑制军功集团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抑制军功集团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2—1907年,梁启超进行了完整的 新民 思想的表达。他说国家社会的主体 无民则无有国 而不是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同时又指出 相善而群即成 成社会。 新民 自制法律而自守之 ,具有利群利国的公德是 新民 的重要品质。梁启超又指出中国只能由 君主之世 进入 君民共主之世 ,不能越级进入 民为政之世 追求与倡导新民 才能进入 民为政之世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沉思——梁启超读本》

材料二
辛亥革命产生了反映时代要求的 国民 观念。《同盟会宣言》宣称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 1912年,临时政府发布三道公报,通令蛋户(水上居民)、隋民等所谓贱民均享有共和国民的资格和权利。辛亥革命后,那些曾经是 小民 臣民 的人,开始以 先生 女士 同志 相称呼,在一些报刊上 不时有以 公民某某某 的名义向军政府提出有关政治、经济、文教方面建设或改革的禀文刊出

——摘编自王晓漪《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 新民 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指出其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国民 思想的内涵。(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成立前后 新民 思想与 国民 观念传播的共同作用。(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9年,城镇失业人数为474.2万,失业率为23.6%。从1950年以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密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关于举行全国失业工人运动和筹措救济失业工人基金办法的指示》《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关于处理失业知识分子的补充指示》《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等。其中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指出: 必须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从全局设想、从实际出发、从长远打算着眼、从当前要办能办的事着手,才能逐步做到消灭失业。 1951年,劳动部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级劳动力调配机构,各市劳动介绍所必须贯彻劳动力统一调配的方针,以保证企业单位用人的需要。到1952年,失业率降低至13.2%。
1953年,为了满足重点建设地区和项目对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要,国家通过组织手段和行政手段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了统一调配,用人单位一般不允许辞退职工,195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第二次省、市计划会议总结报告》上批示: 一切部门的劳动力调配必须纳入计划。 到1957年,城镇职工人数迅猛增长,逐渐出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就业高峰。

——摘编自莫荣《新中国成立70年就业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美国领土被许多学者称为 第一块真正的美国边疆区 。这片区域是印第安人部落的天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和平的到来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美国建国之初有2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而贫困问题解决的最好机会就在于向面积广阔的外阿巴拉契亚山边界地区移民。由杰弗逊起草的1784年条例规定了在西部建立自治政府的阶段。西部的领土根据规定将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首先由国会进行管理,接着在人口达到一定的数目后可以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在对西部领土的规划中.每个市镇有36个区,其中4个归政府所有,其他32个区中有一个区的销售额用于公立学校建设。通过对土地的拍卖,联邦政府获取了巨额财政收入。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材料二
在西部领土的开拓中,美国人认为无主的土地应该实行先到——先开发——先占领的原则。1794年,美国军队与英国所支持的印第安人爆发了俄亥俄河谷战役,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一年以后,迈阿密族不情愿地签订了 格伦维尔条约 ,同意将大片领地交给美国。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能够顺利推进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地区移民的历史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地区的移民行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