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年份 |
标志性政策文本 |
主要内容 |
阶段特征 |
第一阶段 |
195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
对劳动保险的费用分担及享受待遇做了详细规定,成为劳保医疗的基础 |
福利性 |
1952 |
《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 |
对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范围、费用及待遇做详细说明,是公费医疗实行的制度规范 |
1956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
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留有公积金用作发展合作社的文化、福利事业,是合作医疗的制度性前提 |
第二阶段 |
1985 |
《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 |
提出必须进行改革,要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活 |
市场化 |
1992 |
《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
拓宽卫生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加强经营开发,增强卫生经济实力 |
1997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三阶段 |
2009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
公益性 |
2016 |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 |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外部制约;推进改革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