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公元前12—11世纪雅典和希腊世界就开始向海外移民,到公元前8世纪由于生存压力进行了广泛的大殖民运动,但数以百计的移民城邦没有形成统一体,相互攻伐不断,为外部势力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公元前6世纪波斯崛起,先后三次入侵希腊,但都遭到失败。波斯针对希腊的局势采取了灵活的遏制政策,在希腊的争霸战争中支持斯巴达,帮助斯巴达建立了能和雅典抗衡的海上力量,导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在希腊世界混乱之际,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介入古希腊城邦间的纠纷,逐渐确立了在希腊的统治地位,雅典沦为马其顿治下的城市。
——摘编自靳艳《论雅典城邦衰落的地缘政治原因》
材料二
明初郑和访问的
“西洋
”大致在今天所称
“印太地区
”的地理范围内。郑和舰队访问东南亚时,在多地建筑佛教寺塔和清真寺,也带去儒家图书进行交流,展现出尊重包容的精神。印太地区来华访问和返程的贵族王公、外国贸易商品和明朝的回赐货物,往往都依赖郑和舰队运送。舰队在航途中打击海盗、肃清航路,保障了国际交往与海洋秩序。面对印太地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郑和使团虽然应邀运用军事手段对部分国家进行建设性干预,但始终以维护和平为目的,维持了地区的安定。然而,郑和的活动持续时间不长,明朝没能主导建立起一种战略合作机制,其经营的西洋秩序很快化为乌有。
——摘编自张晓东《郑和下西洋的基本经验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三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洗礼,晚清政府逐渐改变了把西方国家以及周边藩属国和少数民族看作
“夷
”
“蛮
”的观念,《南京条约》中规定取消外国商人向华官提交文书用
“禀
”的要求,要求以后往来文书用平等款式,对西方列强的称呼由
“夷
”变为
“洋
”。1883年驻法公使曾纪泽要求越南
“经武整军
”,希望越南承担抵御西方侵略的义务,传统对于藩属国羁縻怀柔、防止其
“以夷变夏
”的观念已不复存在。1900年俄军从东北方五路侵华,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清军防御,占领了东北三省,此后晚清政府
“重内虚外
”、重边政、轻边防的方针和做法才逐渐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摘编自吴智刚《地缘政治危机与晚清政府边防理念的转变》
材料四
英国殖民缅甸后,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挑起了中缅边界争端。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1954年12月,中缅双方在北京发表《中缅两国总理会谈公报》,确认
“中缅两国边界未完全划定
”的事实,
“必须根据友好精神,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
”。1955年,美国带领
“马尼拉条约国
”搞军事演习,干预谈判。为此,周总理给吴努总理写信指出,我们主张一切问题都由双方协商,我们希望中缅两国团结起来,不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缅方最终拒绝了美国驻军要求,中止了和美国的棉纺合作等经济项目。中缅双方坚持友好的边界谈判,历经多轮会谈,于1960年10月1日签订《中缅边界条约》,历史遗留下来的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得以全面、彻底地解决。
——整理自张勤《中缅边界谈判:国与国处理双边关系的优秀范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雅典城邦的地缘环境。(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使团应对印太地区地缘关系的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清政府边防理念的变化。(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缅边界谈判为应对地缘政治局势提供了怎样的借鉴。(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