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5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97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在考古发掘中,某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陶器,还有规模宏大的祭祀建筑遗迹以及等级分明的墓葬群。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 )
A.手工业已高度发达
B.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C.农业生产占据主导
D.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某学者在研究一段历史时期时,发现该时期有这样的特征:诗歌创作中既有汉族文人对塞外风光的描绘与感怀,也有少数民族诗人用汉文书写中原山水的佳作;服饰风格上,宽袍大袖与短衣窄袖并行于不同群体之间;城市建筑里,传统汉式飞檐斗拱与游牧民族的穹庐造型元素相互融合。据此判断,该学者研究的时期是( )
A.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B.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C.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D.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某学者研究发现,某朝代的制度中有一项设计,通过一系列考试科目选拔人才,这些科目涵盖儒家经典、诗赋、时务策等不同领域,且不论出身门第,众多士子皆可参与竞争,得中者将获得出任各级官员的资格,从而为国家治理阶层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了以往的官员构成格局。这项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某地区的史料记载:
“
市井之间,胡商与汉贾互市,其货贿有胡服、香料、茶茗之属。又有学舍,诸生研习,所授经史子集,亦涉胡语译文之典。且坊巷之中,乐舞杂陈,汉调悠扬,胡音婉转,交融相和。
”
据此可知,这一地区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A.民族矛盾尖锐致使文化交流停滞
B.商业繁荣且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C.文化教育被少数民族政权完全掌控
D.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单向输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
初,蒙古军攻城,多以铁骑围城,驱俘虏、签军为先锋,强攻猛打,然屡受挫于坚城之下。后,有谋士建言,效汉法,招抚流民,垦荒屯田,以固根基;又用降将,遍学攻城、水战之术,且厚待工匠,令其造火器。
”
据此,以下关于蒙古崛起及发展历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蒙古作战全凭骑兵,从不改战术
B.蒙古排斥中原文化技术
C.蒙古吸纳汉法等谋发展
D.蒙古采用汉法后全汉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在明至清中叶这段历史时期,社会经济与阶层结构发生诸多变化。江南地区尤为典型,当时出现一种被称作
“
投献
”
的特殊现象,一些拥有少量土地的小户人家,纷纷将自家土地名义上挂靠于在当地颇有势力的大户家族名下,形成一种看似奇特的土地依附关系。对于这一
“
投献
”
现象,以下关于其产生的深层次主要原因以及带来的广泛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致小户求存,致使国家税减、矛盾激化
B.商业繁荣使小户弃地从商,促使商品经济发展
C.
“
一条鞭法
”
引小户挂靠,推动赋税制度革新
D.官府控权让小户寻庇,巩固明朝江南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国家出路艰难探索的历程中,某一时期兴起了一股变革思潮并付诸实践。当时一些开明士绅和地方官员积极倡导,他们在地方上尝试革新教育制度,引入西方自然科学课程,同时对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改良,试图通过这种
“
中体西用
”
式的变革来振兴经济、挽救危局。但这些努力大多成效不佳,未能阻挡国家衰败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列强抵制变革深入
B.变革缺乏群众基础
C.封建制度制约变革推进
D.民族资本难以支撑变革需求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方某省的革命进程中,当地乡绅阶层起初对革命持观望态度。但随着革命形势发展,部分乡绅竟利用自身在地方的影响力,一方面假意迎合革命党,为其提供一些钱粮支持,另一方面却暗地与旧官僚勾结,操控地方议会选举,试图维持旧有乡村统治秩序。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党在基层动员能力严重不足
B.封建旧势力具有极强的顽固性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本质
D.乡绅阶层已成为革命最大阻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某工业城市有大量工厂内迁而来,这些工厂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然而,当地在吸收这些技术与经验的过程中却进展缓慢,不同工厂之间还时常因资源分配和市场份额产生摩擦,甚至出现技术工人被互相挖角而导致生产秩序紊乱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地域文化差异阻碍融合
B.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
C.后方工业基础过于薄弱
D.战争环境导致人心浮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解放战争后,以华北某县为例,当地政府在土改成果之上,依据上级指示大力宣传互助合作的益处,还调配了种子、农具等物资给予支持,试图让农民们联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部分地区农民参与热情不高,互助组运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些互助组刚成立不久就濒临解散,即便政府持续发力,也未能有效扭转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
A.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策推行过于仓促急躁
C.基层干部执行能力不足
D.生产资料分配不均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起源时发现,苏美尔城邦时期,一些城市的中心位置建有宏伟壮观的神庙建筑群,这些神庙不仅建筑工艺精湛,而且周边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作坊与仓库,同时,城邦还制定了严格规范围绕神庙活动的法律条文。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
A.神权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B.手工业依赖宗教发展
C.城市以宗教功能为主
D.法律维护神庙的特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19世纪末,在东南亚某殖民地,当地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引入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却在文化领域大力宣扬本土传统文化艺术,举办各类民俗庆典活动,还资助传统手工艺人的创作。这一行为反映出( )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
C.试图利用文化对抗殖民
D.对现代化路径的探索迷茫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据点,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从欧洲运来的钟表、玻璃器皿等奢侈品,除了销售给当地王公贵族外,还被大量用作与当地商人交换香料、丝绸等特产的
“
硬通货
”
,甚至一些小商贩之间也用这些欧洲舶来品进行日常交易结算。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工业制品已主导亚洲市场
B.亚洲传统商业体系被冲击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不均衡性
D.荷兰商业资本操控贸易规则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一战时,俄国多地工厂出现矛盾场景:大量新手、女工补岗致效率骤降,物资紧张下工厂主还延长工时、不涨薪,工人苦不堪言,既上街罢工抗议,又自发组小组钻研技术改进工艺。这反映当时俄国( )
A.工人受小资思想束缚而摇摆
B.工业靠工人自救才维系
C.社会矛盾与发展需求交织
D.临时政府管理工厂无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20世纪60年代,在西欧某国,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产业园区蓬勃兴起,大量高学历年轻人涌入。与此同时,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区域却面临工人罢工不断、工厂设备闲置的困境,政府虽多次出面调解、出台扶持政策,但效果不佳。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社会阵痛
B.工人阶级抵触技术革新
C.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彻底失败
D.新兴产业抢夺传统资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古代王朝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到了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大力倡导发展市场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某内陆城市,政府积极推动商业发展,建立大型商业中心,鼓励民众创业经商,然而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却出现了商科类专业报考火爆,而传统文史类学科则备受冷落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资金也面临短缺。这主要表明( )
A.商业繁荣与文化传承的零和博弈
B.功利主义思潮对教育文化的侵蚀
C.经济转型触发社会资源错配连锁反应
D.现代性焦虑下历史文化的式微根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开元中,京兆府某村,里正李四郎日无宁时。村中新至数户,有自关东徙来之农者,欲居垦荒;复有一胡商,闻尝于洛阳贾货累载,今亦图栖于此,置宅营生。四郎当依官府令,详录众人之讯,且宣诸规于彼等。农者,须按田亩之数输赋税,所植谷粟品类、多寡皆登于册,备官府调用;胡商则不止报货财细目,其往来商旅所经、携从伙计籍贯亦需具陈,且一应商税征纳之准,较本土商贾微异。适闻村中有一户,丁男悉赴军旅,家遗老幼,生计维艰,四郎又须禀之官府,察可否照例予恤助,协邻里相援。其间,四郎每觉责重,稍有疏失,便致上官谴呵或村众怨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基层户籍管理与社会治理呈现出上述复杂情况的原因。
(2)从长时段历史视角来看,你从中能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什么启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小亚细亚半岛的以弗所城为商埠,希腊商人携陶器、橄榄油来,埃及商人运亚麻、纸莎草纸至,波斯商人驱驼队驮香料、丝绸到此,货币兑换商依币值差异助交易,市政当局颁法令保商旅。
材料二
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控东方贸易咽喉,城内有拜占庭珠宝、印度香料、中国瓷器。威尼斯商人组船队远航,设商栈,然蒙古西征致丝路动荡、疫病横行,且与热那亚争海上霸权,损耗甚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详细剖析以弗所与威尼斯商业兴盛的共同因素?又为何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均遭遇困境?
(2)从全球历史视野审视,这两个不同时期、地域的商业中心城市兴衰递嬗,折射出古代世界商业贸易怎样的发展脉络与内在规律,你能从中总结出哪些影响商业贸易发展的关键要素?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光绪年间,在东南沿海某通商口岸城市,新办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有一家名为
“
宏远
”
的纺织厂,其厂主本是当地颇具声望的乡绅,早年游历西洋,深感机器生产之威力,归国后遂倾尽全力办厂。他一方面重金聘请外国技师指导生产,引入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另一方面,从周边农村招募大量女工,这些女工年龄多在十几岁到三十岁之间,每日劳作时长超十个小时。工厂所产布匹,起初多销往国内各地,因质优价廉,销路渐广。但不久后,随着国外洋布大量倾销,宏远
“
纺织厂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此时,厂主试图联合其他几家本土工厂,向官府请愿,希望能通过提高洋布关税、给予本土企业贷款扶持等政策来渡过难关,然而各方反应不一,事情陷入僵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像
“
宏远
”
纺织厂这类民族工业创办与初步发展的原因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的根源。
(2)对于材料中厂主为挽救民族工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多元视角进行评析,并说明你认为在当时历史情境下,还有哪些可行的路径能助力民族工业突破困境、走向振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某国首都,一场国际经济会议正在召开。参会代表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来自美国的代表强调,美国通过
“
马歇尔计划
”
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助力欧洲复兴,欧洲应在经济、政治上与美国紧密协作,共同对抗共产主义威胁。而欧洲一些国家的代表则私下议论,一方面感激美国援助让本国经济得以从战后废墟中逐步复苏,基础设施得以重建;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忧过度依赖美国会丧失自身经济主权,沦为美国的附庸。此时,在亚洲,新兴独立国家印度正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试图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夹缝中寻求平衡,既与苏联开展一些技术合作,引进工业项目,又与美国保持一定经贸往来,接受美国部分粮食援助,以缓解国内粮食短缺问题。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
“
不结盟
“
主张,倡导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地发展,不卷入美苏冷战纷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欧洲国家对美国态度矛盾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态度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潜在影响。
(2)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视角看,印度所采取的
“
不结盟
”
策略在当时有何意义,这一策略的实施面临哪些挑战?
(3)对比欧洲与印度在二战后初期的应对策略,概括二者在维护国家主权与追求发展道路上的异同点。你从中能得到关于国家发展战略选择的什么启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